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上药转换股吧 > 老字号中药企业的另类新生 返回上一页

老字号中药企业的另类新生

冷只泌

(发表于: 上药转换股吧   更新时间: 2023-07-16 08:46:12)
老字号中药企业的另类新生
分享文字,只为大家共同进步,绝不是推荐股票。我对一两个月的股价波动毫无把握;我看好的公司均有两个月内腰斩的可能,请独立思考。 上面的申明,非常重要。 大家好,我是你的好朋友远方。又等到了相见时刻 行情低迷,成交量持续缩小,整个市场没有什么赚钱效应。 远方重点布局的中药、创新药、芯片等赛道,整体折扣不够大,没有太多惊喜。就这样发呆吧。 最近读了一堆年报,却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写出来。今天换换脑子,写一写吧。 今天就先上海医药吧。 想到哪算哪,写到哪算哪。 阅读年报是建立能力圈的基础。 年报会告诉大家公司干什么的,干得如何,在行业中算老几,公司值几个钱?等等吧。 年报读多了,就可以形成横向和纵向对比,一对比,就可以知道高矮胖瘦了。 在股市里,读年报是投资的最低要求,读了,不一定能赚钱,但不读,基本是拿钱打水漂玩。 多数投资者在投资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基本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没有读年报。 在阅读上海医药年报时,远方只考虑了两个问题,一,公司盈利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的确定性;二公司值多少钱?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19.81亿元,同比增长 7.49%。 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267.58 亿元,同比增长 6.61%(其中 60 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 157.27亿元,同比上升 13.12%);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 2052.24 亿元,同比增长 7.60%。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6.17 亿元,同比增长 10.28%。扣除一次性特殊收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78 亿元,同比增长 11.12%,扣除一次性特殊收益及联合营企业贡献利润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1.51 亿元,同比增长21.37%。 其中:工业板块贡献利润 22.47 亿元,同比增长 10.55%;商业板块贡献利润 30.97 亿元,同比增长 12.56%;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 4.35 亿元,同比下降 38.7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42.97 亿元,同比增长 7.40%。 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 28.00 亿元,同比增长 11.87%。其中:研发费用 21.12 亿元,同比增长 6.29%。 2022年,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47.43 亿元,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 单独看一年的数据,毫无用处,我们来看一下多年的连贯数据。一口气看完吧。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属于那种蜗牛形式的增长,很慢,但稳稳向上。 毛利率和净利率相对较低,但稳定。 低毛利的原因在于公司有大量医药商业销售,就是所谓的批发贸易了。 2319.81 亿元的营业收入,有2052.24 亿元是医药商业,这块的毛利率非常低。 100元的销售收入,利润6块5毛8分。 但是架不住规模大呀,一年也贡献了30.97 亿元的利润呢,还是大头。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差强人意,期待后面新产品上市销售,刺激利润持续提高。 公司的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研发总投入达到 28.00 亿元,同比增长 11.8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 10.47%。 用公司自己的话说:研发投入从 2016 年的 6.7 亿元,快速增长到去年的 28 亿元,6 年翻了近5倍,创新药管线也从 16 项迅速增至目前的 50 项,并在近期完成了 2 项一类新药的申报上市,正式步入新药研发收获期。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非常可观,最近几年,轻轻松松50亿元每年。 这么能赚钱,那就不怕花钱,在创新药研发上,非常卷得动。 2022年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 22.55亿元,占当年合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 40.15%。如果放开了卷,2022年还可以多卷22亿元的。 经过最近对十几个化药、生物药企业的阅读对比,可以感觉到,很多医药企业在研发上已经卷不动了。 一圈子对比下了,明显的感觉就是,最后剩下的创新药企业,大概率不到两只手。 远方的想法是,重点考虑三大慢病,癌症,自身免疫等管线,然后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人员持续增长,激励比较舍得的公司,然后组合投资,五六个创新药公司一起拿下。十年后,能有一两个上万亿市值的,就赢了。 看完年报的数据,看一下2023一季报的数据。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2.26 亿元,同比增长16.39% 。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78.01 亿元,同比增长 12.60%(其中 60 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 46.04 亿元,同比上升 13.84%);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 584.25 亿元,同比增长 16.92%。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18 亿元,同比增长21.31%,其中,工业业务贡献利润 7.08 亿元,同比增长 19.07%;商业业务贡献利润 8.61 亿元,同比增长 15.39%;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 1.77 亿元,同比减少 15.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3.57 亿元,同比增长 8.60%。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5.47 亿元,同比增加 15.80% % ,其中,研发费用 5.41 亿元,同比增长 20.82%。 数据就看到这里。 公司以超过 2000亿元的营收,再次作为唯二的两家中国药企之一,跻身《财富》世界 500 强,位列第 430 位,比上一年提升了 7 位。医药工业也再次进入全球制药 50 强,位列第 41 位。医药商业稳居中国第二,并保持了国内领先的进口药品和疫苗代理服务商的地位。 公司的研发体系日益完善。不仅建立起了覆盖小分子、大分子、微生态、细胞治疗、高端制剂的完整研发体系,公司在生物药、疫苗、细胞治疗、中药、高端制剂等多个领域均有所斩获,其中不乏 First-in-class前沿项目成果。 看一下新药管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有安柯瑞(重组人 5 型腺病毒)、凯力康(尤瑞克林)、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3 款创新药上市,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 62 项,其中创新药 50 项(含美国临床 II 期 3 项),改良型新药 12 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 2 项提交 pre NDA 或上市申请,6 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 III 期阶段。 公司的创新药涵盖了消化代谢、感染、心血管、肿瘤、自身免疫、精神神经(阿尔茨海默)等领域。 3 款创新药上市销售,后面还会有陆陆续续的新药跟上。3款新药处于什么位置呢??? 这么说吧,恒瑞医药已经有12款创新药上市了,两千多亿的市值差距,你得认。从这个角度看,上海医药任重道远。 虽然差距还大,但上海医药创新的基因已经种下了。 公司在年报里一口气列举了7款重点在研新药项目,很值得期待,以及6在什么地方,这里就不复制了。 上海医药还是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之一,共有 21 个品种,涉及 34 个罕见病病症。 上药睿尔是上海医药旗下唯一罕见病平台,目前共有在研项目 15 项,涉及全球创新药、首仿药以及多个临床急需的短缺药物,涵盖肿瘤、运动神经元、内分泌、心血管、代谢等多个罕见病门类,包括 1 类新药 2 项,2 类新药 2 项及多个临床急需的仿制药。 上药睿尔重点产品包括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 SRD4610,截至报告期末Ⅱ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适应症为肺动脉高压的 SRD2407,报告期内已完成注册申报;以及SRD6214 和 SRD6016,分别用于治疗‐地中海贫血和全部血友病类型,前者同类产品在国内尚未开展临床试验,后者为全球创新的细胞基因治疗手段,目前均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等。 公司的创新研发模式值得说一下。 公司以“自主研发+对外合作”的模式持续拓展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产品群,采取以市场化体制机制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或者项目合作方式,与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达成合作。 上海循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俊岭教授团队合作的混合所有制公司,采用“产‐学‐研‐资”的创新合作模式,2022 年公司项目推进迅速,目前已有1 个项目申请 preIND,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奖项。 上海惠永药物研究有限公司:作为混改试点企业,成立 4 年多来已建立包括口服缓控释技术平台在内的六个专业平台,目前在研项目 40 余项,其自主研发的纳米胶束技术和多肽偶联药物 PDC 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正在进行第三轮融资。 另外,镁信健康作为中国领军的普惠健康医疗服务及保障平台,推出了多样化的普惠健康险与各类医疗健康福利及服务。截至目前,镁信健康平台医疗医药网络已覆盖全国超 300 个城市、服务保单量超 2 亿,惠民保遍及全国 100+城市,惠及患者近 200 万人,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更经济、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产品。2023 年 年 1月,镁信健康完成 C+轮融资,引入汇丰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轮融资,引入汇丰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未来发展更具想象空间。 读者朋友中,如有搞一级市场投资的,不妨跟踪一下这两个项目。 上海医药算是医药企业中做得不错的,它搞的医药一级市场项目,也是在它能力圈内的,成功上市的概率较大,自行车开进去,可能大宝马就出来了。 在营销方面。公司围绕大品种聚焦战略,实现全年工业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 48个,较去年增加 4个,覆盖心血管、消化系统、免疫代谢、全身抗感染、精神神经和抗肿瘤等领域。60 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 157.27 亿元,同比上升 13.12%。报告期内,六神丸、替格瑞洛系列原料药、注射用硫酸黏菌素、注射用胰蛋白酶、异维 A 酸软胶囊等过亿品种通过提升终端覆盖、优化商业布局、开发海外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数字化营销等手段,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快速增长。 公司从临床价值、市场价值等角度评估,筛选出数个休眠恢复产品和在产在销价值再造产品,持续跟踪产品上市计划和进度。全年完成二甲弗林等休眠产品的恢复销售,以及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等产品的价值链重塑。同时,从众多中成药产品中梳理出拟关注培育品种,为后续二次开发打好基础。 公司挖掘自身资源,努力造就下一个中药巨人。依托旗下中成药企业、中药保密配方以及超过十个的过亿大品种群,公司 2022 年中药板块销售收入增速亮眼,占医药工业收入比重继续提升,规模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经过多年积淀,公司旗下汇聚 8 家核心中药企业。公司旗下上药厦中由一众老字号药铺合并而成,包括最早于 1632 年开张的正和药丸行、1726年开张的怀德居药铺、清道光初年的汉苑茶庄等,具有近400年历史。上药厦中目前拥有 4 个国家保密配方、4 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广为市场所知的上药厦中独家品种八宝丹是国家秘密品种,源自明代宫廷秘方,采用天然名贵的中药材方,上药厦中旗下 “鼎炉”品牌入选 2021 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 公司旗下上药雷允上可追溯至 1734 年,由吴门名医雷大升创立。1862 年,民族国药瑰宝氏六神丸诞生, 雷氏六神丸为国家保密产品,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上药雷允上旗下“雷氏”中华老字号品牌入选上海首批“上海好商标”。 公司旗下胡庆余堂前身最早可追溯至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 1874 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的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传统国药号之一。胡庆余堂生产的胃复春、安宫牛黄丸获得“浙江制造精品”称号,保健食品铁皮枫斗晶和蜂胶胶囊被评为上海保健品行业名优产品。“胡庆余堂”品牌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行业放心消费品牌,“胡庆余堂”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公司旗下正大青春宝前身源于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制胶车间,创始人冯根生先生出身于中药世家且为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明星产品包含冠心宁、 抗衰老片等;旗下上药中华拥有创建于 1911 年的 “龙虎”品牌,龙虎人丹、 龙虎清凉油等商品驰名中外;旗下 上药药材持有中国中药材最早注册商标之一“神象”、中国驰名品牌商标“天宝”等核心品牌;旗下青岛国风、辽宁好护士亦各具特色、专精于自身领域。 对外合作方面。 去年,公司完成了五年来业内规模最大的定增项目,总募资金额近 140 亿,并引入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同时,借助密切的纽带联系,云南白药、天津医药、上海医药共同建立了“云天上复兴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产业联盟”,三方在中药资源领域率先开启合作,已确定首批中药材集采 8 个品种并推进实施,以保证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并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 三方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从中药材联合采购、共建 GAP 基地到医药商业、OTC 渠道领域、保健品、研发、供应链等方面的合作。 员工方面。 2021年末员工数合计47056人,技术人员6046人。 2022年末员工数合计47877人,技术人员7157人。 对于创新药企业,技术人员持续增加,研发支出持续增加,员工总数持续增加。。。 这些都是企业蓬勃发展的印证,说明企业自身发自内心看好自己的未来,这就是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这就保证了模糊的正确。 人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管理层薪酬很有竞争力,副总裁基本400万以上薪酬。公司也推出了股权激励,给钱给股权。 公司比较关注人的发展,把人的问题解决,企业发展才有动力。 根据远方的阅读思考,上海医药业绩持续增加的逻辑都很顺。 简单总结几句。 有老字号中药的保密配方; 有创新基因,而且已经出产品了,创新道路跑通了,未来还将有大量创新药产品陆续问世; 现金流非常充沛,卷的动; 人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独二无三的销售网络,随便扔一个感冒药在网络里,也能卖它几个亿; 就这么多吧。 看到这里,一句话,公司盈利增长的确定性可以保证,但价值绝对低估。 具体值多少钱,已经不重要了,留给大家自己思考。剩下的是交易策略问题。 转发、打赏、点赞走起,谢谢兄弟们。  

(来源:价值投资之懒惰的投资者的财富号 2023-05-23 20:25) [点击查看原文]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岑片坤
    爱你
    2023-05-23 20:36:55

    回复

  • 詹浙海
    爱你
    2023-05-23 20:37:53

    回复

  • 衡宅
    老师讲讲白云山的年报可以吗?谢谢
    2023-05-23 21:36:15

    回复

  • 蒲亮世
    10多倍市盈率的全产业链龙头上海医药,价值严重低估,即使股价翻一倍,市盈率不过20多倍! 上海医药年报净利56.2亿元,每十股分红6.1元,算一算股息率有多少?过去11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两位数,分红比例均不低于净利润的30%,并且承诺在云南白药109亿巨资战略入股后,每年分红不低于净利润的40%! 想一想上海医药的业绩和分红为什么能连年增长?大股东为什么要连年增持H股?云南白药为什么要拿109亿元巨资去战略投资上海医药?持股18%,云南白药的高层陈发树和董明还进入上海医药董事会,能算主力不?想一想未来双方会有什么动作? 上海医药,规模,净利和分红连年增长,股价严重低估,下跌空间很小,上升空间巨大!低估值和高分红提供投资机遇和安全保障;强大的商业营销体系不断推动业绩增长,贡献利润,研发创新,引进合作,投资并购共铸成长动力;丰富的中医药品牌和产品资源凝聚文化底蕴,具备深厚开发潜力和价值提升空间,上海国资委的控股背景和工商业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提供巨大成长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云南白药109亿元巨资战略入股和国企改革红利提供经营创新活力和资源整合机遇;全面崛起同时又迈向老龄化的14亿人的中国提供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可永续经营的巨大市场空间! 营销网络就是财富管道:拥有自己的分销和零售体系,不但可以助力自身产品的销售,还可以通过强化投资合作,引进代理,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增加或调整经销品种等方式增加销售和利润,并抵御集采的不确定性。医药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上海医药工业和商业比翼齐飞,协同发展。医药工业位居全球医药工业50强第41位,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常年生产约 700 多个药品种类,涵盖心血管、抗肿瘤,消化系统、免疫调节、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经,呼吸系统等众多领域,销售过亿产品达到48个(过5亿产品达10个)。公司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分销网络和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其中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覆盖全国25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覆盖各类医疗机构超过3.2万家,零售网络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市,零售药房总数超过2,000家。销售额位居全国第2位,也是中国最大的药品、疫苗及医疗器械进口平台,22年获得进口创新药商业总代20多个,占据中国进口创新药商业总代的半壁江山。 上海医药拥有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冷链物流配送能力。无论哪种疫苗,抗体,血液制品等生物产品,实际分发和使用都需要专业冷链物流配送能力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疫苗,抗体等生物制药厂家都可能和上海医药来合作。上海医药已经和康希诺合资生产新冠疫苗并下线销售。还是辉瑞及葛兰素史克等进口疫苗代理商,并且获得日本盐野义新冠治疗药的全国经销权! 上海医药的商业板块为什么能够连年持续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中国最大的医药和医疗器械进口平台,每季度都有新的进口品种,会不停地带来商业收入增量。2018-2020年每年新增20个创新药品种的进口总代,占全市场的70%以上。21年全年获得创新药商业总代18个,22年到前三季度就获得23个,这是纯粹的增量,由此可见,商业体系对业绩的增长贡献! 医药经销具有专业性和资本门槛,是广大患者和医院及生产厂家之间的桥梁,无论哪种药物和医疗器械,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需要通过医药流通渠道对接,本质上是一个财富的管道,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尤其对于上海医药这样的工商一体化龙头来讲,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流通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随着中国不断迈向老年化社会,强者恒强,医药龙头的价值应受到更多尊重!被严重低估的上海医药,下跌空间很小,上升空间巨大! 在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排名中,上海医药位列41位。多个投资者见面会上,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和总裁左敏都表示,上海医药的愿景是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领先药企。在医药工业方面,未来5年,上海医药要进入全球制药40强,成为仿创结合的国际领先药企;未来10年,上海医药要迈入全球制药20强,真正成为由创新驱动的国际领先药企。在医药商业方面,上海医药要从传统的医药分销商向服务驱动和科技驱动的中国领先现代健康服务商转型。
    2023-05-24 09:29:15

    回复

  • 姚巨
    老师,九芝堂能进吗?谢谢
    2023-05-24 16:22:44

    回复

  • 钱以
    商誉高了点
    2023-05-26 01:44:45

    回复

  • 邹伍恭
    商业模式决定商业特征,上海医药庞大的经营规模,工业商业全产业链发展,研发创新和投资并购不断增强,生产及经销品类众多,和以分销代理为主的商业销售模式,决定了必然存在账期和较多的是应收帐款,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是比较大的。但由于下游客户基本是公立大中型医院和高级别的医药经销商,回款只是时间问题,坏账比例极小。上海医药在投资者调研公告中已经回应过这个问题,称其应收账款和周转率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来说状态良好。由于信用评级良好,净资产充沛,业绩增长和分红情况良好,同时是上海国资委控股的属性,资金需求的落实不是太大问题,银行贷款和发债都比较容易。 研发创新,引进合作与投资并购,合而用之,方可以不断壮大,基业长青!国际医药巨头们无一不是靠研发创新和持续的投资并购来发展壮大。 商誉问题由并购导致,只要有并购就一定存在会计上的商誉项目。上海医药113亿商誉主要集中在商业业务,一是2011年并购科园,存在30多亿商誉;二是2018年并购康德乐产生较多商誉。科园从并购时60多亿销售规模至现在接近600亿销售规模,盈利从几千万至现在近10亿税后归母净利润,业绩表现俱佳。康德乐并购后进行内部重组整合,业绩表现优秀,成长速度较快,利润率明显提升,助力上海医药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药,疫苗和医疗器械进口平台。公司发展一方面靠自身存量,另一方面靠并购拉动,并购就一定会存在会计上的商誉,整体来说没有大的问题。 相对于当前上海医药685亿的净资产来讲,当前113亿的商誉占比并不算很大。商誉是否要计提,取决于并购的资产质量,如果并购资产发展良好,商誉不但不会贬值,未来还会不断创造利润和不断增值。即便形成商誉减值,也是一次性的,并不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不良的商誉部分之前已经基本计提完毕,当前剩余的113亿商誉当中,基本上已是上海医药资产中的核心,营销规模和创造利润都在不断增长,减值计提的风险很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相关的机构调研公告。只要上海医药在研发创新,引进合作和投资并购多管齐下的发展道路上不断迈进,规模,净利和分红不断增长,当前严重低估的股价,市值和市盈率就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遇!
    2023-05-26 08:59:37

    回复

  • 郝终其
    全面崛起并不断迈向老年化的14亿人的中国注定将培育出数个医药巨头,作为国内综合性全产业链医药集团的龙头之一,上海医药相对于国药集团和华润医药等其他巨头的特点在于,国药系和华润系旗下的中药,化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商业分销和零售等医药资产分散在不同的上市公司中,如国药系的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国药现代,中国中药等,而上海医药集所有医药资产和资源于一身,亮点众多。且业绩和分红连年增长,发展空间巨大,本身被严重低估!在注册制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果上海医药旗下的优质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话,总的市值将远大于当前的市值。 上海医药作为中国的全产业链医药龙头,工业和商业齐头并进,旗下中药,化药,生物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商业分销代理和零售等各类子公司众多,如何对上海医药进行全面估值,是比较复杂的。如果采用分部估值法的话,以上海医药2022年业绩为例,工业部分净利润22.47亿元,当前化药和生物药的研发创新和投资引进合作不断增强,正处于业绩爆发的前夕,且拥有很多优质中药品牌和产品,按照比较低的20倍市盈率计算,市值有450亿。医药商业贡献利润30.97亿元,按照比较低的15倍市盈率估算,市值也应有450亿,况且对于中国排第二位的医药经销龙头和最大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进口平台来说来说,15倍市盈率也是很低的。再加上还有90多亿的对外股权投资,几部分合计市值也有1000亿。而当前A股加港股总市值600亿上下,股价严重低估。上市以来,公司营收,净利和分红连年稳健增长,2022年净利润56.2亿元,每10股分红6.1元,总体市盈率11倍,价值严重低估。当前净资产有670亿,市净率也才1倍,同样低估。无论从各个角度分析,上海医药当前的股价都处在低估值状态。综合来看,凭借上海医药的龙头地位,能够永续经营的实力,旗下丰富的中西药品牌和产品资源,研发创新,引进合作以及投资并购的发展态势来说,即便股价上涨一倍,也还是比较便宜的。而云南白药愿意拿出109亿的真金白银,战略投资上海医药,持股18%,也从侧面印证了上海医药的投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再以中药产业为例,上海医药是真正的中医药品牌和产品巨头,具有完善的中药研发体系和产业链,旗下拥有7家中药企业、860余个中药批文、9大中药核心品牌(包括信谊、苍松、雷氏、神象、青春宝、国风、鼎炉、龙虎、胡庆余堂)、3个中药保密配方:六神丸,八宝丹和麝香保心丸,14个重点中药产品年销售规模过亿,2022年中药业务销售收入约80亿元,占医药工业收入的30%,规模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中华中药魁宝八个中药保密配方品种,上海医药占三个:分别是六神丸、八宝丹和麝香保心丸! 雷氐六神丸(上海医药控股97.58%)、厦门八宝丹胶囊(由上海医药控股61%的厦门中药厂拥有)、上海和黄的麝香保心丸(上海医药控股50%),与片仔癀、云南白药、北京同仁堂的牛黄安宫丸同属传统名药。八宝丹和片仔癀同宗同源,功能和成份非常接近,未来有望继续提升市场空间!麝香保心丸据说能让心脏里坏死的血管再长出新的!2022年的销售额达25亿元。 以上多个中医药品牌和产品,已有近百年或百年以上的历史传承,并将继续传承下去。这些中华优秀品牌和产品的价值,在上海医药的市值体系中应该被严重低估了! 想一想上海医药的营收,净利和分红为什么能够持续10多年增长?大股东上实集团为什么要连年增持上海医药H股?云南白药为什么要拿109亿元巨资去战略投资上海医药? 持股18%,能算主力不?云南白药高层陈发树和董明还进入上海医药董事会!好戏才开场! 在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排名中,上海医药位列41位。多个投资者见面会上,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和总裁左敏都表示,上海医药的愿景是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领先药企。在医药工业方面,未来5年,上海医药要进入全球制药40强,成为仿创结合的国际领先药企;未来10年,上海医药要迈入全球制药20强,真正成为由创新驱动的国际领先药企。在医药商业方面,上海医药要从传统的医药分销商向服务驱动和科技驱动的中国领先现代健康服务商转型。
    2023-05-26 09:00:40

    回复

  • 邴劬
    复利投资:用高分红继续买入低估优质股票,利滚利,股份会越来越多,分红也会越来越多,股价也会越来越高,长期实现复利倍增!让优秀企业为自己打工! 上海医药年报每10股派发6.1元, A股股息率3%, H股股息率近5%,且过去11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分红比例均不低于净利润的30%,并且承诺在云南白药109亿巨资战略入股后,每年分红不低于净利润的40%!随着上海医药的规模和净利连年增长,未来分红将不断提高。如果拿分红的钱去继续买入股份,股份会不断增加。只要公司分红不断增长,股价会越来越高,股票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实现多维增值,复利倍增。让优秀的公司为自己打工!
    2023-05-26 09:01:20

    回复

  • 阮型易
    大股东上实集团同时控股上海医药和天津医药集团,理论上是有同业竞争的,未来有没有可能进行资产整合?
    2023-05-29 13:25:29

    回复

  • 厍老庭
    持有一年半载看看
    2023-05-29 16:44:49

    回复

  • 茅吞向
    上海医药业绩和分红为何能连年增长?云南白药为何要巨资入股?商业体系强大,研发创新,投资并购给力,中医药品牌和资源丰富,低估龙头必将腾飞!
    2023-06-18 16:28:47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