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三度被卖顶风揽客 学大教育违规操作“储值交费” 返回上一页

三度被卖顶风揽客 学大教育违规操作“储值交费”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09.22 09:10:03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60 收藏数: + 收藏 +赞()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本报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步步踩不到点上,“掉队”的学大教育第三次被卖,接手方为金鑫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安特教育,金鑫为学大教育创始人之一,现为学大教育CEO。

  资本市场受挫的学大教育,在金鑫再次私有化后,面对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严监管仍是如履破冰。9月20日,《华夏时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学大教育培训机构仍存在超时下课、“储值交费”打折等方式变相令消费者缴纳超过3个月的学费及年久失修的较差环境等多方面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情况。

  “弃子”归宿

  两次被卖终止的学大教育最终还是难逃“被卖”归宿。

  随着紫光学大一纸公告,此前备受关注的学大教育取舍问题也给出了答案。若紫光学大正在进行的重组成功交割后,紫光学大将其持有的学大信息及学大教育100%股权转让给安特教育,并以安特教育向紫光学大支付的股权转让对价款清偿借款。

  事实上,学大教育此前就两度被卖。《华夏时报》记者曾报道,2017年5月19日,2018年1月10日,*ST紫学先后两次表示以现金的方式出售学大教育、学大信息等在内的资产包,收购中国台湾地区上市公司大众全球投资控股旗下资产Prime Foundation Inc.51%股权、软通动力的全部股权。但因国内证券市场环境、政策等客观情况及投资风险等因素或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有关条件尚不成熟而告吹。

  对于*ST紫学出售学大教育,则为偿还此前收购学大教育时产生的债务。

  紫光学大(厦门紫光学大股份有限公司)原为紫光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收购的“壳公司”银润投资。媒体报道显示,2016年5月,银润投资向控股股东紫光卓远借款23.5亿元,以全现金的方式完成学大教育以及学大信息的收购。这一收购被业内指为“蛇吞象”。

  对学大教育的收购,银润投资分为两步走,第一步为,银润投资出资3.7亿美元对学大教育进行私有化;第二步为,抛出55亿元定增方案,其中约23亿元用于收购学大教育,为完成收购,银润投资将在境外设立全资子公司,以现金方式吸收合并收购学大教育,剩余资金投向设立国家教育学校投资服务公司及在线教育平台建设。2016年6月,学大教育并表后,银润投资更名为“紫光学大”。

  本在2015年就亏损的紫光学大,因支付收购的相关中介机构费用计提了借款利息,及教育主业并表的下半年为业务淡季的原因,2016年再度亏损9868.32万元。连亏两年后,*ST紫学“保壳”压力骤升。

  连续两年亏损的*ST紫学直面“保壳”压力。但更为“要命”的是定增方案流产,导致的直接后果为,*ST紫学将直面大额的利息支出和高负债率。2016年,*ST紫学的资产负债率为98.7%,向紫光卓远提前偿还本金5亿元人民币及对应利息。尽管此后获得了展期的机会,但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紫光学大对控股股东借款本金余额为18.15亿元,为此承担较高利息费用成本。

  行差踏错

  曾经与新东方(NYSE:EDU)、好未来(NYSE:TAL)并称教育三巨头的学大教育如今已被远远甩在了身后,这与学大教育总是行差踏错分不开。

  2001年,温和的金鑫、财富欲强的李如彬、一心要做大事的姚劲波共同创造了家教网,学大教育由此起家,于2004年转型线下并创立了一对一培训模式,在新东方成功赴美上市后,资本涌入教育行业,学大教育作为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也于2007年获得鼎辉创投融资后快速扩张,并于2010年11月赴美上市,学大教育(NYSE:XUE)1.28亿美元的IPO融资额曾创教育领域最高纪录。一直未参与学大教育、一心扑在58同城的姚劲波,在2010年学大教育上市时所持股份由超30%降至10.8%。

  然而在美上市仅5年,在纽交所备受冷落的学大教育笃定其回归A股。据彼时媒体公开报道,学大教育2014财年营收为3.47亿美元,但市值却不足2亿美元;反观A股的全通教育(维权)(300359.SZ),2014财年营收不足2亿元,市值却达到近250亿元,中美资本市场的巨大反差刺激学大教育回归。在私有化前的2015年7月24日,学大教育收盘价为3.1美元,上市5年后,股价缩水八成。

  如今来看,学大教育与新东方、好未来难再同日而语。从业绩看,今年上半年,紫光学大实现营业收入16.57亿元,同比增长1.74%,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0.68%;而新东方截至2018年5月31日的2018财年的仅第四季度,营业收入7.0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7.90亿元),同比增长44.1%,归母净利润0.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4.43亿元),同比增长17.4%;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5月31日的2019财年第一季度,好未来的净收入就为5.5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7.65亿元),同比增长71.1%,归属好未来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2%至0.6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58亿元)。

  而此次学大教育被弃之后,将由金鑫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安特教育接手,这意味着金鑫将再次将学大教育私有化。

  对于安特教育,目前公开的资料并不多。《华夏时报》记者自企查查了解到,金鑫作为实际控制人并含有安特教育名字的公司为天津安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28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主营业务为教育软件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教育信息咨询;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会议服务等等。

  而对于安特教育具体情况,将如何与学大教育融合,学大教育将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发至学大教育品牌部人士,对方表示不方便回复。记者多次致电金鑫,电话未被接通。

  经营管理多处违规硬伤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是2018年以来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受政策严监管影响,诸多教育企业业务受影响。《华夏时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在资本市场遇挫的学大教育,也是“灯下黑”,存在多处违反相关政策的情况。

  9月20日晚7点,在位于西城区的一家学大教育机构中,相关老师告诉记者,随着政策对部分没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整顿,许多学生家长已经转至学大教育,但记者在现场看到,相关培训的区域大面积空置,上课人员并不多。

  上述相关老师向《华夏时报》记者提供的一份学员入学课表显示,最后培训时间为21点,记者向其确认是否可以补习至晚9点,得到确认答案并被告知,如果孩子基础比较好,所学知识牢固,可以提前渗透更高年级的课程。

  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下称80号文),规定必须要有办学许可证,学科培训禁止超标、超前,禁止与招生入学挂钩;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举办学科类竞赛;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得低于3平方米;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费用等一系列规定。

  而在更早的两会前夕,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整治无证无照机构,纠正超纲教学,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学科竞赛,为学生减负,力度之大要求之严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

  对比不难发现,上课时间禁止超时,培训禁止超前并未被学大教育放在眼中。值得关注的是,80号文中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费用,对校外培训机构影响重大。

  “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在续费率上肯定会受到影响。”一位在好未来主打一对一品牌爱智康工作的老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为了应对这一规定,学大教育想出了“储值交费”打折对策并首先推荐给消费者。据上述相关老师解释,“储值交费”就是一次性交1.5万,每节课打9.6折,一次性交3万,每节课可打9折,一次性交5万,可打8折。

  据记者从学大教育方面了解,1学期大概是3个月左右,一个小学5年级的学生1小时的补课费用为230-300元不等,1学期为17个课时(34小时)。以上述情况计算,消费者一次交1.5万,以每节课230元打9.6折后,可以上课上近68小时,约2个学期(2个季度)的课程,若以每节课300元打9.6折后,也可以上课上近52小时,也超过1学期(1个季度)的课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培训机构的治理,具有合法资质的机构并不会受到冲击,反过来可能是利好,因为大量的教育培训乱象主要出现在无证无照、有证无照的机构,这些不正规机构被取缔后,需要接受培训的学生会向有证有照的合法培训机构转移。

  “对于有证有照的培训机构在于质量及服务竞争,”熊丙奇进一步解释,近几年学大教育的发展不太理想,自身经营管理也存在问题。

  而由于“保壳”压力,在2017年放慢扩张步伐后,金鑫今年4月曾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2018年将恢复正常的扩张节奏,计划2018年在原有个性化学科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更多开设适于素质教育的产品、课程及素质教育特色的学习中心,在全国新设不超过69家学习中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学大教育共新设立全资子公司3家,分公司14家,培训学校3家,合计20家,不足计划的三成。而利用半年时间加开49家店,学大教育的经营管理真的跟得上吗?

责任编辑:张国帅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