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渤海金控股吧 > 渤海金控最近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它开始蠢蠢欲动了,希望我的感觉没有错。 返回上一页

渤海金控最近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它开始蠢蠢欲动了,希望我的感觉没有错。

邬炙

(发表于: 渤海金控股吧   更新时间: )
渤海金控最近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它开始蠢蠢欲动了,希望我的感觉没有错。
渤海金控最近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它开始蠢蠢欲动了,希望我的感觉没有错。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全将
    渤海金控是一只大鹏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2017-06-08 20:39:38

    回复

  • 历祜峪
    因为六月底中报就应该反映出收购美国C2公司并表的情况了!应该对公司效益有较大的推动!
    2017-06-09 06:20:56

    回复

  • 易侈
    现在大家也许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吧!
    2017-06-09 08:17:35

    回复

  • 郦胖
    从今天盘面的情况看,渤海金控确实有蠢蠢欲动的迹象。
    2017-06-09 15:13:16

    回复

  • 封旬帅
    8月底才会出中报,7月中旬出预报
    2017-06-09 15:14:34

    回复

  • 祁函
    蠢蠢欲动,都知道蠢,还动。
    2017-06-09 16:12:00

    回复

  • 杜右规
    真正机会可能在8月按前二年中报预报都在7月15日,但预报中因消化了并购C2的应当不低于4-5亿的费用及有可能消化去年并购华安等三块资产产生的巨额费用(华安并购保监会久拖不决财务费用似乎不应长期拖下去),所以预报或许不会过于亮丽。中报出来后,非经常损益因素影响的因素水落石出,才是机构猛醒加速入场之时。按月线时间周期也支持这一点。不过,南在起的任何时间突然启动都不令人意外。
    2017-06-10 06:26:26

    回复

  • 甄眼
    中报利润预估:原资产每季实际赢利能力在10-11亿,并购C2费用暂考虑4亿,并购华安等三部份资产费用暂考虑3亿(这部份可能在中报体现也可能不体现,是变数),合并C2报表带来的利润增加大约6亿(按零增长考虑),这样二季度利润大约在9-13亿,取中间值11亿,中报利润大约在15亿左右。而将非经常损益及一季度负担了并购C2增加的巨额财务在本却没有分享其赢利这些因素排除的话,真正的赢利能力应是原资产21亿,C212亿,合计约33亿。可见尽管中报较16年的7。33亿会翻倍,但较实际赢利能力仍然掩盖了一半。近多半年来绩优大蓝筹表现的登峰造极,许多传达室统行业根本无成长性的所谓绩优股也获得了40、50倍的市盈率,而金控这只连续多年复合增长速度在45%以上的真正绩优高成长股却象狗屎一样路趴在地上不动。这种异常表现太另类,对应的暴发必然也会异常凶猛。届时会有太多的习惯于高抛低吸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
    2017-06-10 06:50:27

    回复

  • 谈轩仓
    同意一半,但我还是坚持认为现阶段利润不能反映出金控的真实水平,企业要大规模扩张,必然无利润,像黑东,表面上亏的一逼,实际上拿钱去建物流网了,很猛的。利润可以遮盖,但收入是实打实的,今年我预计400-500亿收入(1季度就将近100亿,还不算c2),15年98亿,16年240亿,这么恐怖的增长,必然说明金控现阶段的体量已经十分庞大。同时我也认为金控不会爆发的太凶猛,收入逐渐分摊到利润是阶段性的,所以更倾向于18-19年度缓慢增长,基本上是10-14-20的数位阶段,20以上就不好说了
    2017-06-10 11:58:58

    回复

  • 贝彪皎
    我估计渤海金控的股价从现在起,会缓慢上行的。原因就是公司一定会在六月公布收购美国c2公司完成的公告的。
    2017-06-10 14:49:37

    回复

  • 吕从玎
    可以确定你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海航之所以敢如此高杠杆地大规模连续扩张,基础只有一个就是并购来的资产必须同步覆盖戌本并产生利润,这是这种洲戏得以持续进行下去的基础,失去了这一点就是一个随时可能快速破灭的肥皂泡。而海航多年来的实际与印证了这一点,包括对并购企业三年不能赢利即坚决卖掉绝不含糊也是这一点的根本体现。因为这种高杠杆模式的生命。
    2017-06-10 15:10:08

    回复

  • 慎盅仝
    “并购华安等三部份资产费用暂考虑3亿(这部份可能在中报体现也可能不体现,是变数)”原有补交材料一说,也没见公司发过什么公告,本来那也只是个权宜之计---或许发起了?!仅是猜想,供大家参考!
    2017-06-10 15:15:26

    回复

  • 雷娃宵
    你说的是许多常规企业为迅速占领扩大市场而采用的战略战术,包括许多新兴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都必须走过一段为扩张烧鸡钱的生死博命阶段,乐视就在为这种模式面付出生命的代价。金控与这种模式恰好相反,是以每一步设下的坚实支撑为桥墩和坚实支点,大步踏入下一个目标并踩实。你对海航与陈峰还缺乏深度认识。
    2017-06-10 15:16:02

    回复

  • 古有
    “发起”错,订正为“放弃”!
    2017-06-10 15:16:35

    回复

  • 廖邢
    事实不是补充材料,是因当时并购不符合保监会要求的最低100亿门槛无法批复(要求的具体内容有点记不得了,本人曾在哪里谈过,公司公告中也提到过这个原因导致批复受阻)。16年底达到了但因保监会的人事变动,敏感期没有再批复这灰并购。最终何进批复及能否批复也存在不确定。
    2017-06-10 15:22:58

    回复

  • 贝彪皎
    都说的不错
    2017-06-10 15:29:54

    回复

  • 慕巳风
    那三项资产并购若归结为是为并购C2迟迟无法公告也无法复牌,权宜之计放出的烟幕弹是合逻辑的,当时我也是这样理解的。但现在想来,其实这三样资产是有并购必要的,特别是小数股东权益,占有较大的利润分配比例,且C2并购阿瓦隆后,这些会变复更加复杂。另外保险也是海航一直想做大的,因这是支撑租赁及实业的现金流平台,与实业相得益彰,所以我现在侧重这次并购不是烟幕弹,而是想做但受限未做到。保监会一号落马,及去年的险资举牌影响恶劣,都让保监会会有一段时间的保守期,海航在保险领域的大手笔扩张也会受到影响的。所以,何时完成及能否完成,都不确定。但费用已产生,总不能无限期进不了帐的。故此,感到这些费用有可能在二季度中体现。
    2017-06-10 15:33:20

    回复

  • 荀反拱
    不好意思,我还真没看出金控有啥所谓“坚实”的基础和“踩实”的做法,请赐教
    2017-06-10 16:48:47

    回复

  • 阮航
    不存在赐教一说基础就是上面说的并不是为了做大面并购,这种情况前提是自身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负债率低,能承一段时间内因做大带来的利润下降风险,这点海航显然不具备。所以海航想继续从银行等各种渠道合拿资金扩张,那私必希保证的就是每一次并购都能带来效益的增长,一旦发现并购资产质量差带来的是效益的下降,那么停止这部份扩张并适时卖掉就是其直接选择。这一点,在前面的刚刚出让新光人寿保险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发现错误终止投资直到退出。这正是海航能一路高杠杆却长青不到的的基础。另外,曾经海航盲目扩张导致了一次巨大风险最终将属下大半企业变现退出也为海航上述企业基因的奠定了基础。
    2017-06-10 17:40:25

    回复

  • 倪政副
    说白了,海航这种靠举债扩张的模式,优势在于资金无限,可借以快速扩张,劣势在于一旦并购企业赢利能力大大低于预期存在潜在巨亏隐患,只能尽快断臂求生,一旦对核心资产构成成本倒挂,银行抽款风险必然加剧,多米诺骨牌就会暴发,海航土崩瓦解就成必然。最近连续出现了海航债务的的评级3A,应与近期海航股价面临质押平仓风险多少有些关系。一句话,海航的高杠杆只能建立在并购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战则必胜,所以不存在为了扩张做大抢市场份额的并购。
    2017-06-10 17:51:23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