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惠伦晶体股吧 > 晶振产能过剩,市场价格战或难以避免! 返回上一页

晶振产能过剩,市场价格战或难以避免!

融北

(发表于: 惠伦晶体股吧   更新时间: 2023-07-29 10:20:34)
晶振产能过剩,市场价格战或难以避免!

2023-5-07   09:20

集微网消息,自2020年以来,在5G通信、物联网、智能汽车等应用领域拉动之下,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迅速提升,石英晶振产品也与芯片市场一样,出现了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的情况。

不过,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由于消费电子、通信等市场需求疲软,而晶振原厂的扩产产能逐步开出,大量新增产能涌向市场,导致市场晶振产品严重过剩。

笔者了解到,目前无源晶振已经进入供过于求的状态,价格大幅下滑,交期也回归常态,而有源晶振受限于IC材料紧缺,市场供给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交期仍需要8至12周,但在库存调整的干扰下,需求已经放缓。

无源晶振市场供过于求

石英晶振按属性可划分为石英晶体谐振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两类,谐振器被称为无源晶振,振荡器被称为有源晶振。

据了解,无源晶振比较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但产品精度只能达到5ppm,国内外有成百上千家企业从事相关业务,中国台湾和大陆地区企业也凭借成本优势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价格竞争的情况较为激烈。

“2021年晶振市场需求非常强劲,各大厂商业绩大增,纷纷进行大规模扩产,无源晶振从购置新设备到增加产能的周期并不长,导致现在市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业内人士称,今年Q2以来,晶振市场需求下滑明显,由于终端客户库存较高,部分厂商已经不再开发新产品,也没有新订单,导致无源晶振的价格下滑严重,交期已经缩短至4周以内了。

上述市场情况也在国内上市公司身上上演,2021年东晶电子和惠伦晶体顺应行业趋势均进行了扩产,但市场需求下滑太快,其产能根本填不满,业绩下滑严重。

东晶电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358.4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22%;净利润-1,736.3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1.30%。

东晶电子表示,2022年上半年,由于受到疫情反复、地缘冲突、缺芯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放缓,从而传导至上游元器件厂商,加之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销售订单和销售单价均同比下降,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由于营业收入减少致使规模效应减弱,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同比上升,公司产品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惠伦晶体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27%;净利润623.3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2.92%。

惠伦晶体表示,由于疫情反复及管控趋严,消费类电子板块及通讯市场景气度不高,大部分电子终端产品订单较上年同期下滑明显,导致公司主导产品价格下降及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此外,公司持续扩产投入产品线,新产线产能利用率短期内未达预期。

晶赛科技方面虽然业绩仍维持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6.85%,实现归母净利润3449.54万元,同比增长24.76%。但晶赛科技称,受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石英晶振市场热度有所降低,谐振器市场需求放缓,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台湾和大陆企业均积极扩产,截至目前,整体无源晶振市场已经陷入产能过剩的情况,而各大企业此前订购的设备仍在陆续到位,若是市场需求未能快速提升,后续新增产能开出,为将产能填满,价格战或难以避免。

有源晶振仍受IC材料缺货影响

有源晶振方面,除石英晶体外,还需内置一个电路,可以简单理解为“无源晶振+IC”的组合。目前,有源晶振的精度可以达到0.1ppm,主要应用于对精密性有特定要求的领域,随着各类中高端应用的发展,有源晶振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其价格往往是无源晶振的几倍以上。

据了解,有源晶振的主要成本在于IC,一般都是进口AKM、EPSON、MAXIM等厂商的芯片,国内已经有大普通信、兴威帆等厂商在积极投入研发,但整体市场仍以进口为主,受IC缺货影响,有源晶振整体交期较长且供应紧张。因此,2022上半年,在无源晶振价格出现下滑时,部分品牌还调涨了有源晶振的产品价格。

业内人士称,上半年有源晶振全系列产品都比较紧缺,特别是7050、5032两个大尺寸有源晶振,但在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严重下滑,终端厂商、代理商齐齐调整库存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已经趋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有源晶振对生产工艺、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目前该市场仍被日本厂商主导,而上半年NDK、大真空等日本厂商虽然净利润出现暴涨,但也受到了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

8月5日,NDK公布了上季度(2022年4-6月)的财报称,来自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需求减少,拖累通讯用石英元件销售萎缩,不过因车用石英元件销售大增,数据中心等市场需求也呈现增长,加上受惠日元走跌,带动合并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15.6%至124.93亿日元(约6.11亿人民币),合并净利润暴增198.8%至13.97亿日元(约0.68亿人民币)。

大真空方面,由于车用石英元件销售增长,但中国智能手机需求低迷,导致通讯用石英元件销售萎缩,拖累上季(2022年4-6月)合并营收较去年同期减少2.1%至102.83亿日元(约5.03亿人民币),不过因产品组合改善、加上受惠日元走跌,带动合并净利润暴增172.2%至20.15亿日元(约0.98亿人民币)。

事实上,晶振市场需求下滑已经是业内共识,中国台湾晶振厂商希华在上半年就曾表示,预期下半年会不好,现在往下走的速度很快,在下降阶段中还看不到曙光。

以全球晶振龙头厂商晶技来看,其8月合并营收11.05亿新台币(约2.47亿人民币),同比下滑18%,营业利润2.29亿新台币(约0.51亿人民币),同比下滑31%;前8月合并营收90.15亿新台币(约20.13亿人民币),同比下滑13%,营业利润19.47亿元(约4.35亿人民币),同比下滑减18%。

晶技表示,手机方面除美系以外需求均仍疲弱,IT/网通/车用等市场都在库存调整期,目前关键仍在第四季的库存去化状况能否舒缓以及需求是否回温。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整个市场库存积压严重,截止今年一季度,明显感受到客户拉货较为保守,部分客户将订单延期交付,新订单也大幅减少。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景吏
    慧伦晶体半年报业绩堪忧,只怕公布半年报业绩后,股价又要下一个台阶
    2023-07-02 08:30:24

    回复

  • 阮玖佳
    我说个基本的认识误区吧.晶振.特别是高端晶振.首先说.为什么晶振的产能集中于日本.占了全世界办公桌70的产能.想想看.我们刚刚改革开放.我们小时候满大街都是日本的电子产品.所以他的晶振是电子产品的必需品.用日本人的话就是工业之盐.我们这几年电子信息产业突飞猛进.但是高端晶振基本是进口.为什么?电子产品是工厂化生产.追求的是稳定性.谁谁谁有胆量为了几毛钱.几块钱的东西冒所有产品报废的风险?所以.这个也是300460公司产品进不了别人供应链的原因.借603738董事长的话说.就是有人用了你的产品.就不会换供应商了.是永远不会.所以啊.什么价格战.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你便宜了有人有胆量用不?比如.华为手机.比亚迪汽车.他们有胆量为了工业之盐的几毛钱.几块钱去吃便宜?如果不稳定.那么.他们的产品全部报废.

    孟户昱: 反过来我说的.由于这个特点.如果是国家投资建设新的工厂.然后有产品出来了.光光产品稳定性的认证至少是2年以上.不是你一生产出来就可以用的.哪怕是你可以用.关键是别人有胆量用不?一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多少钱?几十万吧.高端晶振一台车是150颗左右.每颗5元吧.1000元不到吧.如果由于这个配件不行.成为报废产品.这个汽车用价格战.有人用不?同样道理的手机.再同样道理的光模块.光通信.影响多少大?

    养姿皓: 那就是说到底,很多厂家不敢用慧伦晶体的晶振,加之富士康(苹果)停止与慧伦晶体的合作,所以造成慧伦晶体产品卖不出去,大量积压亏损。

    申佐侍: 如果这样的话,那慧伦晶体就是雪上加霜啊

    东作妲: 这个就是技术门槛.不是谁谁谁都是有能力生产的.你有能力生产了.不是谁谁谁就有胆量用的.现在能够改变这个局面的只有一个原因.不可抗力.那么不可抗力的推手是什么?就是国产替代.就是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情况都是知道了.靠谁谁谁?就那么一个东西有水平.你选择谁谁谁?【如果不清楚看看.2199的公告和300460的董秘问答】研发和应用的区别在那里.就自己判断吧

    鲁秤: [赞][赞][赞]格局

    2023-07-02 08:51:36

    回复

  • 师效
    你活在22年10月份???
    2023-07-02 09:33:54

    回复

  • 芮主房
    我只关心上半年会不会严重亏损?如果亏损会不会被ST,如果ST了,股价涨还是跌?
    2023-07-02 21:05:24

    回复

  • 阮玖吏
    歌尔股份发布了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减76%至84%的公告,明天看看歌尔股份的表现,对慧伦晶体的价格有指导意义
    2023-07-02 21:12:01

    回复

  • 盛抗秘
    半导体去年到今年年底都是主动去库存周期。半导体芯片都涨了。怎么解释
    2023-07-03 08:06:44

    回复

  • 倪星第
    产能过胜,你来这爪子,你该哪哪去
    2023-07-06 01:19:40

    回复

  • 姚外也
    你拿5月的小作文来忽悠自己,不是韭菜又是什么?自作聪明,别总觉得自己比市场聪明。
    2023-07-06 08:26:07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