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退市博元股吧 > 证监会震慑信披造假 博元投资将被强制退市 返回上一页

证监会震慑信披造假 博元投资将被强制退市

贝振及

(发表于: 退市博元股吧   更新时间: )
证监会震慑信披造假 博元投资将被强制退市
 玩火者,必自焚。被中技系资本运作5年之后,博元投资(600656,股吧)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边缘。  3月31日起,博元投资(600656.SH)将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变为“*ST博元”。与此前“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不同,博元投资是因为涉嫌重大违法且被移送公安机关。  证监会对博元投资的处理,标志着“强退时代”来临。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博元投资此次被强制退市,说明监管层监管思路的重大转变,上市公司退市已从此前的注重财务指标,转向财务指标、信披并重。未来上市公司如存在信披造假行为,可能将付出沉重代价。  中技系集体沦陷  3月27日,博元投资公告称,该公司于当日收到了上证所的函,由于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证监会已将其移送公安机关,并将进行公开通报。随后,在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博元投资因重大违法被移送公安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将按规定对公司股票启动退市相关程序。”  根据博元投资及证监会公布的信息,博元投资信披违法违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经广东证监局调查发现,博元投资2011年4月29日披露的控股股东珠海华信泰履行的股改业绩承诺资金中,有3.84亿元未真实履行。  公开信息显示,珠海华信泰在博元投资股改时曾承诺,将以现金履行及代付股改业绩承诺。2011年4月29日,博元投资曾公告称,已累计收到珠海华信泰支付的股改业绩承诺款2.77亿元,以及代付的股改业绩承诺资金共计约1.6亿元,两者合计约4.38亿元。至此,珠海华信泰承诺已履行完毕。  为掩盖这一事实,博元投资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在财务报表中严重造假。2011~2013年年报中,分别虚增资产达3.47亿元、3.64亿元、3.78亿元;虚增同期负债1223万元、876.26万元、1017万元。  邓舸表示,追溯调整后,博元投资连续四个会计年度资产均为负值,并明确表示,博元投资的违法行为十分严重,涉嫌信披重大违规,为此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博元投资并非中技系唯一存在上述情形的上市公司。鼎盛之际,包括博元投资,中技系还一度控制*ST成城、*ST国恒、*ST国创、恒立实业(000622,股吧)等5家上市公司。时至今日,中技系已经走到覆灭的边缘。目前全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除了恒立实业已经结案外,其他几家至今仍在调查之中。其中,*ST国恒已经分别于2011年7月20日、2012年8月21日、2014年5月21日三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曾报道,*ST国创作为成清波圈钱通道,以该公司定增为名,通过上海优道获得资金超过10亿元,实际流入其账户的仅有7.7亿元,且其在中国银行、天津银行等多家银行账户中的资金,未纳入财务核算。而*ST国恒定增募集资金专户中,一度出现近9亿元资金“失踪”,成清波利用深圳国恒作为平台控制*ST国恒,并将所持股份用于质押融资,但一直没有披露。而*ST成城因为违规担保没有披露、巨额应收款来源不明等原因,多名原高管受到证监会处罚。  “应该是调查还在进行当中,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而博元投资违法违规已经有了结论,所以就成了中技系第一个被启动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从这家公司的情况来看,一旦有了结论,其未来命运如何恐怕也很难说。”上述接近中技系的人士说。  震慑信披造假  2014年10月17日,证监会修订退市制度,明确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意外情形之后,博元投资成为沪深两市首家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行为启动退市机制的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退市公司数量已超过80家,但与博元投资不同,此前退市的上市公司,多因连续三年亏损、净资产为负,且暂停退市期间盈利、资产状况未能改善,退市原因多集中在财务指标方面。而从证监会的表态来看,博元投资此番被强制退市,并非完全因为财务因素。  若追溯调整,博元投资连续四个会计年度资产均为负值,虽然博元投资目前已经进入重大资产重组阶段,但其强制退市不受重大资产重组影响。  证监会进而解释,欺诈发行侵蚀市场根基,践踏市场公信,严重侵害投资者权益,社会危害极大,违规披露、不披露重大事项信息,进而扭曲市场价格,以证监会处罚作为此类重大违法行为暂停退市依据,及时作出退市处理,可以收到较好的市场和执法效果。而从事理上看,移送公安机关要重于行政处罚。  “博元投资的例子说明资本市场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监管层的执法力度在加强,对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立场更加坚决,监管重点由过去注重财务指标,向信披真实性和财务指标并重转变。”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这也意味着,对上市公司信披提出了更高要求。  “A股市场上欺诈发行、虚假信披一直无法根绝,个别上市公司甚至公然欺诈上市,对整个市场风气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一些造假的公司,付出的代价与收益不成比例。通过这个事情,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如果继续造假,造假者可能得不偿失。”某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