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股票基本面 > 宏观分析 > 以小米为核心,谈一谈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返回上一页

以小米为核心,谈一谈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编辑 : 连洁   发布时间: 2018.01.10 10:59:36   消息来源: 股票群 阅读数: 399 收藏数: 0 + 收藏 +赞(0)
网络上很多人都在大谈“互联网思维”,说的好像是灵丹妙药一般,但又都云里雾里,说的很发散很开阔,让人看不懂。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有了些心得,今天以小米为核心写一下。

    网络上很多人都在大谈“互联网思维”,说的好像是灵丹妙药一般,但又都云里雾里,说的很发散很开阔,让人看不懂。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有了些心得,今天以小米为核心写一下。
  
  我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快”,具体手段是“简化流程”,分为三种:
  
  1. 信息收集和决策反馈流程。这就像是人类的神经系统,收集信息并给与反馈。传统企业,老板日理万机,偶尔才能去调研下,一般都是找部下去调研,或者找调研公司,一层一层的传达汇总,等汇报到决策者时,信息经常会失真,决策者做出反馈,再以会议或文件的形式,一层层传达下去,到了执行层面又会变形。有了互联网之后,决策者和底层信息提供者(客户、供应链、渠道)可以迅捷直接的交流,快速反馈调整。
  
  2. 营销流程。以前打广告,需要先想创意,然后拍摄,找各种媒体谈价格,投放广告。广告是否有效,还得再次做调研。互联网式的广告,以微博、公众号为载体,今天想好创意,加班制作,明天就可以广泛传播,偶尔甚至会产生非常轰动的效果,快捷且成本低廉。在企业成长初期,粉丝文化也很管用,粉丝们积极传播,省了很多推广成本。
  
  3. 渠道流程。以前卖东西,需要经过层层的经销商,每个环节都要雁过拔毛。用互联网直销,省去了销售渠道的中间流程,成本大幅降低,且可以降低库存,还可利用预定的方式可以预收货款,资金利用率大幅提高。运行效率提高之后,可以提供超高性价比的产品。
  
  这三种流程简化是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吗?不是,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沃尔玛一直都是这么干的,DELL也老早就开始这么干了。只不过有了互联网之后,可以将这种简化做到极致。
  
  互联网提供了更高效的工具和载体,并没有提供新的思想,新的模式。
  
  谁是第一家搞“互联网思维”的?我个人认为是凡客诚品,小米已经是第二梯队的了,乐视是第三梯队,逻辑思维是第四梯队。凡客和乐视看起来已经不太行了,问题出在哪里?互联网思维不管用了吗?
  
  我个人认为,恰恰是因为这些企业太把互联网思维当回事,在互联网思维的大道上蒙眼狂奔,以至于忘掉了企业经营的原本面貌,经常会出现三类问题:
  
  1. 重激情轻柔情。一对情侣走到一起,靠的是短暂的激情;激情之后能否长久相处,靠的是柔情。激情是切入点,是引爆点,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互联网企业总是要颠覆,颠覆能吸引到最初的关注度和客户,但能否让客户持续的购买产品,能否让更多的大众型消费者购买产品,核心是如何把颠覆性的创意或技术转化为成熟好用的产品。很多企业就死在这里,不能耐心把创意或技术打磨为好产品,总想着如何创造下一个颠覆点,永远在打鸡血。
  
  凡客、乐视、逻辑思维,都特别爱打鸡血,唯独小米好一点。我在想,如果乐视活了下来,也把汽车做出来了,贾跃亭绝对不会止步于此,他一定会去造火箭!比亚迪,从电池、电动车到云轨,下一步会是什么?电动飞机?
  
  重激情轻柔情还有两种表现形式,重参数轻品质,重噱头轻体验。
  
  小米跑分牛不牛?比亚迪加速牛不牛?牛,真牛,头一次这么宣传管用,第二次还行,再往后就屁用没有了。
  
  没有真正的颠覆怎么办?生拉硬扯也要扯出个颠覆,噱头大得很,产品一般般。
  
  这种问题,凡客、小米、乐视、逻辑思维,是不是都出现了?
  
  2. 陷入粉丝的坑里出不来。粉丝文化在创业初期特别管用,针对特定人群的情感取向做营销,能迅速获得认可,粉丝还会拼命推广。
  
  然而到了企业发展的中期,粉丝文化就是个大坑,会引起非粉丝人群的排斥,无法获得广泛性的情感认可。粉丝文化还经常会产生脑残粉,更加是雪上加霜,很多人会觉得,那些脑残都在用这个产品,我怎么能用这种产品呢,太LOW。
  
  这种问题,凡客、小米、乐视、逻辑思维,是不是也都出现了?
  
  3. 效率太高导致发展太快,急速扩张中企业管理跟不上,最后内部失控,产品品质下降。
  
  这种问题,凡客、乐视,是不是也都出现了?逻辑思维管理没失控,但品质是不是下降了?
  
  这三个问题会导致一个严重的结果:品牌形象变得很LOW,成为负价值。
  
  需要搞清楚一点,并不是因为便宜才显得LOW,宜家、优衣库、永辉提供的都是高性价比的产品,并没有给人LOW的感觉。导致LOW的三大原因:过度营销、脑残粉、品质不高。比亚迪的混动车其实不便宜,算是中等偏上的价格了,还是给人很LOW的感觉。
  
  凡客和乐视不行了,为何小米在经历低潮后重新活跃起来?看看雷军是如何总结的:
  
  互联网是0,实业是1,如果实业立不住,再多的互联网思维也没有用。
  
  小米这两年有几个改变,好几条都是对过去起家方式的颠覆:
  
  1. 不再执着于互联网营销,开始线下做广告
  
  2. 不再执着于互联网销售,开始做新零售模式的线下渠道,线下效率超高
  
  3. 不再执着于粉丝文化,不再强调发烧和跑分,将红米形象调整为“国民手机”
  
  4. 专注于研发提高产品力,开启了全面屏时代,引领潮流,做出了真正的“颠覆”
  
  5. 利用自身的价值观、经验和品牌,对创业企业赋能,探索平台化发展
  
  小米商业模式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提供产品力优秀、有品位且高性价比的产品,这难道不是一个正常企业本就应该做的事情吗?
  
  太多的互联网企业,沉迷于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最后做两个猜想:
  
  1.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中国很多行业都会出现两种典型玩家,比如格力和美的、长城和吉利、恒瑞和复星。互联网企业完全是另外一种路子的。
  
  如今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互联网企业中,能吸取传统企业优点的公司活了下来,比如小米;传统企业中,能学习互联网企业优点的公司脱颖而出,比如美的、吉利、永辉、开润。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互相学习,越来越相似。这让我想起了詹姆斯和杜兰特。
  
  未来很有可能,每个行业都是互联网企业VS传统企业,两大龙头对战。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已经是这种状况。
  
  小米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美的,虽然这两家有合作关系。
  
  汽车行业,传统企业的龙头是吉利,未来应该会有一家互联网车企活下来,成为吉利最大的竞争对手。那些还在一门心思喊颠覆的互联网车企,我看没戏,就看谁能踏踏实实,设计出一款好车,并高品质的量产出来。
  
  2. 小米会成为“泛品牌”,而不仅仅是手机品牌。所有IT类产品,电器类产品,小米都生产,逐渐侵蚀其它品牌的份额。特有品类品牌,只存在于高端市场和小众市场,比如你要买高端手机,那就买苹果,你要买高端剃须刀,那就买飞利浦。中低端市场,都将被“泛类品牌”统治。
  
  当然,泛类品牌不只有小米,网易严选也是这个路子,美的也是这个路子。
  
  说了这么多,对投资有什么用?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吉利汽车、永辉超市、开润股份是很好,可是估值也太高了,有点下不去手,唯独美的还行。如果小米2000亿美元估值上市,你下的去手吗?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宏观分析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