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银河生物转型困局:新药研发遥遥无期 多起并购难收场 返回上一页

银河生物转型困局:新药研发遥遥无期 多起并购难收场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09.15 09:10:04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58 收藏数: + 收藏 +赞()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银河生物转型困局

  自身造血能力缺失,外部融资承压,创新转型故事还能讲多久?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张曙霞

  进入转型第四年,银河生物(000806.SZ)似乎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

  近日,银河生物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下滑2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77万元,同比下滑187%。

  这是公司2014年宣布转型生物医药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银河生物财报显示,公司在2015~2017年均实现超千万元的盈利,但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亏损,分别为−1854.8万元、−116.5万元、−1274万元,到了2018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更是巨亏6954.9万元。而扣非净利润是公司主营业务产生的净利润,因此从主营业务表现看,银河生物的前景不容乐观。

  主营业务的节节败退,并不妨碍银河生物过去几年转型动作的频仍:先是推出巨额定增案助力创新药研发生产,随后接二连三启动跨界并购项目,同时结盟国内外多家生物医药知名科研机构……尽管每项举措看上去都十分惊艳,但实际落地的却寥寥无几。

  如今,在自身造血能力缺失、外部融资承压的情况下,银河生物的创新转型故事还能讲多久?

  四年转型鲜见成效

  银河生物依靠变压器起家,2014年开始向生物医药转型。

  先是更名,2015年4月,公司名称由“北海银河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海银河生物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也发生了变化,在输配电、控制设备制造等老本行基础上,增加了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及存储、基因检测、抗体平台等近年来最火热、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和技术领域,此外还涉及医疗器械生产、研发投资及医院投资和经营管理服务。

  随后,该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启动了多项大手笔的布局。

  仅在2015年,银河生物就先后发起设立南京银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收购以免疫细胞治疗为主营业务的江苏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增资控股掌握免疫药物筛选检测技术和人源化抗体平台的南京银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90%股权、增资上海赛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

  2016年,银河生物又先后设立苏州银河、成都银河、苏州般若等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并在当年12月通过成都银河对北京马力喏生物科技投资1.2亿元,获得50%股权,后者专注CAR-T技术等肿瘤免疫疗法研发。

  此外,银河生物还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布局不可谓不大,但四年来银河生物的转型成效稍显尴尬。

  一方面,从公司营业收入构成看,今年上半年医药生物营收832万元,仅占2.1%,2017年医药生物营收为2010万元,占1.92%。相比2015、2016年,医药生物营收衰退态势明显,占比萎缩。2015年,医药生物营收2952万元,占比3.55%;2016年,医药生物营收7293万元,占比6.05%。

  另一方面,公司医药生物领域的毛利率呈现断崖式下滑,从2015年的60.88%降到2016年的35.62%,再到2017年的28.62%,今年上半年降到17.3%。而公开资料显示,医药生物类的公司毛利率平均达50%以上,生物制品行业平均毛利率则高达74%。

  细看主要子公司,医药生物类的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南京银河生物技术、成都银河、苏州般若尚未获得营收。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银河生物的转型并未带来实际的盈利增长,但借着生物医药概念,公司股价却实现了短暂的狂欢,从2014年年初的3元左右一路走高,到2015年下半年超过30元,两年内涨了10倍,市值也突破300亿元。

  但萎靡不振的业绩,终将其打回原形。如今,银河生物股价重新跌回3元时代。

  新药研发遥遥无期

  如果从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的长周期、高投入看,银河生物四年转型不见成效,不算特别难堪。相比起来,其前期大举宣传,并让诸多投资人买单的多项前沿生物技术、创新药研发,能否顺利开花结果,更值得关注。

  今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称,未来3~5年,将聚焦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推动CAR-T药物、第三代EGFR抑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干细胞药物、溶瘤病毒药物的临床及上市。银河生物董事长徐宏军今年8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争取未来2年内申报并获得3~5个药物的临床试验批件。

  但从银河生物的资金投入、人才变动等因素看,这些药物顺利面世并为公司带来巨大回报希望渺茫。

  以肿瘤治疗领域最具颠覆潜力的CAR-T细胞药物为例,银河生物早在2015年就表示进军该领域,并找到院士和美籍华人专家背书,声势浩荡。去年12月21日,其CAR-T项目“抗CD19分子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自体T淋巴细胞注射液”申报临床,随后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范围。从申报时间上看,银河生物占得先机,是国内首例靶向CD19的CAR-T产品。

  但时至今日,尚未获批临床。公司在今年中报中称,目前已向CDE递交相关补充资料,预计近期内可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在这之前,南京传奇生物、明聚生物、复星凯特的CAR-T临床申请分别于今年3月、6月、9月获批通过,转向临床赛道。和银河生物一样,明聚生物、复星凯特的CAR-T同样也是以CD19为靶点。而且,CD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末,共受理了16个以CD19为靶点的CAR-T项目临床申请。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银河生物要想脱颖而出,恐怕没那么容易。

  此外,银河生物在2016年中报中曾提出,公司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计划进展顺利,其中适应症为丙肝YH201单抗药物预计2017年底申报临床。但在CDE官网的受理品种栏目中,并未查到该项目的申报信息。

  资金人才瓶颈凸显

  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新药研发周期长、研发费用高、成功率低,而公司在研的每个创新药项目都对资金需求量极大。

  但银河生物在研发投入方面已现疲态。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仅1678.7万元,同比下滑23.6%。从现金流看,银河生物内生造血能力不足。过去三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767万元、8640万元、−6710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706万元。

  外部融资也将面临困难。今年8月,银河生物发出公告称,控股股东银河集团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而近日,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法院还将银河生物董事长徐宏军、银河生物实控人潘琦及公司本身等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银河生物在今年中报中称,金融机构会因此延长贷款审批时间、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甚至直接不发放贷款,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资难度和成本。公司已有部分合作银行压缩贷款规模、延迟授信。

  此外,科学家高管出走也为其创新药研发蒙上了一层阴影。

  供职于美国药典、默沙东、阿斯利康等知名医药企业的刘杰,2015年担任南京银河生物医药总经理,并在2016年8月18日被聘为银河生物总裁,成为领导公司全面转型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成员,也借其美籍华人科学家的身份为银河生物转型增加了几分信心。

  但不到一年,刘杰便匆匆离场。而银河生物对此似乎并未发布公告。2017年8月14日公司发布的《第九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徐宏军已经担任公司总裁。在南京银河生物医药的官网上,刘杰被列为公司顾问。曾负责免疫细胞治疗研发的副总裁时宏珍也于2017年离职。

  有意思的是,对比银河生物相关公告和报道中对这些人才不遗余力的追捧,公司公开开出的薪酬却稍显寒碜。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有12年的大分子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和管理经验”的公司副总裁周宏林,2017年获得的税前报酬仅18.76万元;“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的公司董事、副总裁宋海峰,还兼任成都银河、北京马力喏总经理,去年仅获得11.91万元的税前报酬。即便是刘杰,2016年也仅获得了73万元的报酬。

  同样是生物创新药公司,君实生物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其主要管理人员薪酬均超过89万元。而国内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的高管,拿到的报酬大多在百万元以上。

  多起并购难以收场

  宣称大力研发创新药的同时,银河生物也加快了外延并购的步伐。

  最具轰动效应的案例,是对远程视界集团旗下远程心界发起的并购。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较大的心血管病远程医疗运营商之一。去年9月,银河生物公告称拟现金收购远程心界不低于66.776%的股权,并协调争取收购远程心界100%的股权,初步预计远程心界100%股权总体估值约50亿~ 60亿元。

  公告一出,便遭广泛质疑。远程心界即便按50亿元估值,66.776%的股份价值33.38亿元。而银河生物2017年中报显示,账面仅3.34亿元货币资金,公司净资产也不过21.29亿元。因此,此次收购被业界视为“蛇吞象”。

  为了表示决心,银河生物随后向远程视界集团支付合作订金3亿元,后者将其所持远程心界15%的股权质押给银河生物。但收购却一拖再拖。

  今年6月15日,银河生物公告称,远程心界资金异常紧张、涉及多起诉讼及或有事项,且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公司董事会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组。而按照协议,远程心界股东方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银河生物全额退还已经收取的3亿元订金。

  《财经国家周刊》致电银河生物证券部得知,目前订金尚未追回,公司正在与远程视界集团协商,并已启动司法诉讼等准备工作。而目前远程视界资金链危机仍在发酵,包括员工追讨工资、代理商索还代理费、地方公立医院讨要医疗设备和融资租赁垫付款在内,越来越多的“债主”浮出水面。照此演变下去,银河生物的3亿元订金很可能“打水漂”。

  除了远程心界,银河生物过去几年筹划的收购计划还包括:2015年以1.8亿元对价收购得康生物60%的股权;2016年拟以22亿元收购维康医药集团100%股权,并支付2亿元订金;2017年拟收购云南汉素生物科技90%股权,交易对价暂定为9亿元。然而,上述收购计划均未能按照原计划进行。

  公司2018年中报揭示了大额订金的偿付风险,称银河集团已承诺如支付维康医药集团2亿元订金在2018年10月30日前仍未能收回,将由其代为支付,但鉴于银河集团财务状况,可能存在订金不能按时收回的风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