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天坛生物股吧 > 十年夙愿---再论天坛生物的投资价值。 返回上一页

十年夙愿---再论天坛生物的投资价值。

穆回

(发表于: 天坛生物股吧   更新时间: )
十年夙愿---再论天坛生物的投资价值。
一、国外血制品龙头发展历史回顾 美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在全血、血浆和血液制品供应方面完全自给自足的国家。血浆资源供给的自由调节为血液制品行业提供了健康有序发展的市场化环境。美国的年采浆能力在3万吨左右,占全球采浆量的70%以上。其不仅可以满足本国对血液制品的需求,还有超过一半的血浆以原料血浆或成品的形式出口到国外。 目前,在美国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血浆中,约90%来自于有偿采集的原料血浆,10%来自于无偿献血的全血分离出的回收血浆。采浆机构也因此分为两类:美国红十字会血液系统和美国血液中心等非营利性采血机构;经政府批准运行的、有偿采集的商业性血浆采集站。 血制品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由于血浆来源受限,因此浆站数量多、采浆量大、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企业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经过不断大规模的行业并购后,目前国际上的血液制品企业仅剩下不到20家(除中国),2015年CSL、Baxa和Grifols前三市占率60%左右,前七市占率80%左右,全球四大血制品巨头分别是:澳大利亚的CSL,美国的Baxa(百深),西班牙的Grifols(基立福),瑞士的Octapharma(奥克特珐玛),这其中多数业务都在美国。 1992-2004年是国际血制品发展极为缓慢的阶段,年复合增速约4%,这一阶段发展缓慢的原因是:重组产品的面世对血源产品造成一定冲击,价格下跌;90年代末对血制品企业的整顿造成短期供不应求,刺激企业纷纷复产扩产,血制品价格大幅下跌,市场相对萎缩,2005-2011年是全球血制品高速发展期,这期间全球血制品市场规模达到了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主要原因:FDA出手,对血制品企业进行整合,关停25%浆站,降低产能,价格上升;新的适应症和产品不断推出,使得血液制品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2012年之后,市场接近饱和,规模平稳发展,增速5%左右。 二、我国的血制品行业目前处在什么阶段 第一阶段:90年代—2006年,这段时间血浆需求量较大,全国刮起“血浆经济”之风,后果是安全事故频发,多地层发生献血卖血感染艾滋病事故,此后国家出手整顿,2006年我国血制品采浆量5000吨(大概相当于2014年水平),2007年直接遭到腰斩,采浆量2500吨。 第二阶段:2007年—2014年,2007年之后,血制品发展可以总结为匍匐前进,采浆量和浆站数都维持曲折前进趋势,二者年增速极为缓慢,跟巨大需求严重不匹配。期间还发生过2011年的贵州浆站关停事件,华兰生物在此事件中从行业老大哥位置摔下来,直接促成了后来莱士的上位。 第三阶段,2015年—未来五年,2015年6月,国家放开了血制品最高零售价,这也是迫于市场供需不均衡,血制品呈现较为明显的量价齐升阶段,而且我们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数年。这一阶段类似美国血制品发展的2005—2011年。 当然我们不排除几年以后会进入血制品发展第四阶段—供需均衡,和美国一样,行业平稳发展,但那是数年以后的事情。 相比于美国的血制品发展阶段,我国血制品发展在步伐上落后了一个级别,尤其是在15年行业放开政府限价后,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正处于美国曾经经历的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期。我国血制品发展比国外慢半拍,未来几年是黄金发展期。 三、新版医保目录对血制品行业的影响 在2009版医保目录发布8年后,人社部近日正式公布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下称“2017版医保目录”)。研究机构分析指出,2009版医保目录调整曾造就一批大品种,2017年新版目录的出台也将有诸多药企受益。从医保调整落地的进度来看,2017版医保目录文件指出,各省市要在2017年7月31日前发布本地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各省市社保主管部门对新版《药品目录》中的甲类药品不得进行调整,乙类目录的调整数量(含调入、调出、调整限定支付范围)不得超过国家乙类药品数量的15%。对此,有分析指出,新版医保目录有望在8月份开始执行。 血液制品品种在2017年版医保药品目录中进一步扩容,一方面体现在部分产品医保使用的限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新版目录新增了一个凝血因子产品。 1、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作为血液制品的拳头产品,在新版医保目录中增加了医保支付的使用范围,并将临床常见的肝硬化、癌症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满足相关指标后纳入医保范围内支付,将使得人血白蛋白产品在医疗机构的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容。 2009年版:限儿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伤保险 2017年版:限抢救、重症或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且白蛋白低于30g/L的患者 2、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作为血液制品的新星产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产品适用症在临床的不断开发与推广,市场潜力逐步挖掘,产品需求连年递增。2009年版仅限于儿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伤保险,新版医保目录扩大到六大类病症,将使得该产品在临床使用中继续发酵增长。 2009年版:限儿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伤保险 2017年版:限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新生儿败血症;重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川崎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3、特免产品方面,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延续在2017年版目录内,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继续落榜新版目录。 4、凝血因子类 另外,在凝血因子类产品方面,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医保支付限制范围均有扩充。值得一提的是,人源性人凝血因子Ⅷ(国产)产品继续不限制医保支付范围,并将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从旧版的“血友病人严重出血时使用”放宽至“出血时使用”。 5、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2009年版:限手术大出血及肝硬变、肝坏死导致的出血 2017年版:限手术大出血和肝病导致的出血;乙型血友病和伴有因 子Ⅷ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 人纤维蛋白原 2009年版:限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抢救 2017年版:限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致活动性出血 6、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2009年版:限无人血源Ⅷ因子情况下血友病人严重出血时使用 2017年版:限儿童甲型血友病;成人甲型血友病限出血时使用 另外,值得乙型血友病患者欣慰的是,2017年版医保目录没有忘记对这个群体诉求的肯定与关爱,将重组人凝血因子IX纳入新版医保乙类目录,和甲型血友病患者用药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享受同样医保报销待遇,表明国家对罕见病——血友病患者医保诊疗的进一步重视! 7、重组人凝血因子IX(新增) 2017年版:限儿童乙型血友病;成人乙型血友病限出血时使用 医保目录内适应症的大幅增加将使我国本身缺口就极大的血液制品用量缺口将再次加大,卫生部,卫计委,输血行业协会以及血制品行业上市公司都在共同发出一个声音,那就是加快资源整合,加快行业兼并,扶持行业龙头,提升我国血制品企业生产规模和适应不断发展的用量需求。 四、国内血制品企业增速趋势和血制品企业梯队形成 从目前公布的年报和季报预告来看,血制品上市公司基本上主业全部是高增长,从已公开的数据来看,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普遍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上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了,相比行业的前五年,无论采浆的增长以及利润的增长明显出现了加速的拐点,尤其是采浆量,从五千多吨直接跨越到七千多吨,在企业规模上形成了中生天坛,华兰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四大千吨巨头的第一梯队,以及远大蜀阳,康宝生物,博雅生物,丹霞生物和双林生物为代表的第二梯队,行业前十名企业包揽了行业九成以上的血浆采集量和利润,国内血制品企业由原来的二十多家迅速被整合为十五家左右,尤其是第一梯队龙头企业,将成为未来血制品行业整合的绝对力量,目前四家龙头企业持有国内血制品行业仅有的28张牌照里的一半,天坛生物5张,上海莱士4张,泰邦生物3张,华兰生物2张,未来看,这四家企业将是美国血制品四巨头在中国的翻版。 五、数据对比,来看谁最有潜力成为中国血制品行业真正的龙头 毫无疑问龙头肯定是出在行业的第一梯队,规模,资金,技术,渠道和浆源优势基本是其它企业不具备的,尤其是行业协会在前期的工作会议上明确的表示,行业扶持政策向行业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倾斜,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各个放面限制,避免宝贵的血浆资源浪费,毕竟同样的血浆在小企业手里产出值是远远低于大企业的,好多产品提炼不出来要么的调拨沉淀物要么就被就地浪费了。 天坛生物——重组后有48家浆站,16年采浆1170吨左右 华兰生物——目前23家浆站,16年采浆1000吨 上海莱士——目前浆站33家,16年采浆900吨左右 泰邦生物——目前浆站是17家,16年采浆900吨左右 目前产值最高的是上海莱士,但是其市值接近千亿,吨将市值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泰邦生物由于是外资控股,所以未来发展务必会受到来自国家和行业的限制,华兰一直就是血制品行业的一批白马,中规中矩,依靠内生稳定的发展,短期业绩受疫苗和单抗前期投入的一些影响,利润增长略超行业平均,可以做个白马股配置,天坛生物市值204亿,目前已经完成重组的第一步,旗下容生收购了中泰的八成股权,置出了公司的疫苗资产和负债,并且换回了18亿的现金资产,从采浆资源来看,中生股份拥有45个浆站,还有3个在建浆站,2016年采浆量1171吨,在全国排名第一位。从收入来看,2016年前11个月中生股份的血制品收入达到18.46亿,估计全年超过19亿,其中最大的血制品子公司成都蓉生在2016年实现13.05亿(+29%)和净利润4.49亿(+67%)。如三大所的血制品业务全部以作价入股成都蓉生的方式注入,测算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对中生股份血制品业务的权益比例在70%左右,对应2016年权益采浆量为820吨。当前市值仅204亿,这还不算此次出售疫苗业务回收超过18亿现金,对应2016年吨浆市值仅2300万,远低于博雅生物和华兰生物的吨浆市值6700万和3400万,当然在吨浆利润上天坛和其它企业还是有差距的,相信未来会逐步缩小和其它企业的差距。 做为唯一的血制品国家队,中生天坛有其它公司不具备的政府资源优势,在重组报告中提到未来5年采浆量有望翻番。计划未来5年内生增长至2400吨,再并购600吨,央企的政府资源优势远远强于民营企业,在血制品板块整合之后,国药集团牵头去各省谈判新建浆站,一定比民营企业自己运作更有效果,预计未来5年每年有望新建5个浆站(去年中生股份新建浆站3个)。另外,当前45个浆站(不包括3个新浆站)贡献1170多吨,平均采浆量24吨,仍有较大的内在提升空间。 后期吨浆净利润将逐年提升。成都蓉生去年吨浆净利润69万元,今年下半年有望获批八因子批文,明年将提升到85万元。重组之后,天坛生物的血制品批文将非常齐全,虽然过去三大所的吨浆净利润较低,但是,公司未来有望获批集团内血浆调拨,生产工艺将优化,而且重组之后效率也有望提升,整体吨浆净利润有望超过80万元以上。 此次重组,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同业竞争,更重要的是寻求发展。过去在中生股份几个所,血制品业务地位弱于疫苗,但是重组完成之后,血制品业务整合并上市,地位大大提升,表明了集团发展血制品的决心。以成都蓉生作为血制品平台,更是为了将来内部血浆调拨方便。另外,我们认为管理层激励问题将来有望解决。国药集团是央企的国企改革试点,港股上市的国药控股已经进行股权激励,A股的四家企业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重组,进行管理层激励的可能性都较大。 六、一带一路带给天坛生物走出去的发展机遇 公司在重组报告中提到,整合完成后中生天坛要开启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未来公司将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适时在国外建立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实现并谋划自身国际化布局,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目标取得土耳其的静丙再注册证书、蒙古国的静丙注册证书、秘鲁的静丙和凝血八因子GMP认证、巴基斯坦的静丙注册证、埃及的静丙注册证等,实现海外布局历史性突破。 全球除了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血液制品加工企业,主要是进口或者其它药物替代,世卫组织不断强调,血制品自给自足是各个国家的基本目标,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可以委托其它国家代为生产,考虑到血制品人源性风险,未来没有生产基础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强的进口和代工需求,要知道,发达国家的12亿人消费了全球接近九成的血制品需求,而剩余的六十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只占血制品总量的不到一成多用量,一带一路联通了我国生物企业产能走出去的发展趋势,而作为血制品唯一的国家队,中生天坛则独享血制品国家走出去红利,发展空间潜力不可限量。 七、不是注册制但胜似注册制的A股行情将如何演绎 新股不断上市,目前的发行速度和注册制没什么区别,目前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大部分高估值老股票在新股不断的挤出效应下,走向了慢慢熊途,只有少部分低估蓝筹被机构抱团取暖,未来只要新股发行速度不变,这个趋势依旧会延续下去,部分股票价值回归,部分股票维护指数,部分股票走向没落,分化行情是未来的主要趋势,在这个趋势下,细分行业的各类白马股和新兴行业的高增长股以及需要价值回归的低估蓝筹将是当下行情下最大的受益者。 写的匆忙,部分内容也是来自上市公司公告和研究机构,由于目前的重组刚进行了一半,后期企业重组的具体方案还要继续落实和验证,但是总体发展趋势基本明朗,天坛生物十年的重组历程进入了最后的攻坚收尾阶段,未来三到五年是中国血制品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优秀血制品龙头伴随行业发展东风,伴随着需求端爆发,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低估公司,价值将和基本面保持同步上升,知历史方懂未来,以前瞻眼光配置中国血制品行业的低估龙头股票,共同迎接血制品行业的黄金发展五年谁来保障中国血液制品的供给?(血液制品高峰论坛摘文)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相比欧美很多国家都要多,但因大多数血液制品企业的生产量小,品种单一,长期以来,血液制品中的白蛋白、人静注免疫球蛋白,特别是凝血因子类等制品严重短缺,在白蛋白 60%左右需求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下,许多医院仍然采购不到白蛋白,人静注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市场缺口更大,供应量大约只占到临床需求量的 30%左右,许多患者常常“一药难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临床对血液制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谁来保障中国血液制品的供给问题已十分突出。 一、“十三·五”后,我国血液制品将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对血液制品的需求亦不断增长;此外,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影响,老百姓已不再依靠献浆补偿来补充经济上的困顿。需求与供应的反方向发展,势必使我国血液制品的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一)血液制品需求呈刚性上涨。 血液制品是将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成的各种产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使用。在临床治疗中,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一是人口众多,且我国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加大,医疗保健需求迅速增长,市场空间广阔;二是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增加,医疗保障水平正在不断完善;三是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前的治疗禁区现在可以按常规处理。从国内市场反馈情况看,鉴于血液制品原材料的特殊性,国内消费者更趋向于选择国产血液制品,进口产品是对现有国产产品产量不足的一种补充,国产人血白蛋白的需求旺盛。2012 年~2014 年,人血白蛋白的批签发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国产及进口数量均有增长。然而由于国产数量有限,市场需求缺口较大,进口产品占比增加较为迅速,由 47.87%增加到 58.49%。 (二)献浆人群将呈下行压力。 目前我国很多浆站设置时间已超 10 年,一批老的献浆员已经或面临淘汰,而新的献浆员招募困难:一是受经济水平提升的影响,献血浆的补助已难以吸引到新的献浆员。“十三·五”后,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200~300 元的献血浆补助相对于快速上涨的工价和物价已难有吸引力,作为优质浆源的年轻人也情愿外出打工赚钱。加之卫生管理部门对单采血浆血源实行行政区域划分,客观导致部分献浆员因离区域内单采血浆站实际交通距离太远,不愿前去;二是献血浆的补偿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的献血浆主要采取对献血浆者予以经济补助,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献浆员,对于这种补助存反感心态。他们认为应该像无偿献血一样,健全献血浆制度,采用以本人或亲属使用血液制品后的报销来进行补偿,这也更有利于体现献血浆的公益性和光荣性。三是按规定,新老献血浆者每次献浆都需开展严格的身份确认、体检化验等工作,部分献血浆者感觉献血浆审查过程漫长,有被“审查”的不良感觉。不像无偿献血那么方便省时和具有光荣感,这也影响了部分人的献血浆意愿。 二、当前我国浆源和利用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破解 在国际上,血液制品生产用的原料血浆通常分为回收血浆和单采血浆两种。回收血浆主要是血站或医院将全血中的血细胞提取后剩余的血浆;单采血浆则是通过单采血浆技术从人体内采集的血浆。在中国,回收血浆用于血液制品的生产有着严格的限制且几乎不可能,原料血浆只能通过单采血浆技术采集,而这种单一来源的方式又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我国血液制品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 目前国内能维持正常生产的血液制品企业仅 20 余家,血浆采集 250 吨以上的企业仅 6 家。目前,我国大多数血液制品企业的增长和发展是粗放型的,主要靠投浆量推动,血浆资源的增长直接决定了产量、销量的增加,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血液制品大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占59%、19%和 17%,而由于科研、生产相脱离等,我国生物制剂成果转化率不到 15%。生物制品的研发需要持续的投入,却很难预测未来的收益。因此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往往满足于当前利益,对于研发提炼新产品的投入动力不足,没有长远发展思想。 (二)血液制品生产“粗放”,血浆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全球血液制品市场每年投浆量 3 万吨左右,国外大型企业能分离出17~20 种产品,凝血因子类占主导地位。而我国正常运营的约 20 家血液制品企业中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也只能提取 11 种产品。很多企业在技术开发和产品上基本雷同,以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为主,凝血因子等开发偏少,高附加值产品则更少,血浆组分闲置和浪费严重。 (三)单采血浆站设置分布极不合理。 传统的献浆文化一直将贫穷和献浆紧密相连, “血浆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几乎呈现出完全负相关的关系。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单采血浆站 200 余家。其中,符合浆站设置要求中规定的年采浆量大于 30 吨的浆站不足三成,最少的浆站年采浆量只有几吨。从地域分布看,单采血浆站多数分布在西南、中部等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其中,四川、江西、湖南、广西自治区,浆站数量占到全国 1/3 多。而东部较发达或者人口密集地区浆站数量很少,北京、上海等省市没有浆站,浙江省、江苏省虽然各有一家,但采浆量极少。 单采血浆站原则上应设置在人口较多且相对稳定(便于献浆员管理),交通便利(方便献浆)的地区。但国家对于单采血浆站的设置给予了严格的规定, 《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单采血浆站应当设置在县(旗)及县级市,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因此,不少血液制品企业不得不将浆站建立在边远省份,导致运作成本增加,但即使在这些地区,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这些地区的浆站也面临适龄献浆员逐步减少的困境,更进一步加剧了单采血浆采供不足的局面。 (四)单采血浆站管理相对落后、乱象丛生。 国内单采血浆站的管理曾经几度混乱,献浆者对浆站的医疗卫生安全一直持怀疑态度。比如 1996 年,单采血浆站的违法操作曾给河南省带来一场艾滋病危机,当初的阴霾,如今都还未消散;2006 年,贵州省多家单采血浆站违规运营,多家血站被卫生部门勒令整顿;2011 年,贵州进一步整顿单采血浆站,16 家单采血浆站关闭。2014 年 8 月 28 日《新民周刊》曝光了甘肃武威市武南兰生单采血浆站一副站长为完成采集血浆任务,授意一支由不良青年组成的恶势力带领未成年人抽血浆的丑闻。 血浆距离满足临床需求仍有相当差距 (五)浆站生存和发展环境极差。 在血液制品的成本构成中,血浆成本占比最大,约占 55%~60%,而血浆成本主要由营养费构成。在我国,营养费额度偏小也一直影响了居民献血的积极性,2006年,营养费为 80~85 元 / 次,当前营养费为 250 元 / 次左右,尽管有着不错的涨幅,但依然偏低(主要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外出务工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通过献浆获取收入这条路径形成了压倒性的替代)。同时,受历史原因和传统文化影响,国内不少民众甚至一些行政人员对献浆了解不多,将献浆定位为“卖血”,认为是贫困落后的表现,造成献浆人员形象欠佳,影响其献浆积极性。 此外,每次见诸媒体的有关浆站的负面消息也像对单采浆站的一次次拷问,浆站的形象也总是在这些负面消息的影响下一步步坍塌。 虽然血液制品供应总体紧张,但个别地区仍出现了限制单采血浆站发展、关停已设置的单采血浆站等情况,说明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层面,甚至政府不同部门间,对单采血浆的认识并不统一。 (六)行政及执法部门对浆站的管理和服务不到位。 一是国家对血液制品管理“三张皮”。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督、国家药典委都具有管理权,管理部门过多容易造成协同管理不足和监管、服务能力差的问题;二是卫生计生行政有责无权,因此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血浆站千万别出事”的心态对浆站限制较严。 三、全力保障中国血液制品的供给 (一)启动立法程序,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 一是从国家层面确立“献血” “献浆”同样光荣、 “献血” “献浆”同样重要的观念,让献浆在阳光下进行。二是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增加捐献血浆内容,界定单采血浆站及献浆员的权利和义务,界定各相关行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三是修改国务院《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和原卫生部《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科学制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管理规范、单采血浆站管理规范、献血浆健康管理办法,保障血液制品企业、单采血浆站和献浆的安全。四是制定血站富余分离血浆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让有限的血浆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用。 (二)全力推进血液制品企业的资产重组,提高血浆利用率。 一是科学指导和监管血液制品的生产,改变行业内的低水平重复现状,鼓励先进企业提高生产标准和水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加制品生产种类,减少资源浪费,提升血浆利用率。二是采取行政干预、产业引导、税收增减等手段,推动血液制品企业的资产重组、合并。 (三)科学制定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 鼓励在大城市设置浆站。加大行政及执法部门对浆站的管理力度,提高其对单采血浆站的服务水平。 (四)建立无偿献血与单采血浆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一是构建全国、全省无偿献血与单采血浆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二是出台献血、献浆间隔期政策。 (五)全面提升单采血浆站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单采血浆站从业人员培养力度。建立单采血浆站从业人员培养培训机构,建立和完善单采血浆站从业人员职称评价和考核机制; 二是制定和完善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加强对单采血浆站质量监管,保障单采血浆站的运行安全和献浆员的身体安全; 三是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单采血浆站的宣传招募方式,推进单采血浆站的文化建设,促进单采血浆站浆源招募能力和水平的平衡发展; 四是允许和鼓励浆站采用专用采浆车在规定血源区域内流动采浆,方便献浆者,有效稳定血源队伍。 (六)充分发挥输血协会的作用。 改革输血协会血液制品委员会或成立输血协会单采血浆站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个人总结: 此次高峰论坛将是十三五后,血液制品行业走向的一个风向标,也是后续行业政策的一个指导方向,总的来说,集中化,规模化,强强联合将是未来该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血液制品龙头在政策的引领下必将崛起[笑]$天坛生物(SH600161)$。做为这次和国药的合作方,国投有成熟的海外投资经验,有代表国家几十年国内和海外投资所积累下的渠道和平台,是从能源,矿产,金融,基建,化工等国有资本对外投资的主要平台,尤其是一带一路新政出台后,是国有出资人对外投资的主要代表,这次和国药集团的合作,说明国家对外产业输出不光是原来的基础传统产业,而是向高端优势产业转移,此次合作,国投也补上了大健康板块这块短板,而国药集团则是作为国投唯一的大健康板块合作方,充分的享受了国家医疗卫生领域走出国门,开启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健康领域的合作,产业覆盖人群和市场规模再次延伸,要知道一带一路国家覆盖几十亿人口,市场空间及其广阔,国药作为国家医药产业的代表,旗下各个产业将充分的享受国内和一带一路带来的政策红利,这也是天坛作为国药生物板块的主要平台,必须尽快的和国药其它板块一样,完成整合,代表国药对接国投的对外投资平台,国投的平台是成熟的,就等着国药对接呢,所以,天坛半年干完一年的活,一年干完两年的急切心理就不难理解了,国家意志,时不我待,就和球兄说的一样,闲时半瘫痪,忙时如癫痫,做为国药乃至中生最优质和盈利潜力最大的国药生物平台,这次要在加个一带一路概念了,独享国内血液景气以及政策支持,独享一带一路国家生物走出去发展契机,做为唯一的国家队成员,我只想说:任务虽很重,使命更光荣中国血液制品的天空在哪里?一、中国真实的血制品需求是多少?1、根据使用量最大的白蛋白进口量来算,国产比例不到四成。2、根据免疫球蛋白人均用量,国内人均使用量和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不到两成。3、根据重组凝血因子的进口量相加国内人源产品的批签量,以及注册血友病人均使用量,【注:全国目前只有注册病人1万2千人左右,中国真实血友病患者在10万人左右,占全球血友病人的四分之一】,两种产品使用量只占欧美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如果满足国内一半血友病患者的基础预防需求,目前供应量仅能满足百分之二左右的用药量,由于重组产品的价格是人源产品价格的2倍左右,进口产品将只能长期作为人源产品的补充。4、几大主流血制品适应症种类的不断加大,医院使用习惯的逐步形成,美容和微创医疗行业的风靡,以及全国部分地区的医保对全种类血液制品的纳入,血液制品的缺口已经大大超出预计的缺口量,以2010年到2015年国内采浆量来看,每年平均血浆采集量仅能增加400吨左右,但是需求量却以每年1000吨左右的规模在增加,2016年整体需求超过13000吨。5、如果血制品人均使用量用和国外人均用量来用富裕,小康,和温饱来对比,目前除了白蛋白由于可以进口的原因,勉强达到温饱阶段,剩余几大类血制品,离温饱的距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在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到来的大背景下,需求端的紧张将更加迫切。二、血制品的高壁垒和血液制品战略资源的重要性!1、2001年国内就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企业,再加上国内后期对血制品企业的整改,目前国内血液制品牌照只有20多家,行业前五大公司控制着接近7成的浆源,血制品行业的强强联合也在不断的发生,比如中生集团整合后的天坛生物有5张血制品牌照,上海莱士有3张血制品牌照,华兰生物有2张,泰邦生物有3张,在行业大整合的背景下,未来占浆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千吨血制品龙头即将诞生。2、美国3亿多人口目前的采浆和血制品供应量占全球7成,中国13亿多的人口采浆和供应量却连自给自足都无法满足,缺口在一半以上,这和十几亿的人口基数极不匹配,由于血制品的人源性和特殊性以及未知风险性,除了重组产品外,大规模放开进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前几年国家提出血浆倍增计划,包括后期浆站对行业龙头企业审批的加快,都体现出国家已经意识到血制品必须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尤其是现代国际竞争背景下,血制品的战略资源作用也在不断显现,相比国外的血制品大规模储备,我们国家几乎为空白,未来国产血制品替代进口,争取血制品主动权,摘掉3亿美国人给13亿中国人“输血”的笑话帽子是必须和必然的,国家意志不可动摇。3、血制品增量的难点是浆源,目前国内几乎所有企业的生产线都有很大的产能闲置,包括龙头企业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内浆量增长缓慢,个人有以下几个建议,希望对国内浆源增长有一些帮组,首先加大献浆的推广力度,和鲜血广告一样,国家加大献浆公益广告的推广力度,大力提倡献血献浆同样光荣,并且公示全国正规献浆的站点位置,加大互助用血的宣传,其次,对鲜血剩余血浆的利用,国内每年扔掉和浪费的宝贵血浆在千吨左右,可以委托专门的企业对这部分血浆进行加工,国家补偿给企业加工费,产品作为国家血液制品的国家储备,用作未来大事件中的资源储备,比如抗震救灾,国际支援,救助弱势群体等。三、血液制品的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需求带来的再次爆发。1、目前国内血制品龙头企业最多可以生产11种产品,而国际巨头却可以生产20多种产品,在血液提取的利用上整整相差一半的产品,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局限,相当于十几种高端血制品被白白浪费,而这十几种高端产品的利润远远大于现有产品,如果后期国内龙头在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学习和改进以及国内研发实力的提升下,血制品的新产品将可以带来新一轮利润爆发式增长,比如在国外CSL Behring的年报中了解到,公司目前正在研制从分离完产品的血浆废料中提取高密度脂蛋白,用于加工成降低血脂,治疗急性冠动脉综合症的特效药,随着医学的发展,适应症的增加,血制品高端产品的提取比例加大,吨浆利润也会不断加大。2、国内重组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组产品目前被国外垄断,是人源性产品的有效补充,在发达国家的占比比较大,由于重组工艺的复杂,虽然可以大规模生产,但是价格却是人源性产品的2到3倍,并且大部分血制品,至今无法利用基因重组获得,只能采用人源性产品,国内的天坛生物等龙头企业也在积极申报基因重组的凝血因子等缺口较大的重组替代产品,未来填补国内重组因子类产品的空白。四、2030年国家大健康发展规划对血制品行业的影响。国家在今年发布了2030年国家大健康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到2030年,国家医疗平均水平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如果单纯针对血制品行业可以变相的理解,2030年要达到发达国家人均的血制品需求,上面的数据也很明确,目前总体还有6到7成的缺口的情况下,在每年需求端自然增长百分之20以上的背景下,中国血制品的空间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最近10年触碰到行业天花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也就不难理解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血制品这一细分行业为什么要放开政府定价的主要原因了,那就是迫切需要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的需要行业大整合,迫切的提升中国血制品产量,来对应不断爆发的终端需求。五、国内外血制品公司的股价走势对板块及个股的影响。国外的几大血制品公司,在行业整合和发展历史都比国内公司的历史长许多,国际行业前几的大血液制品公司在行业整合,利润增长,产品研发的背景下,都已经成为市值千亿的医药巨头,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最近的几年中,也出现了以上海莱士为标杆的千亿市值血制品企业,虽然有实力大股东资本运作的因素在里面,但是纵观整个血制品行业个股走势,要远远好于其它板块的整体走势,很好的体现了该行业的高壁垒和稀缺性,以及各路资金和机构对该板块的青睐程度,在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基数下,在中国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在国家十三五大健康战略和2030大健康行业整体的规划下,中国血液制品行业也必将诞生一批千亿市值的龙头企业,但是这一切的围绕行业资源的整合,利润的成长,产品研发的突破,只有符合条件的龙头公司才能享受业绩和估值的双重增长,才能代表中国引领全球高端生物医药的发展。六、货币政策对血制品的影响。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进入到稳健偏宽松的状态,这是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的特定需求,尤其是在货币的不断超发,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长期利率的不断降低,人民币在几年升值的下行拐点已经出现,对应美元贬值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最近还有加速的苗头,大家也都知道,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血制品出口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血制品,美元对应所有货币升值其实就是变相涨价,这又进一步刺激了原本就紧张的国内血制品进口价格,对应国内血制品企业无疑又是一个变相的利好。七、谁在悄悄买进这个行业的股票?血制品供应紧张其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关注血制品也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尤其是15年国家放开血制品企业定价后,才对这个行业加大了研究力度,但是,很久以前很多医药圈的朋友都提到过,血制品是如何的难以购买,黑市价是如何的暴利,行业是如何的景气,也提示道这个行业的股票是可以买入等话题,当时还不屑一顾,认为一个在医院当医生的,一个卖药的懂什么股票,但是当后期我也深入的研究这个行业后,吃惊的发现,除了各大机构外,医药行业投资者投资这个行业的股票是想当的多,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买血制品和稀缺高端药股票在这个在行业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买不上药不如直接买股票是他们的口头禅,甚至很多个人购买大户直接就是医药的批发和经销商,做为血制品产品第一线的这个群体,他们的行动虽然默默无声,但是说明了一切。八、血制品行业性价比排名这个行业目前有七八家上市公司,血制品业务比较纯正的为五家,分别是,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ST生化,首先上海莱士排除,原因很简单,前几年炒的太厉害,当下千亿的市值就目前的血制品业务有透支的嫌疑,吨浆市值远远高于行业水平,虽然有注入国外资产的利好,但是毕竟体量太大,活跃度大不如前,其次是博雅生物,目前不到200吨的采浆量对应170亿左右的市值,虽然有糖尿病业务和吨浆利润高于行业水平,但是血浆的短板,是未来公司发展的重大阻力,因为了解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的血浆采集站批准是由省市县三级批准,难度极高,所以暂时定性观望,在下来是ST生化,短板是垃圾大股东,债务和负面消息缠身,利好因素是公司是血制品行业市值最低的品种,盘子也不大,基金驻扎比较明显,另外在浆站开发上面也比较积极,一旦债务问题解决,或者后期大股东股权拍卖,变更有实力大股东,那么对应股价应该有较好的表现,最近有拍卖股权的利好,股价又创历史新高,可关注,接下来就是华兰生物,这是血制品行业做的最扎实,单产最高,产品覆盖却、最全面,市值比较中等,采浆增长最快的血制品公司,再加上公司财务优良,没有负债,财务费用每年都是负数,是该行业比较有潜力的选择标的,再加上公司另外的两大主业,疫苗和单抗,都是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大利润板块,华兰在国际认证和冷链物流上做的是行业最好,尤其是单抗医药的布局,走在了行业的前例,是未来利润大突破的一个起爆点,目前市盈率40倍左右,可以进行合理配置,最后说一下天坛生物,这也是个人最为看好的行业龙头个股,重组进程已经在快马加鞭,尤其是整合后,作为唯一的国家队,拥有接近五十家浆站,五张血浆牌照的独有优势,背靠中生和国药集团,无论是浆源的拓展和产品的销售优势,无可匹敌,在整合的大背景下,成为行业新龙头已经不可逆转,目前市值不高可以适当配置。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冷晏杯
    2017-04-18 12:18:44

    回复

  • 宦夜
    2017-04-18 12:19:07

    回复

  • 步卓昌
    中长线品种的王者---天坛生物,10倍不是梦。
    2017-04-18 12:44:27

    回复

  • 全容姚
    故事讲得好,赞!专业!
    2017-04-18 12:54:55

    回复

  • 璩冠修
    2017-04-18 14:37:35

    回复

  • 朱特仲
    2017-04-18 15:44:17

    回复

  • 黎丘
    2017-04-18 22:04:39

    回复

  • 姬午
    原创?
    2017-04-18 22:25:34

    回复

  • 弓丘幼
    有专业水平,赞一个
    2017-04-18 22:32:38

    回复

  • 毕麻肥
    2017-04-19 00:15:31

    回复

  • 乐笙子
    2017-04-19 02:04:24

    回复

  • 糜昱
    2017-04-19 07:30:27

    回复

  • 扈孰丹
    2017-04-19 09:24:11

    回复

  • 富席所
    只要下跌就是买入的机会,好好把握。
    2017-04-19 11:57:09

    回复

  • 寇丕化
    天坛重组,基本面出现拐点,将由亏损到业绩暴增的转变。
    2017-04-19 12:26:58

    回复

  • 薛崎婚
    2017-04-19 15:44:26

    回复

  • 井杰卡
    2017-04-19 19:41:28

    回复

  • 敖泳
    2017-04-19 21:31:37

    回复

  • 郦峻
    天坛生物,五块牌照,采浆站48个,采浆量将夺冠。血浆制品10年之内,处于短缺状态,产品存在长期提价预期。
    2017-04-19 22:00:05

    回复

  • 符孚吃
    2017-04-19 22:35:55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