成长、价值和周期

编辑 : 连洁   发布时间: 2018.03.07 17:13:03   消息来源: 股票群 阅读数: 714 收藏数: 0 + 收藏 +赞(0)
   1. 成长行业看渗透率,渗透率在40%以前会加速成长,40%以后会减速。所以在大概40%的位置,高低速换挡时,容易杀估值。    2. 40%以后,行业竞争恶化,利润率下降,在挣扎一段时间后,会进入到洗牌期,龙头的集中度提高,这是价值阶段。典型特点是集中提提升,利润率提升。    3. 无差别产品(水泥

   1. 成长行业看渗透率,渗透率在40%以前会加速成长,40%以后会减速。所以在大概40%的位置,高低速换挡时,容易杀估值。
  
  2. 40%以后,行业竞争恶化,利润率下降,在挣扎一段时间后,会进入到洗牌期,龙头的集中度提高,这是价值阶段。典型特点是集中提提升,利润率提升。
  
  3. 无差别产品(水泥 钢材等)的集中度提升靠的是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高度分化产品(消费行业、科技行业)的集中度提升,还有另外一种方式——通过品牌和技术进行产品深度挖掘,提高客单利润。
  
  于是乎就有三种成长:渗透率成长、集中度成长、产品深度成长。第一种是自然状态的成长,从10到1000(1到10被一级市场投资者拿走了),成长的幅度很大,想象空间很大;后两种是价值式成长,从1000到10000,想象空间有限,但比较稳定,确定性强。
  
  投资者往往过于重视渗透率成长,却忽视了集中度成长和产品深度成长。
  
  目前的集中度成长:地产和资源,行业总量增长缓慢,但集中度迅速提升,利润率提升。
  
  目前的产品深度成长:
  
  茅台,定期涨价+产量提升;
  
  腾讯,微信覆盖率几乎到了极致,但对于客户的挖掘还有很大的潜力(微信可以连接一切);
  
  对于产品深度来说,制造业想要提升是比较困难的,服务业提升的潜力更大。比如苹果,对于手机的价格挖掘已经做到极致了,想再涨价很难,一涨价销量就下去了,但App Store却远远看不到天花板,可以快速提升。比如老板电器,最近产品价格就到了天花板,上不去了。另外美图是典型的渗透率很高,集中度也很高,产品深度很差的公司。迪士尼恰恰相反,产品深度超强,各种衍生品和衍生服务。
  
  有些行业既有集中度成长,又有产品深度成长:
  
  华住、首旅酒店、锦江股份,中国的酒店覆盖率已经很高了,但是还有大量的个体酒店,未来会迅速被连锁酒店收编;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费次数还会持续提升(旅游、商务活动),然而品牌壁垒已经建立起来,几乎不可能再有新品牌去和这三家竞争。华住有大量的新店计划,并且入住率和酒店客单价持续提升,品牌壁垒+开设新店+单店利润提升,难怪会有60倍PE。
  
  永辉超市,大量开新店,集中度成长空间超大;通过新模式超级物种,链接腾讯,可以挖掘更深的客户价值,50倍PE。
  
  其他的行业,医药(恒瑞 中生),教育(好未来 新东方),渗透率还有大幅提升空间,集中度也不算太高,产品深度还可以继续挖掘,三种成长并存,空间大大的,所以即便当下成长率不高(恒瑞也就20多),估值却超高。
  
  汽车行业,目前渗透率成长已经很低了,激烈竞争也进行了一年,但这个行业有个问题,劣质产能很难退出,即便亏钱也要死扛着,更何况有政府支持,很难实现集中度的快速提高。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挖掘产品深度,做出那么一丝丝溢价,吉利的领克和长城wey肩负着这个重担。
  
  相比来说,地产行业就好得多。小企业看到苗头不对,就和大企业合作开发,把手上的地卖完就退出。这个行业的集中度提升目前来看很顺利,但未来可能会遇到一波抵抗,就是20强之外的地产公司对20强地产公司的抵抗,到时候可能会利润率降低。
  
  最近研究周期股,先是从雪球大V开始@人淡若菊 @平安夜未央 @黑貔貅俱乐部 ,也看了各路宏观首席(任泽平、李迅雷、姜超、周金涛等)的文章,最后看了达里奥的宏观研究框架和桥水的去杠杆分析,深感震撼,原来投资还能研究到这种深度,超越各国央行,文章还写的通俗易懂。达里奥和巴菲特真的是投资的两大门派,我觉得可能达里奥更厉害一点。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立在美国经济一直强盛的基础上,达里奥应该不依赖这个,不管美国经济如何,不管世界经济如何,桥水都能赚钱,@飘仙的个人日记 的“去依赖”也是这个想法。
  
  看过桥水那两篇文章,对中国的去杠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然还要再读几遍再思考,去寻找其中的机会。
  
  周期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短周期里加息降息就可以调节经济;长周期的末尾,杠杆达到极限,降息则杠杆率继续提升,加息则刺破泡沫,经济陷入两难的境地。桥水提到了四种方式:债务减记、紧缩政策、财富转移、债务货币化。前两种是紧缩,最后一种是扩张,需要通过一揽子方案综合性实施,来确保平稳的排雷。
  
  中国目前的经济策略就是有松有紧,房地产去库存,同时又限制资金进入房地产开发;金融监管收紧,同时又降低银行拨备率。这一松一紧之间,小公司、不规范的公司都不好混了,大公司、规范的公司都活的很滋润。
  
  在目前这个阶段,金融是整体收紧,定向宽松。这个状况不太利于成长股的普遍扩张,但对于少数受到政策激励的行业(新能源、芯片、生物科技、JL等),扩张还是能得到支持的。
  
  周期和成长、价值经常会发生关系,比如地产行业,在起起伏伏的周期里,万科一直保持成长,只不过是低速成长还是高速成长罢了,成长总能越过周期。到了最近一年,地产的渗透率成长减弱,周期性也减弱,集中度成长增强。未来可能还会出现一种状况,地产的产品深度得到挖掘,通过改善型产品和品牌做出溢价,联合智能家居和物业服务等,进一步挖掘客户价值。地产真的是一个特别综合的行业。
  
  相比来说,资源股没有消费属性,很难挖掘产品深度,只是周期性减弱,集中度增强,转变为类公用事业。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知识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推荐阅读: 道氏理论 股票交流qq群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