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招商银行股吧 > 银行股长期价值分析 返回上一页

银行股长期价值分析

晏俱尼

(发表于: 招商银行股吧   更新时间: )
银行股长期价值分析
内容提要:这里假设的坏账损失准备计提可承受未来四年间20%的不良贷款比率,基本可以承受一轮中等烈度的经济危机。具体的说可以承受我国每两个月发生一家百亿级企业的倒闭清算。假如未来每个月倒闭清算两家百亿级企业。那么这里的拨备计提就不够,同时银行就会产生问题,引发金融危机。兴业银行数据:在过去的十年(2005-2015年)间,总资产增长10.57倍,年均增长27.75%,高于行业增长9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增长14.34倍,年均增长31.40%,高于行业总资产增长13个百分点;净利润累计增长21.24倍,年均增长36.37%,高于行业总资产增长18个百分点。实验账户操作预告:计划在明年五六月份换入招商银行,目标持有招商30万股。曾记得08年美国金融风暴中影响中,有股评家有理有据、言之凿凿说07年业绩是未来银行的天花板,未来将不断走下坡路,不排除再一次需要政府救援过难关。这一开头,看空银行业评论席卷华夏大地、愈演愈烈,经久不衰,让众多股评家们趋之若蚁,大有不唱空银行不懂经济、不懂股市之嫌疑,让自称为“中国巴菲特”的但斌(曾持有招商银行,号称让时间玫瑰静悄悄的开)也卖出招商介入唱空之列,全社会唱空、唱衰银行股之势至今已延续七年之久,估计还将发酵下去。殊不知,这八年来兴业从07年净利润8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535亿元,八年间增长6.23倍或年均增长25.70%;拨备前利润从07年126亿元增长至2015年1092亿元,八年间增长8.67倍或年均增长31.00%。此情此景,不知道那些坚持看空银行的股评家怎么看自己?“谎言千遍成真理”,银行股就是典型案例。结论一,在不考虑换股收益,长期持有同一家优秀银行,仅考虑分红买入,2030年末银行股市场估值10倍市盈率的环境下,实验账户2030年市值可以达到9000万元,不能完成实验账户盈利计划。结论二:在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合计达到年均7%,2030年末银行股市场估值10倍市盈率的环境下,实验账户市值1700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这里的不确定性在于每年的换股收益能否达到5%左右。嗯,又臭又长的分析,希望你能耐心、认真的看懂。实验账户建立于1995年2月9日,规划于2030年年末结束,整个规划历时36年,原始投资1万,目标市值1个亿,获利1万倍,年均利润29.16%。目前差不多已过去21年,实现收益400倍,在剩下的15年里,还需要实现25倍收益才能完成规划。鉴于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与银行资产质量恶化趋势及市场价的长期低迷,看起来困难不小。很多人会觉得依然持有银行股将无法完成收益规划。闲来无事,鉴于这个不确定,这两天在想个问题,假如未来银行资产质量继续恶化趋势,导致银行股未来继续低迷几年,市场价在净资产附近徘徊,那么满仓持有银行股的实验账户还能否如期完成预定规划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个剩下15年一直持有银行股的毛估估预测。一,假设条件与逻辑基础1,假设我国未来十几年内不会产生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与政治危机,这是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个根本性或者说基础性前提,所有的假设都无从谈起。2,假设未来15年优秀银行的信贷资产或风险资产年均增长12%,主营收入年均增长13%,税费支出与管理费用支出同比年均增长13%。假设逻辑如下:A,主营收入增长比风险资产增长提高一个百分点,主要参考欧美优秀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我国银行这一块的占比还有提高空间。B,信贷资产或风险资产年均增长12%的基础有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二是优秀银行市场份额提高;三是考虑利润留存资本金增加导致规模扩张,四是货币贬值导致的被动型增长。就银行业整体增长的具体来说,未来十五年间的GDP年均增长5%,物价上涨年均3%,银行总资产增长即M2加2个百分点,三者合计年均增长10%;优秀银行再加2-4个百分点增长,优秀银行合计增长12%。C,未来主营收入年均增长13%,参考欧美优秀银行与香港汇丰银行及恒生银行的历史数据(15%以上)形成,在这里我以相当谨慎的态度打了一定的折扣,实际情况应该能超过。D,不考虑股权融资导致的规模扩张,未来如有,那么高于每股净资产的股权融资是对我们老股东的额外奖励。3,假设现金分红比例为25%,考虑这四家银行历年分红的毛估估平均数。净资产数据也由上年末净资产加当年度净利润的75%形成。4,信用成本假设,假设未来四年(2016-2019年)利润零增长,由主营收入增长带来的拨备前利润增长部分全部计提为坏账损失准备,2019年信用成本达3.77%。随后的七年(2020-2026年)信用成本逐年下降0.5个百分点至0.60%。最后的四年(2027-2030年)信用成本逐年提高0.1个百分点至1%。这里的假设逻辑是未来几年宏观经济悲观,银行资产质量长期不能好转。这是个相当悲观的假设。5,因国债收益免税,参考实际情况假设实际所得税率为22%。6,市场价分三个阶段假设,因未来四年业绩的零增长,假设这四年以净资产为交易价;因2020-2026年期间的业绩高增长,假设市场估值在15-20倍市盈率之间波动;最后四年因平稳增长,假设市场估值为10倍市盈率交易。7,拨备余额与拨贷比计算不考虑期间核销,全部累计形成。8,假设每年的现金分红按市场价买入再投资。9,假设期望每年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两者合计增加持股数量7%。假设逻辑见下文分析。注:在这里的假设并不仅指兴业银行这个标的,是指我所关注的四家优秀银行的其中之一,或者说在各领风骚两三年过程中的某家银行。也就是说,我选择四位中长跑优秀选手通过接力来进行马拉松比赛,以提高马拉松成绩。附表:模拟计算历年数据一览表二,模拟计算数据解读在模拟计算过程中发现,由于分红再投资的原因,市场价越高最终的收益就越低,因为买入的数量少了;市场价长期低迷,最终的收益更高。除了这一点,其他数据在中间年份不管我采用什么假设变动,都不影响最终结果。也就是说,过程中的波动不影响最终结果。换句话说,在整个银行股投资过程中,只要不出现大幅亏损导致资产增长受限,那么过程中出现的业绩高速增长或业绩负增长及市场价的大幅波动,都不会影响最终结果。当然,这是由于的假设条件决定了最后一年的各项数据,所以导致期间的波动不影响最终结果;实际上,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净利润的波动会影响净资产与分红率的波动,最终会影响规模扩张波动,只不过这个波动不大而已。上表中的计算结果显示,在这15年间,净资产累计增长773%,年均增长15.54%;信贷规模或者说风险资产累计增长447%,年均增长12%;资本金增长高于风险资产增长,意味着如此速度并不需要进行股权融资,或者说还可以加大分红比例或加大规模扩张力度。1,模拟计算显示,在未来四年相当悲观的预测情况下,兴业的年初净资产收益率从2015年的22.57%下降至2019年的13.02%,届时市场给予银行股(1倍市净率)低估值是合理的,因为零增长,因为资产收益率不断下降中。但股价还是从目前的16元上涨至23元,四年间包括分红再投资的收益66%。2,在悲观的预测情况下,兴业的信用成本从2015年的2.21%提高至2019年的3.77%,非常厉害。在2019年度1745亿元拨备前利润中,其中1075个亿用于拨备,剩下670个亿利润总额,净利润523亿元,拨备利润比(拨备/利润)160%。假如按正常年份的0.77%信用成本计算,只要219亿元的拨备计提,实现利润1525亿元,净利润1190亿元;相比前者增加667净利润,增加每股净利润3.50元或128%达6.24元。3,在不考虑核销情况下,兴业的拨贷比从2015年的3.31%上升至2019年的13.29%,意味着银行从现在开始的五年内,可以承受20%的不良贷款率累计而利润不下降,如此,我想,很少人会超过如此悲观的预测判断了吧。注:银行愿意核销不良贷款与否的临界点在拨备覆盖率100%,一旦资产质量恶化,拨备覆盖率低于100%,那么银行就不太愿意核销不良贷款。其中的逻辑是核销不良贷款以后会进一步降低拨备覆盖率。4,上表中显示,在不考虑换股长期持有同一银行,仅考虑分红买入情况下,实验账户2019年末的市值718(计划1200)万元,2030年市值8976(计划10000)万元,两点节点都不能完成实验账户阶段性计划,只有在2030年银行股市场估值达到12倍市盈率的情况下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计划。嗯,感觉到了完成实验账户收益规划的压力。5,在考虑每年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增加7%股份的情况下,2019年市值821万元,还是不能完成阶段性计划,此时的市场估值为8.43倍市盈率,1倍市净率。2030年实验账户市值达到17439万元,超额完成实验账户规划,此时的市场估值为10倍市盈率,1.79倍市净率。假如能完成或者说实现这个收益,那么实验账户36年的年均收益为31.17%。这里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完成5%的换股收益。6,假如稍许乐观一点,按正常情况假设条件,假设未来七八年的资产质量没那么严重,维持每年2.20%的信用成本,2030年信用成本1%;假设2019年银行股市场估值达到8倍市盈率,2030年市盈率10倍;假设主营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5%,假设管理费用年均增长14%,假设税费支出年均增长15%,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正常情况下的实验账户市值为:A,按一直持有单一银行不操作,没有换股收益,仅计算分红买入的增加量,模拟计算显示,实验账户2019年市值1269万元,基本完成阶段性计划;2030年实验账户市值12577万元,超额完成整个实验规划,36年的年均收益29.98%。嗯,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天方夜谭,实际上,这才是正常情况。B,按每年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7%,模拟计算显示,实验账户2019年市值1470万元,超额完成阶段性计划;2030年实验账户市值24610万元,大幅超额完成整个实验规划,36年的年均收益32.43%。7,在模拟计算结果出来以后,总觉得这个结果太好,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模拟计算了这15年间的累计汇总数据进行复核,试图找到或有可能不合理的地方。A,信用成本核算,2015年信用成本(当年度拨备计提/年末贷款总额)约2.20%,2030年假设信用成本1%,十五年间兴业的加权平均年信用成本为1.52%,意味着历年的信用成本并不低估。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优秀银行的平均信用成本在0.80-1.20%之间,所以,这1.52%的信用成本假设完全足够,完全可以抵御一轮经济危机。B,贷款利润率核算,兴业银行2015年贷款利润率(当年度实现利润/年末贷款总额)3.70%,2030年贷款利润率5.75%,十五年间加权平均贷款利润率4.93%。这个数值似乎太高,好像不应该有那么高的,那么问题在哪里呢?仅仅是由于兴业总资产中贷款占比比较低的原因吗?带着这个问题,我把同样的假设条件代入招商数据进行核算,并把贷款增速假设为13%,保持与主营收入增长率一致。C,改变假设条件以后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招商减少的净利润不多,可以忽略不计。D,信用成本核算,招商银行2015年信用成本约2.09%,2030年假设信用成本1%,十五年间招商的加权平均年信用成本为1.40%,与兴业差异不大,没出现问题。E,贷款利润率核算,招商银行2015年贷款利润率2.87%,2030年贷款利润率3.96%,十五年间加权平均贷款利润率3.56%。这个数据结果就比较正常,显示没什么问题。如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兴业贷款利润率的太高的原因就是由于贷款占比比较低。F,同时,又模拟计算了“拨备前贷款利润率”这个指标进一步验证,计算结果显示,招商银行2015年拨备前贷款利润率(当年度拨备前利润/年末贷款总额)4.96%,十五年间加权平均拨备前贷款利润率也是4.96%。计算这个拨备前贷款利润率有什么意义呢?其意义在于假如经济危机爆发,资产质量大幅恶化,银行在盈亏平衡(不出现亏损)状态下可以承受的不良贷款比率。招商银行的这个指标为4.96%,按不良贷款损失率65%计算,那么这个4.96%的拨备前贷款利润率,意味着每年可承受7.63%新增不良率,假如用两年利润来消化新增不良贷款,再加上前几年存储的拨备计提,意味着可以承受20%的新增不良贷款。20%的新增不良率应该差不多够了吧?我们应该明白,银行是个特殊的行业,只要在经济危机中不大幅亏损导致资本金大量损失,那么我们股东就没事,业绩很快会上去的。至此,我明白了,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信用成本,因为假设的2030年信用成本(1%)低于2015年(2.09%)所导致,那么就意味着没问题了。也就是说,兴业银行贷款利润率太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贷款占比低;二是贷款增长低于营业收入增长;三是信用成本降低。嗯,经过这一番模拟计算,一下子就觉得坦然了,既然在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持有银行股也不会影响实验账户的规划完成,那么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他的就不管了,需要我做的就是每年争取5%的换股收益吧。很多人可能对我期望每年操作收益5%不以为然,认为这个太容易了,在一年时间内,也就是半个涨停板而已,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嘛。实际上,鉴于我这个短线操作的反向指标,每年完成5%的操作收益已经相当吃力,过去的七年间,累死累活也只不过得到5%差不多,并没有超过多少。所以,这件事对于你来说可能很容易,但对于我来说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希望自己在未来的15年中不会犯错误,如期获得每年5%的操作收益。三,过去七年间银行股的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分析从实验账户近几年的换股收益看,撇开07年投机鞍钢增加一倍民生不算,从08年末开始至今。从长期持有民生的角度看,08年末持有民生185390股,市值75.54万元,不考虑现金分红再投资增加,经过两次十送二增加44%,目前应持有266962股,目前按实验账户市值433.82万元,收盘价8.79元计算,实际可持有493580股,增加84.87%,按7年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年均增加9.18%。从持有兴业的角度看,兴业银行08年末收盘价14.60元,实验账户总市值75.54万元,可持有兴业银行51700股,两次送股增加2.7倍,在不考虑分红买入的情况下应持有139590股,目前实际持有270800股,七年间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94%,年均增加9.93%。从持有招商的角度来看,招商08年末收盘价12.16元,实验账户总市值75.54万元,可持有招商62122股,一次送股增加30%,在不考虑分红买入的情况下应持有80758股,目前按实验账户市值433.82万元,收盘价18.14元计算,实际可持有239152股,增加196.13%,七年间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年均增加16.78%。从持有浦发的角度来看,浦发08年末收盘价13.25元,实验账户总市值75.54万元,可持有浦发57011股,期间三次送股增加2.366倍,在不考虑分红买入的情况下应持有134889股,目前按实验账户市值433.82万元,收盘价17.58元计算,实际可持有246770股,增加82.94%,七年间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年均增加9.01%。以上四组数据显示,七年间按民生的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年均增加9.18%,兴业年均增加9.93%,招商年均增加16.78%,浦发年均增加9.01%。如此,我在这个长期毛估估中预算每年分红买入与换股收益年均增加7%还是有可能完成的,应该问题不大;当然,心里也觉得亚历山大,因为在这未来的过程中不能做错,一旦某一年做错,意味着下一年得加倍弥补。在此说句题外话,以上四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七年间,浦发银行最强,与民生兴业相差不大;招商银行最弱,差距大一点;所以说,从长期来看,便宜与实际增长是王道,从众而持有大众情人容易吃亏。同时,也显示出实验账户在过去银行股非常疲软的情况下,实验账户从75.54万至今天的433.82万,累计收益474%,年均收益28.37%;就算是排除5个百分点的换股操作收益,七年间年均收益也已经达到23%左右,而且,这七年间银行股市场估值是逐渐下降的。虽然我知道很多人不满意,但我自己还是满足了,也证明了我的选择并没有出现问题。由于在这里的模拟计算结果似乎太好,自己也觉得可能有什么地方计算错误,在此,向大家征集其中的计算错误,并希望看空银行股的朋友提出你有理有据的质疑,谢谢!四,征求意见稿反馈1,有人说15年后兴业市值达到四万亿不敢想象。在这里我想说,市值的大小不是问题,只要经营业绩上去了,市值自然而然会上去,投资价值或者说投资回报支撑市值扩大。当然,在这里,就特定的一家比如兴业银行来说,15年后不一定市值能达到四万亿,但我完全可以那样说,在这四家银行里面肯定有一家能够达到,甚至全部达到。很多人可能忽略或者说不明白我的“马拉松接力赛”理论,我选择几个中长跑优秀选手去参加马拉松比赛,就某个特定选手来看,他们不一定能完成马拉松比赛,但我把这几个选手安排成接力赛的时候,他们肯定能够完成这个马拉松比赛,而且也肯定能获得最佳成绩,获得冠军也不在话下。什么是“马拉松接力赛”理论?嗯,在这里普及一下马拉松接力赛理论吧:我们常说,股市投资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不是看你某个时间段的跑步速度,是看你能否跑完全程与跑完全程的速度较量或者说比赛。假如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寻找、组织优秀马拉松选手去参加马拉松比赛;那么我的投资理念不是如此,而是寻找更多的中长跑优秀选手,让这些优秀的中长跑选手采用接力赛的模式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不?所以,有时候我会大言不惭的说,我的投资理念来源于巴菲特又高于巴菲特。就银行业来说,我曾几次说过,我国的银行基本同质化,其经营业绩“各领风骚两三年”,在我长期的银行持股过程中,放弃跑得快、跑累了想休息的银行,换成已休息、身体调整完成,轻装上阵的银行去继续跑。2,资产规模与增长速度问题,有人说资产规模小获得较快的增长或许不难,规模大了以后再想保持同样的增速不易;有人说按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想保持12%的年均增长显然不可能。在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企业小与大的相对速度问题,一个是银行整体与个体规模扩张问题。在这里,首先要说的是,假如我国未来并不发生通货膨胀(连续五年年均通胀8%以上),那么银行整体规模扩张不可能有那么多,这是个整体与个体的问题,我这里说的是优秀中型银行的个体增长,不是整体增长,整体增长与个体增长不是同一个概念。不用说整体增长的行业会出现高速增长的个体企业,就算在零增长的行业,照样会产生高速增长的优秀个体。其实,这就是优秀与非优秀的区别特征。比如说曾经的深发展与华夏银行,他们过去的规模比民生兴业大得多,现在呢,已经大大超越了,这就是个体的不同,这就是优秀的内涵。其次,企业的增长速度确实与规模有关,相对来说,规模小的扩张比较快,规模大的扩张比较慢,这是一般意义。但是,我们得明白,一家企业规模不是看这一家企业的绝对规模,而是看这一家企业相对于行业整体的相对规模,这里有个相对规模的定义。嗯,我们来看看这四家银行的相对规模吧,截止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9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8%;浦发银行总资产48226亿,同比增长21.89%,占比2.50%;民生总资产43748亿,同比增长16.06%,占比2.27%;招商总资产52223亿,同比增长10.58%,占比2.71%;兴业总资产52894亿,同比增长32.38%,占比2.74%。在这里,大家就可以看见,虽然我所关心的这四家银行绝对规模已不小,但相对规模很小,市场份额还不到3%,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或者说那些优秀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以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在这里可以看见,这四家银行中,仅有招商银行的同比增长10.58%低于行业整体增长,其余三家银行的同比增长都高于整体增长,而且这四家银行的合计平均增长也超过整体增长。这样吧,我搞个银行业总资产相对增速统计表看看吧:注:为了更合理的统计增长率指标,我把今年三季度的总资产数据统一加4%作为2015年末总资产。上表中显示,在这十年间,银行业整体规模增长435%,年均增长18.26%。其中这四家银行增长最低的是招商,累计增长640%,年均增长22.16%,高于行业增长4个百分点;民生银行累计增长717%,年均增长23.37%;浦发银行累计增长775%,年均增长24.23%;兴业银行最高,累计增长1058%,年均增长27.75%,高于行业增长9.5个百分点。这四家算术平均增长24.38%,平均增长高于行业6个百分点。为了看清楚问题,干脆再搞主营收入增长与净利润增长两个统计表看看吧,先看主营收入增长统计表:注:因手头没有银行业主营收入整体数据,所以这个行业数据只能缺失,有点遗憾。为了体现真实,我以三季度主营收入*133%作为年末毛估估数据计算。统计数据显示,在这十年间主营收入年均增长最低的是浦发银行25.54%,最高的是兴业31.40%,四家算术平均增长28.03%,高于总资产平均增长24.38%的3.65个百分点。再看看净利润增长率统计表:注:因手头没有银行业2005年净利润整体数据,这个行业增长率数据不能计算。同样的道理,为了体现合理性,我统一以三季度净利润*133%作为年末毛估估数据计算。上表中显示,净利润年均增长最低的还是招商银行的32.78%,最高的是兴业36.37%,其他两家差不多在中间,这四家净利润算术平均增长34.48%。高于主营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高于总资产增长10个百分点,高于行业总资产增长。这四家银行的净利润,虽然从年均增长的角度看起来相差不多,最高最低也不过相差3.59个百分点,但从十年间累计增长看招商是16倍,兴业是21倍,相差不少。所以说,年均增长真的是世界第八奇迹。同时,在这里说句题外话,至此,在这里的老朋友们大概可以理解我前几年说的“招商银行中看不中用”的内涵了吧?当然,这里的净利润增长数据与老股东的投资回报并不完全相同,这里还有个股权融资多少比例的差异,还有分红比例的差异。现在我们把上面三个统计表联系起来看,过去的十年间,银行业整体规模年均增长18.26%,这四家银行规模年均增长24.38%,高于行业6个百分点;这四家银行主营收入平均增长28.03%,高于行业规模增长10个百分点;这四家银行的净利润平均增长34.48%,高于行业规模增长16个百分点。然后看看这四家银行中的佼佼者兴业银行数据吧:在过去的十年间,兴业银行总资产增长11倍,年均增长27.75%,高于行业增长9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增长14倍,年均增长31.40%,高于行业总资产增长13个百分点;净利润累计增长21倍,年均增长36.37%,高于行业总资产年均增长18个百分点。这就是优秀银行特征。数据是无情的,也是残酷的,作为大众情人的招商银行虽然也非常优秀,但在兴业面前弱爆了,由此可见,股市中那些专业人士是多么的不专业。如此,你说吧,你判断吧,我国银行业未来十五年整体增长率大概有多少呢?作为优秀银行未来十五年的业绩增长该是多少呢?所以,我的这个规模增长预测真的是已经相当谨慎与保守了,就未来实际情况来看,应大概率超过这个增长率。在管理层希望自己企业做大做强的冲动下,只要条件允许,他们绝对不愿意加大分红而浪费资本金,一定会随着留存资本金的扩大而规模扩张。这里的模拟计算显示,净资产的增长高于规模增长,意味着他们的规模增长还有提高余地,而不是预测太高。在这里说句题外话,曾记得08年美国金融风暴中影响中,有股评家有理有据、言之凿凿说07年业绩是未来银行的天花板,未来将不断走下坡路,不排除再一次需要政府救援过难关。这一开头,看空银行业评论席卷华夏大地、愈演愈烈,经久不衰,让众多股评家们趋之若蚁,大有不唱空银行不懂经济、不懂股市之嫌疑,让自称为“中国巴菲特”的但斌(曾持有招商银行,号称让时间玫瑰静悄悄的开)也卖出招商介入唱空之列,全社会唱空、唱衰银行股之势至今已延续七年之久,估计还将发酵下去。殊不知,这八年来兴业从07年净利润8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535亿元,八年间增长6.23倍或年均增长25.70%;拨备前利润从07年126亿元增长至2015年1092亿元,八年间增长8.67倍或年均增长31.00%。此情此景,不知道那些坚持看空银行的股评家怎么看自己?“谎言千遍成真理”,银行股就是典型案例。3,利差与成本问题,关于利差问题,目前银行的利差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我估计明年将进一步下降,形成历史低位。所以,就未来的长周期平均数来说,利差应该能够有所提高,而不是下降。所以,这个我并不担心。经营成本问题,在这里除了信用成本主要是管理费用即人力成本问题,我在这里的预测是与主营收入同步增长,应该说这是个合理的人力成本增长。在这个方面,我记得财政部曾有个文件规定人力成本的“两个不高于”,一是薪酬总额增长不高于当年度利润增长。二是人均薪酬增长不高于当年度利润增长。有了这两个不高于限制,银行很难提高“成本收入比”,即很难提高未来的管理费用支出。4,主营收入增长问题,其实,既然上面已经说明了规模增长与利差的逻辑概念,那么这个主营收入的增长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在这里想补充的无非就是非息收入占比的提高余地。相对于欧美银行来看,我国银行的非息收入比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我预测的主营收入增长高于规模增长1个百分点就来自于此。另外,假如你不相信未来的银行能够完成这个主营收入增长率预测,那么希望你去研究一下发达国家的优秀银行发展史,假如说国外银行不容易研究,那么可以研究一下香港汇丰银行与恒生银行前三十年的经营数据吧,当你了解了什么是优秀银行,那么你对这个预测数据就不会有什么怀疑了。5,有人说未来十五年GDP增长5%,加3个点物价上涨,名义GDP年均增长8%有困难或者说不可能,在我看来应该没什么问题,理由如下:A,每十年GDP翻一番几乎是以前或目前高层的规划目标,谁也不愿落后,十年翻一番的年均增长大概在7.17%。鉴于我国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管理层调控的弹性空间很大。看看我国的人口基数与发达国家比较一下就明白了,“铁公机”(铁路、公路与机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大量的城镇化投资需求,还有生产企业的更新换代投资需求。B,每年近千万大学生与几百万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就业需求,是高层保证或者说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源动力。C,假如经济增长低于5%,在“一切向钱看”的国度,大量失业人员是每个高层不能承担之重。D,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地方,我们还不是市场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机器对经济有着绝对的控制力。总的来说,按我国人口基数与发展欲望,在国民经济超越美国以前,很难有实质性衰退过程。当然,期间的经济波动还是会有的,但不会影响经济长期的快速发展。实验账户操作预告:计划在明年五六月份换入招商银行,目标持有招商30万股。换股逻辑:市场炒作喜欢看公布业绩的同比增长高低,增长高的会相对强势点,增长率低的会相对弱一点,鉴于2015年报招商与兴业的增长率不相上下,但一季度经营业绩增长兴业将明显高于招商,且兴业市盈率明显低于招商。如此,兴业或有可能相对强势,导致股价高于招商,这是换股机会。嗯,还是那么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至于说能否如愿,只能听天由命。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闻妯旭
    好足的功课,作为老股民的信徒我一直跟随!
    2015-11-17 08:42:03

    回复

  • 堵洪仇
    是你自己写的吗?
    2015-11-17 08:59:55

    回复

  • 任系凰
    功课功夫了得!
    2015-11-17 09:23:52

    回复

  • 熊垂占
    有理有据,顶一个
    2015-11-17 09:42:18

    回复

  • 阮航
    有理有据,顶一个
    2015-11-17 10:41:32

    回复

  • 饶凡姻
    走了,同时买的科融环境都涨30%了,剩下的盆友,拜拜。
    2015-11-17 10:41:38

    回复

  • 唐幼俄
    11号承贷16号付是否快破产
    2015-11-17 10:44:42

    回复

  • 于妆余
    兴业银行未来业务扩展到保险券商估值与保险接轨,金控集团模式与中国平安接轨。
    2015-11-17 11:10:10

    回复

  • 饶令
    估计我得看三遍以上才看得明白。楼主费心了。
    2015-11-17 11:41:54

    回复

  • 包般唯
    没看完,又想增仓了!
    2015-11-17 12:57:41

    回复

  • 唐畏烟
    写的太多了,所以股价是上不去的!不要忘了,现在是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银行是首当其冲受拖累的,加上银行的盘子也大,没法炒作,股价上的去奇怪了。
    2015-11-17 13:52:22

    回复

  • 孔秧伴
    长期,哈哈,那个词很有讲究哦,也许到你的孙子那一代也还是叫长期呢。银行股价它就是长期上不去,哈哈。
    2015-11-17 15:07:50

    回复

  • 别佰而
    2015-11-17 15:20:48

    回复

  • 别呈姚
    持有是对的,但对于最后的值还是觉得有些偏大,问题会在哪儿?某年忽然增长37%?
    2015-11-17 16:22:51

    回复

  • 孙见衍
    正因如此,兴业散户多,股价反而受压制
    2015-11-17 16:34:34

    回复

  • 凤差炸
    楼主很专注,想不挣钱都难。分析中的假设条件有些多,结论的不确定性会增大。模糊的正确好于精确的错误。谢谢你的辛勤付出,谢谢你将成果分享给大家。
    2015-11-17 16:46:22

    回复

  • 萧什第
    基金经理们不会干到2030年,所以不会长期投资。
    2015-11-17 21:11:42

    回复

  • 韦悠
    超赞。由衷感谢楼主的付出。顺便说一下,本人1992建立实验账户,计划2027年到期,命名为sam9227基金,投入5000元,目前利润240倍。逊于楼主不少,但模式类似,令我感到激动。
    2015-11-17 21:47:07

    回复

  • 罗旃根
    超赞。由衷感谢楼主的付出。顺便说一下,本人1992建立实验账户,计划2027年到期,命名为sam9227基金,投入5000元,目前利润240倍。逊于楼主不少,但模式类似,令我感到激动。
    2015-11-17 22:10:10

    回复

  • 羿胃侈
    2015-11-17 22:17:47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