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格力电器股吧 > 对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实录的个人解读 返回上一页

对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实录的个人解读

师毛设

(发表于: 格力电器股吧   更新时间: )
对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实录的个人解读
首先感谢费心尽力的吧友 “全当练手了” 没他的实录就没有后继的解读由于实录很长,一楼只发解读,二楼整体发布解读一,得出一个判断,纳米材料是银龙的依仗,或者价值核心。。追问:纳米技术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啊?魏的回答回避了提问的核心,湿法纳米制球技术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上,换而言之就是是否掌握在方案通过后格力的手上,这是广大股东最关心的,尽管有一句用我们的材料技术加工,但不严谨。据传核心专利的使用(判断指的就是这个湿法)是需要得到美方认可的传言。。我的理解就是可以使用,但无产权,这个需要后继验证。。。关于1000辆中信订单的事,这个我和花无色一样的判断,魏很有技巧性的把问题回避了,感觉魏可以参加美国总统大选了。。前八个月总共就2000度辆的订单,突然出来一个1000辆的订单,魏会不知情?我不相信。。。这样回避,说明这个订单十有八九就是为了促进方案通过而产生的。。中信如果被颠下定增的车了,这个单子大概率黄了。。。至于魏所述订单饱满,13小时工作制,有可能,毕竟没上规模,相对几千辆的需求,干不完,反向证明当前规模很小。。。MPV的提问从魏的回答我得出的结论,就是银龙公交大巴电池一次充电可以跑200公里以内,那是基于对应的大装载量的电池。我不知道公交大巴电池装载量是轿车的多少倍,如果知道就可以推算出轿车的公里数了,之前有看到50公里之说。应该就是了。。所以目前成熟的市场就是公交市场。。这一判断没错。。。投资者4问:上次在北京做大巴,银隆大巴要300多万。解读魏的回答,得出结论,出口价格200多万,国家补贴取消后200多万,存在下降空间,取决于规模。这个无可厚非。。。目前基于国家补贴,100多万的价格供不应求。补贴取消后,这一现象是否存在不好说,还要考虑到上规模后成本下降多少。。不过银龙在公交市场领域应该没问题。。。追问:就续航里程问题,是否钛酸锂电池更短。得出结论,钛酸锂续航里程是短,但安全性、寿命、性价比、使用环境宽,这也和之前众多报道相符。长距离电动车需要5、6吨电池,充8小时,10年内用4套20吨电池,指的应该是非钛酸锂电池巴士吧,相对应的是钛酸锂2吨用10年,这个突显了银龙公交领域的优势,由此对银龙公交领域地位更有信心。投资者问4:咱们钛酸率啊未来主要应用方向定位在大巴和储能,在乘用车上作用没那么大?得出结论,取代铅酸市场需要降低成本,目前受限。未来需要上千亿的投资这个市场才能通过降低成本有效打开,再次验证大巴是成熟市场,也是北巴传媒给出60亿估值的依据所在,而这次格力给出来的130亿,乃至折算成股票200多亿的市值,相对北巴传媒给出来的60亿估值,多出来的部分实际上是需要格力额外投入大把资金后双方共同创造出来的,当然了,如果说前面所述那个湿法纳米制球技术(原材料纳米技术)如果产权归了格力尚可说得过去,就看是否价值这多出来的100多亿了。。。投资者5:魏总我想问一下,我们相信格力的管理层,所有投票都同意。作为散户,相信格力管理层是有眼光的。我想问一下银隆的技术有没有可能做一台跑车作为形象,就像美国的特斯拉还是特拉斯(观众笑),有没有可能过几年有跑车类似的,作为形象,现在的技术达到吗?解读:不敢想象背着2吨钛酸锂的跑车是什么样的,或者跑车不需要两吨电池带来的200公里?这个问题请更专业的股友解读。。投资者6问:我想问董总一个问题,你去年就买了特斯拉是不是就有打算做新能源这一块。董的回答再次验证,董看中银龙是看中钛酸锂的长寿命,高性价比。看中的是这个技术。。如果前面所述那个湿法纳米制球技术不掌握在格力手中,此次收购是不是得不偿失了?私家车的提问解读,估计只要国家乘用车拍照到手,格力可能会生产单次充电跑50公里的乘用车,用于市内通勤。因为市内充电方便,钛酸锂充电时间短,可能未来乘用车市场会细分短距离,长距离。。短距离格力有戏。就是不知道市场多大。。。投资者8问:董总你好,我想问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电池这个成本跟比亚迪相比到底相差几倍,我之前看好像是4倍,不知道现在多少,就是单位电池容量,价格差多少?第二个问题就是你们说今年100个销售,明年300个销售,这个销售目标是如何实现呢?根据目前订单推算还是怎样?这些销售中,城市大巴车专用车分别占多少?还有个问题订单结构是怎样的,就是说市场化订单多少,就是扣除掉有股东背景或者有投资(关联方)的订单,到底市场化订单多少?魏的回答解读,基于夏威夷这样的孤岛,钛酸锂有市场,这个市场相信有限,呵呵,希望我南沙尽早用到。。。目前单位电量相对比亚迪贵60%。。。随着产能的扩大会进一步拉近。。。成本高一倍就具备了竞争优势,因为寿命长。。。但不能掩盖问题的本质,就是目前由于低能量密度原因,成熟市场只能是公交。。。乘用车如果用,充一次电跑50公里。。。可适用于市内通勤(充电桩密度足够的话,充10分钟跑50,也能接受吧)。。投资者8补充:比亚迪成本也会下降的。解读,比亚迪成本下降空间受限,这个有部分道理,比亚迪已经上规模了,规模带来的成本下降空间比银龙低。其他只有比亚迪来回答了。。。订单覆盖应该是事实了,不然不会这样使劲强调,也就是说公交市场份额存在快速扩大的可能,这个只有看下去了。。投资者9,浑厚的男中音,听起来是个私营企业老板,问:董总有个问题问你,我看到格力想生产手机才会买格力股票,只做空调我不会买,我喜欢公司有发展。后来收购银隆我也没猜到。我经常看的就是格力的手机,我已经买了6台了,很支持的!我为什么买,我叫我的员工,我也开小公司的,都来用一下,用了4个多月确实不错,也摔过好多次了。后来在2、3米高掉在石头上摔坏的。我也和其他公司的手机对比过,2代确实不错,1代还买过2个(董明珠嘟囔1代不好意思),1代商城买1100块,还是可以,当然也有缺陷,苹果也有——不是个个人都有钱的对吧。2代我用过4-5个月了,这个时间手机市场有变化,vivo、oppo上升很快比华为小米都快,销售策略就是到处都是销售人员,连酒吧都有。我就很希望手机市场也很大,谁都用,小孩都用,除了银隆也很看好,刚才还说希望造跑车,银隆也做了很久了。格力看上的都可以的,不需要想太多。手机这块我希望了解下计划是怎么样,质量这块绝对没问题,可不可以透露点点计划,毕竟手机市场竞争很厉害的。(问题鼓掌)解读董的回答,手机要上规模主要看市场需求,以及带来的是否动筋骨的信心。这个是个变数。。换句话说,就是格力手机优秀,但还不足以优秀到让格力下决心动筋骨。。投资者10问:我了解了23号的公告书,这个销售模式附带一个承诺,大白话理解客户未付款给租赁公司,银隆要拿回车、付尾款给租赁机构,可以这样理解吧?解读,这个基于能力,不解读。。。投资者10追问:如果一个事情只有好的一面不太客观,您刚才也提了。以中国飞机租赁为例,使用方退飞机制造企业不退钱(给租赁方)。追问:我从合同中来看好像对银隆非常不公平,牵涉到授信问题。对金融租赁公司来说什么风险都没有,出这个钱赚利润,万一客户要退款你们还负责支付尾金。从这个角度,拉一家金融租赁来,风险不平衡,银隆吃亏。另外用这种方式赚的钱,是否明年会吐出去。所以说利润预期还是要打个问号。这个问题我看的都头晕,请吧友解读。。。投资者10:我还有一个问题问一下尊敬的董总,小股东也很看好格力管理层这么多年的付出,但是具体到银隆收购这个方案有很多争议,我想问一下选择方面,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对象,以什么方式去投、以什么时机去投?银隆之前有很多估值投资,当时还是很便宜的,一直到2016年1、2月份还是五六十亿,为什么不早起参与,哪怕参股也好,慢慢去控股。我们股东很小气的,希望格力每一分钱都有最大的效益。此外,钛酸锂技术银隆也不是全国唯一一家,更不是全球唯一一家。远在泸州的有个微宏动力的也在做钛酸锂电池,而且他电池应用在客车上很有充足的依据,为什没有选择其他。好吧,我选择相信董。。问:董总,请问传统空调行业你怎么看待?今年去库存也基本结束了,中长期你怎么打算?包括战略上战术上。解读,空调尚有商业应用的市场空间去发展。。。问:1了解下美国奥钛的情况,魏总介绍下,负面比较多,它的专利对公司有什么影响。2 增发方案为什么不配股而是定向增发,现在网上对望总负面比较多,望总是资金专家选择买进卖出的时机非常到位。(笑声)解读,技术生产搬回国内,审计制度导致诉讼案,处理完了。材料研究,核心技术在美国。格力收购通过后,核心技术到底归不归属格力,还是疑问,按说,公司收购了,技术也应该收购了。。但为什么有传言,核心技术专利使用尚需得到美方认可或者说制约。。而格力收购银龙的核心诉求就是在技术。。。望回答的解读,就是这个15.57元弊病最大。把多数中小股东推到了董的对立面。。。投资者追问:你作为高管来讲,掌握了内部资讯,大家怀疑里面有内幕交易也很正常。望:有意见很正常,但是合法。(看来望靖东完全不服气)解读,没触发法律,触犯了公德。。。问:银隆前5大供应商有一家企业是磷酸铁锂电池,未来磷酸铁锂消耗量比钛酸锂消耗大,两者比例怎么样。问:这个技术对钛酸锂意义更大还是磷酸铁锂更大?解读,磷酸铁锂在消费市场(手机、笔记本)占据主导地位不动摇,客车上钛酸锂优势,20年内无更好材料。选择相信。。得出结论,眼下的银龙最成熟的就是公交市场,北巴传媒给出的60亿估值毫无置疑,未来在南海岛屿储能有应用市场,市内短距离乘用车有市场。。核心纳米技术专利归属尚存质疑。。。格力130亿价格是否包含了这个纳米专利?魏不足够诚信,1000订单问题上回避了。。好吧,如果银龙坚持要股票,那就定增吧。大股东要控制权就二级市场收购吧。130亿就130亿了,15.57元价格作废了,按照现在20日均值来吧。个人想法,仅供参考。。。继续支持双反成功后的格力。。。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居洋胡
    还有就是这次三星电池事件也充分说明安全性的重要,安全有了问题,三星也要打个趔趄,韩国跟着倒霉。。
    2016-11-03 10:18:41

    回复

  • 巩卯侯
    还是那句话,双反天经地义,因为侵犯了中小股东权益,但不人身攻击,避免被利用。看好三季报,看好钛酸锂电池优点带来的潜在市场,只要价格合理,照顾到小散的利益,继续支持双反后的格力。不要人身攻击,不要和自己的利益过不去。买股票不是斗气,美国总统候选人都能大嘴喷四方,我们格力股东为什么这么介意大大咧咧董的发言?只要她在用心,我们就支持她。至于魏,只要钛酸锂是客观存在的,其他且看深交所与格力的问答结果再说。。。我们中小股东要做的就是根据目前纰漏的各种信息做出客观的判断,再次投票时候就能有的放矢。。。
    2016-11-03 10:29:43

    回复

  • 颜町岫
    晕,回复又没了?
    2016-11-03 10:35:38

    回复

  • 郦牛助
    从魏的回答我得出的结论,就是银龙公交大巴电池一次充电可以跑200公里以内,那是基于对应的大装载量的电池。我不知道公交大巴电池装载量是轿车的多少倍,如果知道就可以推算出轿车的公里数了,之前有看到50公里之说。应该就是了。。所以目前成熟的市场就是公交市场。。这一判断没错。。。后面也在反复说这个乘用车跑50公里。。。不知道这个50公里是按照什么逻辑推出来的?
    2016-11-03 10:36:33

    回复

  • 仇仰他
    就是乘用车装载电池的重量只能是大巴的一小部分,同时带来的一次性充电带来的里程数。。之前看到过一篇魏发表的统计数据,就是90%以上的乘用车使用习惯就是每天50公里以内。。所以,我判断将来格力因为钛酸锂能量密度低的原因,但寿命长,充电快,可以在市内短途通勤车市场有作为。没看到董说,将来空调安装工师傅首先配备这个车。。。这是有道理的,只等拍照下来。。
    2016-11-03 10:41:04

    回复

  • 巴卧英
    事实上现在混动车纯电动模式也有几十公里了,那只是装载了小部分的磷酸铁锂电池。相信纯电动的太酸铁力乘用车跑个几十公里是没问题的。几百公里估计是领会事情了,不是技术进步就是想办法多装电池。那成本就上去了,先不讨论。。几十公里乘用车还是有用途的,更何况充电快,寿命长。。
    2016-11-03 10:43:20

    回复

  • 郑婧
    只考虑电池减少,没有考虑整车重量的降低?50公里的乘用车,一个笑话嘛。
    2016-11-03 10:44:39

    回复

  • 阮朱岑
    电池减少,自然重量就降下来了,难道不是用越轻的电池带来更多的里程数更有效率吗?没明白你笑话在哪里
    2016-11-03 11:11:53

    回复

  • 洪库
    就目前大家所习惯的传统车来说,50公里的乘用车是个笑话,但大数据能说明一切,日常上班族大部分每日用车大都是在50公里以内,更别说只需要充电10分钟,这个现在的快递都可以用,格力安装工也可以用。所以说这个是个单独的市场,短途通勤车。。这个不是没道理的。。。20年前的你能想象现在用的平板手机吗?即便相对功能手机来说,电池是那么的不耐用。但还是有市场。。
    2016-11-03 11:17:20

    回复

  • 扈佳吾
    更何况乘用车特斯拉能从300公里到500公里到更多,钛酸锂从50到200公里也不是不可能,这些都只是时间问题
    2016-11-03 11:19:21

    回复

  • 姚讼
    文科生还是怎么回事,我的话那么难理解么?
    2016-11-03 11:23:43

    回复

  • 汪货迎
    就目前大家所习惯的传统车来说,50公里的乘用车是个笑话,但大数据能说明一切,日常上班族大部分每日用车大都是在50公里以内,更别说只需要充电10分钟,这个现在的快递都可以用,格力安装工也可以用。所以说这个是个单独的市场,短途通勤车。。这个不是没道理的。。。20年前的你能想象现在用的平板手机吗?即便相对功能手机来说,电池是那么的不耐用。但还是有市场。。
    2016-11-03 11:29:50

    回复

  • 崔顶
    日常上班族大部分每日用车大都是在50公里以内才是笑话,大市区一趟就耗去大半,立马去充电?我以前说了很多次:某人的可信度?收购价的虚高多少?专利权的归属及使用成本?美政府的凤险?因银隆而产生各个细分市场的可能的营业额,利润律?
    2016-11-03 12:10:14

    回复

  • 景吏
    先不说这个50公里是最保守的估计,未来未必不会到200公里;另,如果你是在郊县,要去市里,肯定不够用,但如果你就住在市里,一般距离上班的低点不会超过10公里乃至20公里,如果你和北京通州那些上班族一样,我就不说了,大多数都是上班,下班,周末休闲可能会出去的远一些。使用习惯大多数时间在50公里以内,OK,有一天要多跑几个地方,找个地方充10分钟电应该不是难事吧。都说了室内短途通勤车。。这个不是不可能。。魏可信度不高,收购价折算股票虚高,这些都通过双反反调了。如果仅仅是针对钛酸锂公交市场60亿附近的估值是北巴传媒验证了的。至于湿法纳米专利,有10年免费使用应该是事实了,否则钛酸锂出不来。现在就是价格、以及小散的利益。。。
    2016-11-03 12:36:03

    回复

  • 融咱俸
    理性投资,不人身攻击,客观看待此次并购案。。。
    2016-11-03 17:15:42

    回复

  • 齐臣匹
    顶起,理性投资,不做推波助澜者。。。
    2016-11-03 18:59:38

    回复

  • 宣纱恰
    吹得再好有啥用?氢电池比锂电池更有前景
    2016-11-03 19:24:23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