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通策医疗股吧 > 深度好文:一文让你读懂通策医疗 返回上一页

深度好文:一文让你读懂通策医疗

山冷究

(发表于: 通策医疗股吧   更新时间: )
深度好文:一文让你读懂通策医疗
我们这次很有意思,先来个中报前观察然后再切入中报分析。    持有通策的人这段时间很折磨,先是11阴,然后又是四连阴,甚至5连阴。股民判断股票的标准是他买入能涨就是好票,其他基本面,估值分析都是次要的。     无可否认,短期追入热门股,尤其一大堆的分析会给你带来很愉快的享受,这也是每个人都有赚大钱的经历。但作为一个长期浸淫在市场里的人,我们需要的是慧眼,通过表面去挖掘内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是暂时没为其他人所认识的,等大众都疯狂去追逐的时候我们再卖给喜欢的人。从宝莱特,银信科技,我们一直在做这种事情。而这种分析能力,正是自我投资体系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   那通策价值又如何。    跟踪了多年通策的通粉都知道,通策有一手好牌,却打不出好成绩。A股最早做医疗服务的企业,而市值仅百亿,远远落后于爱尔眼科。口腔份额目前还是集中在浙江,说好的郑州,武汉,成都,广州至今都没下文,在竞争对手铺天盖地抢夺市场的时候,确实伤害了通粉的心,最为市场兴奋的波恩辅助生殖也还没拿到牌照。   通策的吕总也很有意思,喜欢在微博去分享个人的生活经历,从马尔代夫,到德国,法国,作为上市公司几十亿身家的老板,这种情怀非常难得。    那么作为投资者,如何去理解通策未来的战略规划。    长期以来,口腔一直以低门槛为投资者诟病,认为就是个小诊所,夫妻档就可以开,与眼科的高尖端技术无法对比。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有偏失的。首先作为拥有32个牙齿的人类,一天三餐,每天都接受机械运动,损害率是非常高的,每个人一生都有受蛀牙,口臭,牙齿发黄等困扰。现时蛀牙问题已经幼年华,1岁半儿童蛀牙已经不是新鲜事。但眼科问题目前还是老年人以白内障,青光眼,或者青少年近视,散光为主。从市场庞大性看,口腔的数量是几何级别于眼科。其次从治疗的角度看,口腔科是侧重对医生技能操作的依赖,从洗牙,根管治疗,烤瓷牙到种植牙,正畸等等,几乎都是医生全手工操作完成,而眼科往往都是体现在对大型检查设备的使用。因为牙科以医生的操作水平为核心,所以病人对医生是高度依赖的,往往都有口碑相传的习惯。口腔科特俗之处体现在两点。1,市场空间足够巨大,人口老龄化,现代人爱美,种植牙,正畸,儿童口腔市场的迅速增长,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2,对医生的依赖性高,强调的是医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换言之,一个口腔医院,只要他有足够优秀的口腔医生去带来强大的市场口碑,就足以有一帮朋友围绕他团团转,这个医院就是一个现金奶牛。    如果看到此,你能理解并且认可我说的,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去年年中通策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存济医学院了。    通策的过去,现在,未来又如何?分析14年和15年的参股公司经营情况如下: 从14年和15年的经营情况可以看到,杭口,宁口依然是通策利润贡献的大户,也是当之无愧的现金奶牛,14年8月杭口实现整天搬迁至新办公大楼,15年在高基础之上继续维持高增势态,而同期其他地方口腔医院均未能实现大的突破,包括北京,诸暨,黄石等等,原因何在。我个人分析如下:1,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健康市场越庞大,尤其口腔这种主动性消费市场不太强烈的科室。作为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杭州又是省份,宁波本身经济实力也非常强劲,所以口腔市场潜力也更巨大。2,医院体现出的是强者恒强的形态。越是大医院,三甲医院,看病的人就越多,社区门诊反而门可罗雀。大医院在医生人才吸引,患者口碑都有得天独厚的吸引力。所以杭口在搬入新的门诊大楼后依然能获得高速增长。去年以来,包括黄石,昆明,北京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新址扩张,尤其北京,新址为5.6万平方米,远超杭口3.3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体性口腔医院,借助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这个金招牌和北京医疗市场强大潜力,有望延续杭口的辉煌。     一直以来,通粉对通策的不愠不火心急如焚,从通策多年的经营看,医疗服务要做好的首先还是解决好人才问题,在目前钱多人傻的背景,要募集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回来搞医院都不是问题,但要培养一批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优秀医生才才是最困难的事情,尤其是离职率的降低。在人才吸引这块,爱尔的合伙人形式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现在通策也要搞合伙人制度,包括城西分院,还有益阳口腔都引入了员工持股计划,还有存济医学院的成立,作为投资者而言,也期望能够持续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医疗服务的特点就是对人才的高度依赖,市场的培育需要周期,但作为国家政策长期支持的行业,生意属性又会具备强大的粘性和稳定性。   在企业短期业绩经营看,可预见的是杭口,宁口的继续高速增长。以年报2016年工作计划看,全年30%业绩增速问题不大,但因为医院扩张较多,包括北京,黄石,昆明都需要新装修投入,费用化高,有可能出现业绩不及收入。   至于不少人提到的多年不分红,企业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上市后没再拿过一分钱,企业处于发展期,不分红也是对的。还有体制外问题,因为大股东有不同业竞争承诺,长期看,海骏科技还是要注入上市公司。

   作为小股东一点心声,吕老板,能否少打高尔夫,多把精力放回公司啊。

作者:小权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