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东吴证券被爆业绩差:大规模裁员 拖着当月工资不发 返回上一页

东吴证券被爆业绩差:大规模裁员 拖着当月工资不发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08.26 22:55:02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65 收藏数: + 收藏 +赞()

  投行还行不行?

  来源: 大力如山

  一年有四季变换,作为周期性行业的投行,也会经历自己的春、夏、秋、冬。

  但就像人们体感最强烈的只有夏、...

  投行还行不行?

  来源: 大力如山

  一年有四季变换,作为周期性行业的投行,也会经历自己的春、夏、秋、冬。

  但就像人们体感最强烈的只有夏、冬这两季,大多数人的眼中也只能看到投行的“夏天”和“冬天”。对此现象的出现做了大贡献的,主要是那些能引领舆论风向的媒体从业者们。毕竟在他们的嘴里,不是用“年薪百万”来渲染投行的“夏天”,就是用“行业寒冬”去形容投行的“冬天”。

  实在没必要去责怪媒体,吸引读者的眼球是他们的职业要求之一。但我们的职业要求之一,是要能正确认识到行业的现状,如果自家的事自己都不愿努力去看清,那还真不如转行去干点别的。比如最近这一波“投行寒冬”的报道,实在需要我们好好聊一聊到底是个啥情况。

  说说最近发生的两件小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东吴证券的,先是有人给我私信:

  我截图放到微博上后,接着又有人给我私信,说了一些东吴投行事业部的其他情况(图我就不放了,当事人说已经受到压力,让我删了之前允许我放出来的图)。但可以告诉你们的是,当时我的评论大概是这个意思:

  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投行事业部制度,部门员工的收入表面上看是由部门的净收入决定,但实质上完全是由部门领导所决定的,此时公司应有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对部门领导是起不到什么约束作用的。而投行的事业部制度,虽然在牛市中可以放大自己的优势,但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劣势也会更加突出,所以目前采用事业部制度的券商,普遍要要比其他券商更“冷”一些。

  我记得几年前,东吴证券就号称要对标同样是省属上市券商的兴业证券,之后两家券商之间的差距是否有缩小,我没细研究过,但目前东吴在业务上,确实做的还是不如兴业。我看如今兴业证券的内部改革,在本质上已经选择抛弃了类事业部的制度,只是不清楚东吴的下一步是如何考虑的。

  而另一件事是有关国元证券的,有人私信我称:

  这个操作,个人觉得还是有点风骚。有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评论里留言说:

这个感觉是正常的,好多总部员工都不知道营业部在干什么。

  以我浅薄的投行从业经历,对这位朋友的说法不能认同,个人认为其言论应该是属于佛家“三障”之一的“所知障”:对实相的无知导致无法证实真相,也被称为“智障”。

  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并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的第三章第二十一条,是这样约定的:

证券公司应当对投资银行类业务承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界定总部与分支机构的职责范围,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非单一从事投资银行类业务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不得开展除项目承揽等辅助性活动以外的投资银行类业务。

  具体意思是说,投行业务的承做必须收到券商总部的投行部门,而其他像分公司及营业部之类的,只能进行投行业务的承揽营销工作。

  所以投行部门的员工转至营业部,如果仍从事本职工作的话就只能做承揽,但投行入职不满三年的年轻人,有多少人能做承揽,甚至有多少人能做好承做工作,我想各位业内的同行们,心里应该都是有数的。而如果转岗是改为从事营业部的本职工作,那么投行业务条线的,是否有必要去体验经纪业务条线的工作?就像我在上面所说,个人认为这应该属于佛教的“三障”问题,毕竟非管理岗位的轮岗意义,我实在是看不出究竟在哪。

  还有人留言说之所以会下放,是因为:

  这种说法我感觉有点像是在编段子,希望有人能告诉我这确实是在编段子吧。无论怎么说,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任何足以让人信服的理由,但人家公司的经营管理战略,说不定自有奥妙之处,谁愿意信谁就信呗。

  总之啊,这两件小事的发生,包括之前一堆类似的小事发生,说明现如今投行市场的环境确实不好。但谁要说这就算是到了“投行寒冬”,那么你可能并没有体会过国内投行发展历史中的几次“业务暂停”阶段。相比之前那几次真正的“冬天”来看,如今的这个阶段只能算是“秋天”,而有些人之所以会感到“冬天”似的冷,大概率是因为在秋天的你,仍只穿着夏天的大裤衩子。

  为什么有些同行还在穿大裤衩子?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个别券商为了自己的体面,对外对内仍在营造一种夏天的感觉。二是从业者的转型能力太慢,或者能力压根就不达标,只是在夏天体现不出来而已,最终导致自己至今没来得及,或者没有能力换上秋装。

  对于第一种原因所说的券商,建议如果自家的业务收入支撑不了运营,那么谁也没理由要求你不许裁员或者减薪,毕竟你是生产经营单位而不是养老院。但你动手时若想保存自己的脸面,也是有基本前提的:尽量对自己的员工实事求是,按照规章制度该给的不要故意拖欠,不该给的给人家说清楚。否则老是对员工隐瞒或者逼迫,总有一天舆情会烧了你自己。如果这话理解不了,就多想想最近因舆情凉透了的其他行业或公司,你真的确定自己比他们更牛吗?

对于第二种原因所说的同行们,以及其他已经身处裁员环境内的,特别是首次经历这种环境的年轻人,说几条个人的建议:

1、不要慌。现在比过去业务的暂停期已经好很多了,以往是几乎整个行业业务条线全凉,有券商投行部门甚至裁掉80%。而目前只能说是大金融行业的调整期,目的是净化和淘汰发展太粗狂的公司或者部门,被精简的大多只是尾部和业务方向调整慢的那一批。

2、降低收入预期。整个大金融的业务方向早就已经变了,还指望能迅速回到前两年大牛市的收入水平,实在是有点不切实际了。即便在目前的环境下,正常的投行收入水准,也足够达到养家糊口的基本水平,真的要学会脚踏实地,不要老飘在空中下不来。

3、谨慎选择跳槽。整个金融大行业都在调整,如果你觉得现在投行不行,而其他金融细分领域行的话,建议再多考虑考虑。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投行不留你了,建议哪怕再去做审计、评级等与投行相关的类似工作,也不要轻易的离开投行太远,否则等未来市场好的时候,你就很难再回来了。

  另外,对于正在寻找投行工作机会的应届生,也说几句我的心里话:

  你现在想进投行,只有自己更加努力,没有任何其他办法。

  我知道有很多年轻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心态:明知道投行市场行情不好,也知道投行在缩招,但就是不愿承认或者面对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有的同学虽然嘴里不会承认,但其言语中所表达出的态度就是:我有很多相关实习经验、考过很多证书,那么券商就应该跟往年一样,按照这个标准给我份工作。

  但投行的招聘,从来都没有过明确的标准。

  如果非要找一条标准的话,那也就这四个字:优中选优。这是一个动态的标准,你能否达到这个标准,在于你周围竞争者的水平高低。但你无法控制这些竞争者的水平,你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能力。而你只有越努力,自己能力比其他人强的机率才会越大。

  很多年轻人对这种努力都有所误解,总觉得自己的努力是为得到投行工作而付出,这就导致如果得不到哪家投行的工作,好像就是这家券商辜负了自己的努力。其实投行这份工作,更像是你参加跑步比赛取得名次后的奖品,而你的努力,是为了能够跑到人生这一阶段的终点。所以只是为了奖品而参加跑步比赛,这种有些功利的态度,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努力的真正含义。

  就像大多数人的小时候,都会经常听到父母对你说那句话:“你学习是为你自己学的,而不是为别人学的。”而你为进投行所作的努力,也是为了自己而努力的。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参与过的实习经历给了你阅历,你考出的CPA等证书给了你知识,你为自己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在自己身上留下了痕迹。

  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们,特别是目前还没有获得心仪工作的那些人,都能够理解我的意思。

  好了,说了那么多,最后再总结一句吧。其实无论是在职的还是应届学生,能解决自己恐慌情绪的办法,本质上都是这同一个:

  遇事多考虑自己的努力问题,不要老考虑自己的能力问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史考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