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海亮股份股吧 > 一场五味杂陈的“豪门婚礼” 返回上一页

一场五味杂陈的“豪门婚礼”

杭姜布

(发表于: 海亮股份股吧   更新时间: )
一场五味杂陈的“豪门婚礼”
排名世界第一的金龙铜管,委身自己的竞争对手海亮股份(002203,股吧),引发业界一片哗然。这既是经济低迷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海亮的“吸星大法”与金龙的“化骨绵掌”相结合,不期然就做到了独步天下。  一  悄然之间,李长杰把他排名世界第一的金龙铜管集团卖了。  几个月前,刚听到这消息,我很吃惊:经营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卖掉?很快见到李长杰,他说:“这是真的,谈了一段时间,经历了很多波折,很快就要签正式协议了。”  卖给谁?听了更吃惊,不是海外同行或大财团,而是它的竞争对手:浙江海亮股份。对方以发行股票(定增)外加支付现金的方式,购得金龙100%股权。这就是说,如果协议签订,作为金龙创始人的李长杰将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只在海亮股份持有一定股份,从此与金龙隔“海”相望了。  停牌半年之久的海亮股份,直到10月15日才正式公布要重组的金龙的名字,可见事关重大、慎之又慎。  从买卖的角度,金龙自一开始谈判,就陷入被动,因为其资金严重告急,再不找到“金主”就无路可走了,只能破产崩盘。好在海亮股份财大气粗,对其垂涎已久,5月初就派出多个工作组,方方面面进展顺利。  化险为夷,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与那些被迫走向倒闭或破产的企业相比,李长杰将金龙这样不失体面地“嫁”出去,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果。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长子”另归山头了,金龙的其他“兄弟姐妹”则一个个走向前台,支撑李氏家业。比如锂电新能源,其锂电隔膜产量目前已稳居国内第一位。这些产业冠军,是李长杰再次扬帆、决战未来的压舱石。  所以,经济低迷、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时期,海亮“吸星大法”与金龙“化骨绵掌”相结合,不期然就做到了独步天下。  二  压垮金龙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很简单:一笔金额大概为16亿元的银行贷款。  说起来有渊源:早在2000年,金龙铜管携手中国科学院713研究所,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致力于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销售。  要研发、要生产、要开拓市场就要有投资。钱从哪儿来?自然是老大哥金龙铜管。  金龙铜管的财务状况,在业内并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12年4月,金龙集团为上市发布招股说明书,其中就提到2009~2011年短期借款分别为387267.61万元、414653.96万元、849617.21万元,2011年年末短期借款同比提高104.90%,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7.78%、77.23%、76.4%;同时,在此三年中,应付账款余额分别为60558.46万元、128792.05万元、227706.49万元,款额骤增,“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的双升,将给金龙集团资金周转带来巨大压力,将直接制约业务扩大和再生产能力”。  这份招股书强调,金龙铜管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的方式满足经营性资金需求,“此举更可能带来现金流不足时资金链断裂,不能及时偿债从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此外还会导致进一步融资成本加剧”。  4年过去,这种在财务运作上岌岌可危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观。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李长杰透露,银行对金龙集团的贷款仍十分谨慎,“短期贷款偏多,使企业疲于倒贷,增加了运营成本”,他再次呼吁,政府及金融机构要给金龙全面的融资支持。  不停地倒贷,这就是金龙忙于应对的尴尬局面,此举致使企业的财务运作毫无腾挪空间;2012年本打算通过上市改变这种单一的路径依赖,谁知因诘责不断而功亏一篑。  这期间,金龙自身的扩张也并未停止,其着眼点,主要是“国际化”。2009年,企业投资1亿美元在墨西哥科韦拉州建立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2014年,投资1亿美元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建成年产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今年,与世界最强的铜加工企业德国凯美公司签定合作协议,进入精密铜板带领域,双方将在香港建立合资公司,并共同在河南新乡建立一座年产4.6万吨铜板带的工厂。  但这样的“国际化”,终于让金龙感到疲惫不堪。3月,李长杰就曾表达过他的无奈:  “当地外资银行对企业不甚了解,虽然国外的利息成本很低,但很少会对中国企业贷款。因此,国内‘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大都以国内贷款国外使用的方式充实企业的流动资金,融资成本高,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国外银行的贷款利息却是很低的,这就造成我们在国外市场的竞争过程中不能与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先输一步。”  虽然如霸王扛鼎一般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此时的金龙集团,已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内忧外困骤然集中。  银行等不及了,嗷嗷待哺的新能源项目等不及了,战略投资者和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不及了,李长杰本人呢,恐怕也等不及了。只能想方设法引进其他大企业和大资本,把贷款还上,让企业绝地逢生。  三  重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李长杰告诉我,他先后找了许多家企业,包括有色行业中的央企巨无霸,但这些企业自身的日子都不好过。最后,位于浙江的海亮向金龙伸出了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  仅就铜管加工来说,海亮集团在国内和金龙铜管、高新张铜共坐前三把金交椅。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展灵活的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双向策略,在多个领域齐头并进发展,强抓管理,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生态,这是海亮集团能后来居上的不二法宝。早在2001年,海亮集团在香港成立第一家境外公司,进军海外市场;2004年,海亮集团旗下的海亮控股集团和海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先后在上海浦东正式成立;到了2008年1月16日,海亮股份(股票代码:002203)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正式登陆,截至今年10月共募集资金近21亿元;2015年7月,集团旗下的海亮教育,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NASDAQ:HLG),共发行285.8万股,首次融资2000万美元。  不靠一条腿走路,在既集中又分散的管控体系下,海亮集团旗下产业个个如狼似虎,这与“起个早却赶个晚集”,过重依靠传统产业发展的金龙形成了鲜明对比。  2008年年初,海亮股份上市,为该集团的资本运营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其后数年,植入海亮基因的四川金顶(600678,股吧)股份(600678)、海亮国际(02336.HK)、海亮教育(NASDAQ:HLG)四处开“花”,共同组成海亮集团的资本帝国。  而金龙则依然依靠传统融资手段,推动企业不断在主业上扩大规模。今天的金龙,拥有新乡、上海等8大国内生产基地和墨西哥、美国两大国外生产基地,铜管年产量已达4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0%,供应全球的空调生产,不可谓不大。  但金龙单一产业的“大”,比不上海亮集团整体上的“大”,或者,正是后者坚持多条腿走路,让其能够做到“整体推进,单兵突破”,以雄厚的资本实力实施大集团作战策略。  当然,“大”,并不意味着竞争力突出。在整个铜管制造企业,海亮和金龙一样,都倍感上下游的价格挤兑和行业的惨烈竞争而带来的生存空间的艰难。  公开资料表明,2009~2011年,金龙主营产品的毛利率分别是7.84%、5.41%和4.92%,逐年下滑,直到2012年上半年才上升到6.76%。其间,2011年,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主营产品毛利率分别是:海亮股份为6.92%,精艺股份(002295,股吧)为6.99%,宏磊股份(002647,股吧)为6.08%,彼此差别不大。  但金龙能在近30年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攻城略地,李长杰和他的管理团队若没有“几把刷子”,那就等于吃干饭了。  说金龙掌握着国际高品质制冷铜管的核心专利和标准,并不为过。美国、欧洲等地的主要空调制造商都是金龙的客户,只要金龙的铜管停止出口,那么,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可能会被迫停产。据介绍,金龙拥有中国发明专利29件,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21件,并领衔制定行业和国家标准7项。  惜乎企业受制于融资之困,受制于成本上升和市场挤压之困,纵然李氏团队是一支风驰电掣的虎狼之师,也难有用武之地。  虎落平川,龙搁浅滩,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认命”。对此时雄心勃勃的海亮而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自然把持、按捺不住,就像作家冯唐所说,恋爱中幸福的捷径,其实就是简简单单找个好看的(妹子),扑倒在地。金龙的规模、市场、人才,特别是金龙的技术,对它而言,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而今,海亮已正式宣布“迎娶”金龙了,吹吹打打,风风光光。海亮此时的家底是:2014年,整个集团营业收入1300.3亿元,总资产562.64亿元;具体到上市公司,2014年,公司净资产32.42亿元,营业收入120.61亿元,利润总额4.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2亿元。  够牛!像一个真正的豪门。所以,关于这场重组,准确的说法是,海亮集团是幕后金主,它要给海亮股份举办的是一场海天盛筵。  四  作为这场“世纪婚礼”的“观礼人”,我们心情很复杂。为李长杰,为金龙和海亮。  这场婚礼背后,是一个企业改制和李长杰带领金龙征战沙场的漫长故事。在这儿,老李已整整卖了25年的命,熬成了一个将近70岁的“小老头”。但他真的老吗?这几年每次见到他,都见他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走起路来如犍牛一般铿锵有力。人都说双汇的万隆每次走进养猪场,猪都吓得嗷嗷叫;在金龙,大家的说法是,那些铜管只要被他握在手里,都会发出剑刃般的丝丝颤鸣。  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一个企业家和他辛辛苦苦创办的企业,其关系就类似于宝剑之于剑客、良驹之于骑手,情意深深,不可分离。眼下,金龙要卖给海亮了,李长杰将情何以堪?  出乎我的意料,他说了一句话,只要这种行为有利于金龙更快更好发展,只要有利于职工们的安身立命和小康富足,“于我,就已足矣”。这,是不是一个企业家的明智和决绝?时不济人,徒叹奈何?还不如顺应天命,真的学会放手,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和最大能力,为亲手养大的“王子”或“公主”,找了一个荣华富贵的好去处。  当然,我更愿意称此行为为“倒插门”,因为,按照既定的重组协议,金龙的100%股权给了海亮股份,但海亮在上市公司中对等性地换给李长杰团队25%股份,外加二三十亿元资金,也可称其为“彩礼钱”吧。从这个角度说,两个王国合并,李长杰甘当“太上皇”,对金龙还有一定的监管权和抚养权。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圆了金龙长久未决的上市梦,解了众多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围”,让大家都有了退出或解套的通道。接下来可能的做法是,海亮把金龙的全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拿来定向增发,真正诞生一个铜管制造领域的超级王族或联合国,提高与国内外下游市场用户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增加毛利率和净利润。当然,也可以另行厘出一部分资产,想方设法在国内外重新上市。海亮长期浸淫于资本市场,人脉、通道、规则都极为熟稔,做到这一点当不在话下,只是需要创造条件、静待时机而已。  除了稳坐董事职位,不再直接掌控企业的经营权,李长杰其实并没失去太多。整个管理团队、技术团队、销售团队等都要留下,而且,按照企业重组兼并后一般的运营规律,这些团队还会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性。只是,发展战略变了,企业发展的独立性没有了,面对着浙江企业相对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整个金龙集团从上到下,将会有多长时间的适应期?而作为重组方的海亮集团,是否能真正带领金龙进入发展的新天地?最主要的,它能以雷霆之力,破解笼罩在金龙身上的融资、管控魔咒吗?  就像嫁人一样,李长杰对这次联姻应该是笑中有泪,泪中有笑。他毕竟没有抱残守缺要把家底输完,他毕竟还是宝刀未老、壮心不已。二三十亿元资金,独立而没有被收购的新能源产业板块,还在他的手里,他完全可以再干他个25年,不,也许是5年、3年,就可以再造一棵像金龙这样的“参天大树”,让它上市,再次成为“世界第一”。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都凭单方面的想象,为李长杰算错了账。15年的时间,他把国营的713研究所改造成一家机制灵活的民营高科技公司,在隔膜产品技术的研发上打破美国、日本等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在国内实现了产品国产化,这种做法,与金龙铜管曾经的技术优先路径何其相似。当然,2000~2005年,金龙只是往里砸钱而没有收益,但到2006年,随着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新能源板块终于扭亏为盈,并开始逐年大幅增加盈利,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连续占居第一位,不负李长杰的一番苦意。  现在,真正严峻的形势已经到来,对原来萝卜白菜一篮子没分家的金龙集团来说,是全军覆没还是断臂求生,是守护主业还是保留“偏门”,李长杰恐怕比谁都把账算得清楚。况且,即使割肉饲鹰,他真的会把整个身子迎上去吗?  至于说海亮这样做是不是划算,是不是也要把金龙的新能源收入自己门下,这更是不需要外人“操心”的事。企业经营不景气,正是兼并重组的大好时机。总体上说,这是一桩美好的“婚姻”。你要真说李长杰的“化骨绵掌”能让他化险为夷,海亮的“吸星大法”能让他威震江湖,那么,我们真的不反对。因为,到这时候,谁去抢武林掌门人的位置,已经不再那么重要。风水轮流转,真正的强者,是对“何时进、何时退”都能灵活把握的人。  李长杰,是不是这样的人?我们有多少企业家,在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候,能成为这样的人?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禹宏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能屈能伸才是做大事的人。
    2015-11-10 21:26:55

    回复

  • 叶佻柏
    希望我们的企业明天会更好
    2015-11-10 21:36:34

    回复

  • 扶终
    哪个企业
    2015-11-10 21:50:56

    回复

  • 毛外冉
    好长
    2015-11-10 21:54:55

    回复

  • 昝拱城
    大家现在总相信重组成功板上钉钉了吧
    2015-11-10 21:56:04

    回复

  • 家执江
    这是要复牌的节奏了吗?
    2015-11-10 21:58:17

    回复

  • 谭封禹
    透彻,经典.真知灼见!风风光光.体体面面.三十年河南金龙,三十年浙江海亮.
    2015-11-10 22:36:58

    回复

  • 宗步
    暗示重组成功?
    2015-11-10 22:40:31

    回复

  • 程条
    是有点五味杂尘。但企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2015-11-10 23:07:23

    回复

  • 苍圳峙
    12和16两个日子不错,复牌吧!
    2015-11-10 23:30:46

    回复

  • 颜挑
    这是十倍牛股啊,垄断全球铜管
    2015-11-10 23:31:03

    回复

  • 左茄
    此帖是来点散户数的
    2015-11-11 07:49:32

    回复

  • 冷己花
    顶好文章!顶
    2015-11-11 08:26:57

    回复

  • 房赤杯
    不是机构研报 也不是新闻。那是哪个散户写的?写那么多?写那么详细?为什么呢?哪个散户又能写的那么细致呢!这才一点托的意思
    2015-11-11 08:37:58

    回复

  • 步纣昌
    企业的软文广告,天也许要亮了,还可能亮瞎大家的双眼
    2015-11-11 09:06:00

    回复

  • 何存
    按照既定的重组协议,金龙的100%股权给了海亮股份,但海亮在上市公司中对等性地换给李长杰团队25%股份,外加二三十亿元资金,也可称其为“彩礼钱”吧。这是一桩美好的“婚姻”。
    2015-11-11 10:43:58

    回复

  • 管利
    好文章!作者肯定不是李长杰的秘书,而应该是李聘请的记者或者作家,目的就是给李一个体面的台阶,惋惜其宝刀未老却无奈大势已去,也吹捧他壮心未已,侍机另图出路。
    2015-11-11 13:36:12

    回复

  • 滕汕
    你猜错了、是李的下人、拍马屁找人带写的。因为他们是有感情的。
    2015-11-11 15:22:34

    回复

  • 卢省
    你们有没有看到西部证券多牛逼a海亮你也牛逼一下让我们看看
    2015-11-11 15:29:25

    回复

  • 傅日岫
    只要是金龙卖得便宜,海亮就是赚到,开盘就是连板,根本停不下来!
    2015-11-11 16:50:27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