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盛和资源股吧 > 盛和资源(1):陈年往事来自云山之歌的雪球专栏最近觉得稀土会有长期性机会,我先从 返回上一页

盛和资源(1):陈年往事来自云山之歌的雪球专栏最近觉得稀土会有长期性机会,我先从

卜捐儿

(发表于: 盛和资源股吧   更新时间: 2023-05-15 22:18:01)
盛和资源(1):陈年往事来自云山之歌的雪球专栏最近觉得稀土会有长期性机会,我先从

盛和资源(1):陈年往事来自云山之歌的雪球专栏$盛和资源(SH600392)$ 最近觉得稀土会有长期性机会,我先从盛和资源看起。这支票的炒作逻辑和基本面情况在市面上有很多了,我尝试挖深一点,了解其基因。不挖不知道,盛和这家公司故事非常之多,前后历经二十余年,涉及人物、集体不在少数,还蛮有意思的。本篇索性写一篇公司纪传史,大家当做读物看看吧。一、谁是盛和资源真正的创始人?打开盛和资源的公开资料,可以看到目前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实控人是财政部。似乎这就是家根正苗红、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是纯国企,为何大股东持股比例只有14%?为何前十大股东里有王全根、黄平、王晓晖(分别持有6.85%/5.9%/1.2%)三个持股比例显著的个人?以及一个可能重要也可能不重要的问题:谁是盛和资源真正的创始人?我在互联网上翻了一些陈年资料,发现真正的创始人已经找不到(或者被有意隐去了)。但有一个人肯定参与了早年创业,那就是目前的第二大股东——王全根。二、1997年,成都盛和资源走入公众视野是因为2013年借壳上市,彼时盛和的主体是“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资料显示其设立于2001年的四川乐山市。但其实,盛和真正的诞生日和诞生地,是在1997年的四川成都市,是为成都盛和。由于年代久远,公司的公开资料也只追溯到2001年,所以2001年之前的事情只能通过蛛丝马迹来拼凑。1997年的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在一个叫舒家渡的地方有一个厂区,原来是砖瓦厂,后来倒闭了,成都盛和接了过来,并于1998年开始生产。“盛和”这个名字,有可能就来自“和盛镇”这个地名。当时的盛和稀土厂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就是简单加工一下稀土产品再卖出去。在那个年代,“稀土贱如白菜”,大家胡乱开采,然后倒卖,大部分最终流向了国外。那时全国的稀土厂多如牛毛,只会做一些简单加工,随便排放随便污染,市面上还有不计其数的倒爷,总之就是蛮荒时代。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不再允许稀土不明不白地流出国门。后来监管部门对出口配额许可证进行清理,因一直在加工生产稀土产品,成都盛和的出口资格被保留下来了。这是盛和的第一次命运转折点,被保留下来的出口资格成了成都盛和后来发家的“金字招牌”。当时的稀土加工工艺粗糙,政府也基本不管,所以污染极为严重。成都盛和在和盛镇上生产后,工厂周围的一些居民接连犯病,空气也明显变差,工厂甚至还往附近的杨柳河里排污。这一系列的事情激怒了周边村民,大家投诉、围厂、砸窗,逼得盛和搬离了当地。2001年,按照四川省发改委稀土办的要求,盛和迁入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的稀土工业集中区,并更名为乐山盛和。回过头来看,成都盛和到底是谁创办的?我先列几个信息:(1)公司大股东“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综合所”)位于成都,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从事矿产资源的找矿评价、开发研究、技术方法研究等,是一家并没有太多权力和利益的事业单位。(2)公司最大个人股东王全根,自1984年起就是成都综合所的工程师,自1997年起担任成都盛和的董事。(3)最早可查的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成都盛和由峨眉科盛、王全根、成都综合所分别持股40%、26%、20%。(4)成都盛和成立于1997年,然而峨眉科盛成立于2000年,成都综合所和王全根分别持有峨眉科盛40%、26.7%的股份。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1)成都盛和的创办一定和成都综合所有关,否则工程师王全根不可能从1997年创立就开始担任董事。(2)但是,成都盛和创办伊始很可能有其他方利益,只能知道2000年各方协调好了统一归成都综合所,之前的账如何已不得而知。(3)王全根在创业初期分量很重,可能是保留了成都综合所的编制但跑出来创业(半下海),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他会有如此高比重的个人持股。彼时,可能王全根是主导者,成都综合所只是靠山。现如今王全根作为最大个人股东的地位,就是在那时候定下的。(4)但王全根只是董事,而不是董事长,最早的董事长也许另有其人,或许是社会上的其他利益人士,或许是成都综合所不能提及的人。不知道,瞎猜。三、2001年,四川乐山从成都刚搬到乐山,公司的主体是“盛和有限”,这个主体由成都盛和、乐山金信、北京方正稀土联合设立,分别持股52%、32%、16%。2003年,北京方正稀土就把16%的股份按80万元转让给了成都综合所,从此成都综合所的股份就超过了王全根,奠定了今日的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同时,乐山金信的股份被转让给了四川巨星农牧集团。乐山金信和巨星农牧是哪路人马呢?两家企业的实控人都是一个叫唐光跃的人。显然,这位唐光跃就是乐山的地头蛇。盛和在乐山遇到的这位唐老板,也是位有故事的学。乐山金信是他玩地产的平台,巨星农牧才是他的公开名片。巨星农牧主营牲畜养殖和饲料生产,在2020年借壳上了市,刚上一年就在二级市场圈了两次钱。未来会不会成妖,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提到“农牧公司”、“乐山”这些名词,大家有没有觉得很耳熟?研究光伏的朋友可能想到一家大大有名的企业——通威股份。通威本来也是做农牧行业的,后来收购了永祥股份切入了光伏行业,而永祥股份就起家于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与乐山盛和是邻居。去年乐山发大水,乐山永祥和乐山盛和一起被淹了。那你知道乐山的永祥股份是谁创办的吗?没错,就是这位唐老板,惊不惊喜,意不意外!2002年,唐老板的巨星集团出资4000万在乐山设立了永祥股份的前身——乐山永祥树脂公司。2004年,巨星集团把自己的同行通威集团拉进了永祥,不久后交出了控制权,让通威来玩。2015年通威股份第二次收购永祥股份的时候,巨星集团还持有永祥近16%的股份。要说这位唐老板和通威交情不深,鬼才信呢。时至今日我们都知道,通威玩成了,很厉害。而这位唐老板也确实不是等闲之辈,乐山市五通桥区有四家上市企业,其中三家都和他有关系(通威股份、盛和资源、巨星农牧)。不过这位唐老板做生意的眼光虽还可以,但格局就差了些。2015年巨星集团把永祥的股权卖给通威后,换得了通威3.49%的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但这些年巨星集团一直在减持,2019年已经把股份卖得差不多了。如果3.49%的股份拿到现在,市值比巨星农牧还高(超过50亿)。说回盛和资源,唐老板也是有点走眼。巨星集团在2003年后不是持有盛和有限32%的股份嘛,在2005年它就卖了10%给成都盛和,作价65万,原因是“巨星集团实际控制人唐光跃先生对于稀土行业持较为悲观态度,同时对PVC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看好,拟重点投资PVC行业”——这段是盛和借壳时的招股书原文。在2010年和2012年,巨星集团又陆续卖了2.5%、1.63%的股份,分别作价1600万、3600万——可以看出盛和越来越值钱了。在乐山,盛和开始了真正的创业。公司现任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泽松是成都综合所的副所长, 自2005年就被派到盛和稀土出任,一直担任第一领导人。如果说盛和稀土的创业之路有什么灵魂人物,那应当就是这位胡泽松先生。王全根个人持股远多于胡泽松,但多年来似乎不掌实权。也是在2005年,四川国资旗下的四川地矿公司入股了盛和,持股10%。四川地矿和成都综合所不是一个体系,四川地矿的加入增厚了盛和稀土的国资背景,却也在未来为盛和引来了一场风波。四、2011年,“野蛮人”敲门2007年后,随着政府开始整治稀土行业,小稀土厂不断退出,稀土价格一路上涨。作为四川唯一拥有出口配额资质的企业,盛和尽享时代红利,渐渐成了气候。但盛和管理层一直头疼一个问题:没矿。彼时的乐山盛和仍然只是冶炼分离厂,需要采购稀土精矿作为原材料。本来,四川的冕宁县有丰富的稀土矿(全国第二的稀土矿区),原材料不愁。但奇怪的是,四川在整理冕宁矿权时,竟然把大部分的稀土资源给了外地的江西铜业,令人费解。江西铜业自有稀土业务,规模还很是不小,盛和只能开始从外地采购稀土原材料。2010年,盛和稀土启动了上市工作,准备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一切看似都在按计划顺利进行。谁料,2011年,“野蛮人”来敲门——四川矿业界大佬,四川汉龙集团主动上门表达要入股盛和稀土。年纪稍轻的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汉龙集团了,这家公司虽是民营企业,但在当年可是狂拽酷炫炸天,公开信息很多,大家一搜便知。面对主动上门的“野蛮人”,盛和稀土的内部股东一开始是抵制的,他们大概也知道对方来意不善以及来路不明。但尔后在“有关方面”的介入下,盛和的股东被迫接受了入股一事。2011年10月29日,汉龙集团在成都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入股盛和稀土。但如此高调的汉龙集团,最终并没有入股成功。2012年初,盛和便启动了借壳ST天成的程序,并于2013年正式登陆深交所。这一过程中,汉龙与盛和之间并没有股权交割。更吊诡的是,2012年9月,盛和操作借壳期间,汉龙集团将其控股的四川汉鑫矿业委托给盛和稀土经营管理。汉鑫矿业拥有四川德昌县大陆槽村的稀土矿权,这是四川除了冕宁稀土矿之外唯一的成型矿,堪称汉龙送给盛和上市的“大礼包”!明明是被拒绝入股,但汉龙却白送一个矿给盛和,这是什么操作?追女孩子被拒绝后送份嫁妆给她吗?实在令人费解,但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内情。不过有一个点并不难察觉:四川地矿公司的特殊角色。我列一下信息:(1)2005年四川地矿入股盛和稀土。(2)汉鑫矿业由汉龙集团持股58%,由四川地矿持股42%。(3)汉龙集团垮台后,汉鑫矿业以及德昌县的矿权由四川地矿全部接手。汉龙集团在鼎盛时期,到处收购矿产,你说,作为四川企业的汉龙会和四川地矿公司有怎样的联系?开脑洞瞎猜吧。彼时,汉龙集团应该是有意整合四川的稀土产业,但当年(2012年)应该已经开始陆续出事,或主动或被动地停下了这项谋划。但无论它是出于好心还是出于算计,它还是给了盛和稀土梦寐以求的一个稀土矿。虽然是以托管之名,但该矿已在盛和手中多年,矿权又归盛和的股东四川地矿所有,想必飞不出盛和的手掌心。汉龙集团对于盛和的是非功过,多年过去,仍是难以评说。五、2014年,一场尴尬的恋爱2012年之后,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稀土行业的监管、规范和整理,开始提出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思路。2014年,六大稀土集团之一的中国稀有稀土与盛和稀土联手设立中铝四川稀土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稀四川稀土有限公司),宣称各方将以该平台作为整合平台,整合四川省的矿、厂资源。两位俊男靓女把手一牵,美滋滋的生活要开始了吧?并没有。原因是啥呢?首先,中国中稀这位俊男确实颜值不错(正牌央企),但家里实在是......有点穷。看上去他每年都获得了全国第三的稀土控制指标,仅次于北方稀土和南方稀土,但实际上中国中稀并没有矿。全国最大的内蒙矿归了北方稀土,南方的重稀土矿又被那几家南边的稀土集团瓜分完了。中国中稀只整合了一堆冶炼分离厂,跟盛和稀土反而更像同行对手。2015年中国中稀的收入只有22亿, 并没有比盛和资源的11亿多到哪里去。家里穷,那娶一个家境好的靓女吧?盛和在四川,那里有全国第二大的稀土矿呢。可惜的是,盛和这位靓女,家底是很殷实,但大部分家产却给坏亲戚给霸占了。四川的稀土矿分布在冕宁县和德昌县两处,其中以冕宁矿为最富。前面有提到,不知道江西铜业(属于南方稀土的体系)使了什么手段,拿到了冕宁绝大部分的矿权。虽然汉龙集团把德昌矿送给了盛和,保住了家中亲女的基本脸面,但德昌矿比较小,只有冕宁矿的三分之一,盛和手头也不算阔绰。中稀和盛和你俩不是要“整合四川稀土资源”吗?连四川最大的稀土矿都不在你俩手里,还有啥好整合的呢?其实这背后也反应了中央和四川地方在“整合四川稀土资源”方面的思路有分歧。结盟后,二者还是做了些互动的:两边曾经联手收购西安的一家稀土厂,结果没搞成;盛和带中稀到冕宁县搞了点矿,但量实在小得可怜;中稀带盛和到山东也入股了一个矿,但那个矿也不大......只能说,中国中稀和盛和稀土谈了场表面恋爱,想必各自的心里也觉得不大有意思。六、2017年,乌鸦变凤凰盛和稀土真正的蜕变,发生在2017年。2013年上市之后,盛和有了点家底,开始到处看矿看厂,能收购就收购。彼时的盛和有两大问题,一是矿少,二是技术一般,只搞得出稀土氧化物,搞不出来稀土金属与合金。好在这位靓女非常努力,几年的运作下来,终于在2017年迎来了大丰收。首先,是在美国淘到了一个储量不小、品味还很不错的稀土矿,叫做Mountain Pass。这个矿美国人玩破产了,盛和完美抄底,不仅白菜价入了股,还拿到了包销权。盛和这几年好好把这个矿拾掇了一番。2020年这个矿为盛和产出了3.8万吨精矿,接近满产,这个数量是国内德昌矿的四倍。手握这个美国稀土矿,盛和直接跃升至国内一线稀土企业之列,即使面对老大哥北方稀土也不怯。这个名为Mountain Pass的矿取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盛和遇见了它,便实现了事业上的Mountain Pass,说明大家冥冥之中有缘分。其次,在2017年盛和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赣州晨光稀土、乐山科百瑞新材料、海南文盛新材料三家公司,体量大增。晨光稀土和科百瑞拥有加工稀土金属的能力,让盛和资源成功把业务延伸到了下游,实现了稀土业务的闭环;海南文盛做的是锆钛选矿业务,看似和稀土无关,但实际上该业务的副产品独居石正是良好的稀土原料,进一步保障了盛和的原料供应。在那次收购时,乐山盛和与赣州晨光、海南文盛的体量相当,所以该次重组更像是几家中等规模选手的结盟。这样的收购妙则妙矣,但因为标的资产体量较大,盛和原来的股东不得不显著稀释股权,公司的股权结构被进一步分散。交易后,原晨光稀土的老板黄平持有盛和资源7.13%的股份,原科百瑞的老板王晓晖持有1.27%,原海南文盛的老板董文家族持有约6%。一个上市公司主体,大致有以下几路人马:(1)名义实控人成都综合所;(2)早期创始人王全根等人;(3)乐山地头蛇巨星农牧集团;(4)隶属四川国资的四川地矿公司;(5)原晨光稀土的团队;(6)原乐山科百瑞的团队;(7)以及确定为财务投资者的海南董文家族、上市公司壳原股东等利益集体。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真不知道得有多热闹。尾声一般来说,股权结构和人员组成如此复杂的公司,公司治理很容易一团乱麻。所幸,多方利益群体相处得还行,至少没有公开闹矛盾,算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一个典范。原乐山科百瑞的老板王晓晖在2019年3月接任了乐山盛和稀土的总经理,原晨光稀土的老板黄平在2020年3月接任了集团公司的总经理(虽然今年4月又丢回给了胡泽松),看起来高管们还是通力合作、把盛和资源当做大家庭的。但盛和目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领导层老化,很快就该更新换代了。等本届董事会届满,核心领导者胡泽松已年过60将会退休,黄平的年龄也接近60岁了(何况他今年辞掉了总经理明显是不想干了)。倒是王晓晖还年富力强,可能会和成都综合所派任的新领导一起搭班子。写到这里,洋洋数千字,算是把盛和二十四年的发展历史给大致梳理了。下一篇回归投资研究,希望能找到有意义的点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乜彪伎
    写这些几把东西啥意思?
    2023-04-19 15:17:01

    回复

  • 毕两床
    写的非常好非常好!这也就是为什么资本不青睐盛和的基本原因,股东大会得多热闹。希望疫情反而能把盛和公司好好反思一下,人得团结才能赚钱,何况体量已经很大了,总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资本是不可能进场合作的。
    2023-04-19 15:24:06

    回复

  • 满系行
    股价不涨,毛用
    2023-04-19 15:26:21

    回复

  • 满步洪
    吃太饱,有几个人能看完的?

    蒲亮世: 看完了,写了这么多盛和的前世今生,不容易

    2023-04-19 15:54:23

    回复

  • 阙禾奎
    写的不错,辛苦了
    2023-04-19 16:54:28

    回复

  • 俞曲香
    底部区域打磨三个月了,杯柄图也快画好了
    2023-04-19 17:11:22

    回复

  • 茹申只
    楼主辛苦了
    2023-04-19 19:47:21

    回复

  • 乜才范
    好好
    2023-04-19 19:54:46

    回复

  • 查汾佘
    总得来讲,机会多多的,现在己到了最好的时期!
    2023-04-19 21:10:03

    回复

  • 汲伟
    就怕这几个怂人,没有川人血性和大格局,紫金矿业都突破前高了。投资者与公司共舞,大格局
    2023-04-19 23:43:18

    回复

  • 郦刹技
    表彰一下,辛苦了
    2023-04-20 00:43:58

    回复

  • 寿仗卿
    有心人,关注了,期待新的梳理
    2023-04-20 05:59:42

    回复

  • 穆江
    也就是新来的这家伙,镇不住原来的老股东呗!
    2023-04-20 07:15:25

    回复

  • 隆米江
    股票连跌,反映公司出问题了。如此复杂的公司,出问题是迟早的事,如能赚点钱,还是早离开为妥。
    2023-04-20 09:04:09

    回复

  • 宰效
    远离没有格局的股
    2023-04-20 09:48:57

    回复

  • 匡咏
    股价上不去,肯定有原因的,内部问题是根本
    2023-04-20 10:36:53

    回复

  • 苏名
    简单易懂!多谢楼主的细致梳理,希望盛和做大做强,股价新高!
    2023-04-20 20:05:39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