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三全食品回应近期风波 魔咒待解、能否凭鲜食翻身? 返回上一页

三全食品回应近期风波 魔咒待解、能否凭鲜食翻身?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10.11 20:10:02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63 收藏数: + 收藏 +赞()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三全食品回应近期风波 寒冬期魔咒待解 能否凭借鲜食翻身?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作者:暗岸

  导 读

  饥肠辘辘煮一盘速冻水饺,来一碗速冻汤圆,曾经温暖了无数加班族的肠胃。随着消费升级,外卖崛起、方便食品日益的多元化,速冻食品正在与人们生活渐行渐远,甚至沦落为一些专家眼中的夕阳产业。

  作为速冻食品行业的老大,三全食品的地位也同样尴尬。向下降级稍有不甘,向上升级缺乏活力,成为一些媒体眼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代表。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转型似乎已成唯一的生存机会,否则一根红线头,都或将成为蝴蝶飓风效应的导火索。

  饺子中的红线头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整套系统、全面、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切实贯彻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分销、终端销售等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

  相信大部分消费者看到这则三全食品的质量声明,都会给其贴上“食品安全标兵”的标签。只是一根红线头,让所有漂亮话术现出原形。

  人们发现,这位速食行业老大的实际表现与上述说明有着较大差别。

  据《证券日报》报道,市民李女士(化名)在超市购买了一袋三全私厨虾皇饺子,回家后发现饺子边上有个红线头露在外面。

  对此,在铑君的邮件采访中。三全食品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回应称:食品安全是企业立足之本,质量重于泰山是我司一贯的的职业信念。

  事实上,三全的不正面回应也在意料之中,毕竟网上三全食品的吐槽实在太多了。有媒体总结了三全食品近年来出现的安全问题:2011年其出现两次“细菌门”事件;2012年到2013年2月遭到7次投诉;2015年有记者暗访发现无健康证上岗;2016年又发生“临期肉”事件。

  问题频发,引发了舆论对于三全甚至整个速冻食品行业的质疑。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从来都是一条红线。有媒体表示,这种“老虎打盹”,显示出三全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

  事实上,除了外界对其产品安全的质疑。作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注的财报也让其身处尴尬境地。

  现金流

  三全2018年上半年报显示,总资产36.2亿元,营收30.78亿元,净利润8223万元。

  而其2012年上半年报显示,总资产为23.33亿元,营收为14.6亿元,净利润8589万元。

  总资产增长50%,营收增长一倍有余,净利润却不增反降,这也引来部分媒体对其净利润的质疑。

  有媒体对比三全食品2012年上半年报和2018年上半年报的数据,发现影响三全食品ROE的指标中,权益乘数从139.76%增长到了174.40%,总资产周转率从57.00%提升到了77.00%,唯有净利率从5.84%降低到了2.67%。

  营收增长下,净利润却减少,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个奇葩现象,那就是三全食品营业总成本在增加,而且是快速增加。

  其财报数据也印证了上述观点,三全2012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13.62亿元,到2018年上半年增长到29.82亿,涨幅118.94%。细分来看,销售费用涨幅达到120.49%、管理费用则达到135.21%。对此,三全食品回应铑财表示:“与我司实际情况不符”。但却并未提供相应数据。

  有专家指出,对于身处转型,消费市场萎缩的三全来说,净利下滑也在情理之中。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下滑在今年得到改善,资料显示,2018上半年,三全食品净利润同期增长12.8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868万元,同期增长20.22%。同时,据三全食品提供给铑君的数据显示,2018年半年度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占营业总成本比为31.3%,低于去年同期的31.9%,也低于最近四个财务年度的占比。

  即使如此,这个占比在行业中也处于高位。

  高额花销之下,现金流出现问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三全食品现金流量净额为-5640万元,同比减少166.08%。报告称,这是因为本期支付供应商货款增加所致。

  但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支付供货商货款只是小方面的影响,现金流大幅度下降,还是跟市场环境有关,冷冻食品消费端和渠道短需求下滑,经销商进货少,库存大,才会出现明显的现金流短缺。

  市场寒冬下的转型

  导致上述不利市场环境的因素有很多:消费升级引发的外卖崛起,及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的提高是重要原因。

  同时,新零售崛起,也给严重依赖商超的三全食品造成了巨大冲击。由于三全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在商超,导致营销费用大多用于此渠道。

  随着商场等传统门店遭遇新零售的冲击,为了提升利润,作为供应商的三全食品负担也在加大。

  面对上述问题,三全食品也曾尝试转型。为丰富产品线推出了炫彩汤圆、儿童系列等产品,只是市场反响平淡。

  面对转型之路的扑朔迷离,三全食品推出了鲜食业务,目前来说,此业务被寄予厚望,成为其进军新零售的抓手。

  只是这个抓手,发展之路并不顺畅。2015年,三全食品推出鲜食业务,以鲜食机作为平台推广鲜食业务,在2015年到2016年,三全鲜食一度亏损。平安证券研报表示,2017年鲜食科技应该亏损了2000万元。而在今年6月,三全鲜食在北京的无人售卖机均已经停摆。在上海设置的15个点位也有一半停摆。

  对此,三全食品董秘承认,鲜食科技确实出现亏损,这两年业务也在收窄,但不会砍掉鲜食科技。基于公司之前大量的市场调研,鲜食配送仍然具有市场前景,会对未来产品进行升级,同时调整生产线,对售货机进行改造。

  业内专家表示,三全鲜食的亏损,一方面由于鲜食机摆放位置选择出现问题,由于需要大量运营人员,其管理成本会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无人货柜领域的技术目前还处发展阶段、成熟度不够,技术成本也较高,鲜食项目的低成本和稳定性两要求无法满足,这并非三全一家的问题。目前来看,全国也并未出现具有超强盈利能力的无人货柜,及值得学习的商业模式,这是行业的痛点。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上半年,三全鲜食有了较大起色,实现了盈亏平衡。业内人士分析,一是公司开始注重与公司、学校等合作的2B端业务,带动销量提升和费用率下降;二是鲜食2B端输血可支撑后续2C扩张,三全强大的品牌力与鲜食供应链能力,是扭亏的关键。

  对于三全鲜食未来的展望,三全食品对铑君表示:“三全鲜食作为公司的创新业务,正在加大产品研发、技术投入、团队建设、生产布局和市场开发。为赋能新零售,2017年以来,三全鲜食利用自身供应链优势,迅速切入市场,在华东华北与711 ,苏宁小店,盒马,24鲜,喜事多,物美等新零售领域知名渠道达成合作,构建了完整的即食和即用产品体系。

  愿景总是让人振奋!只是目前,面对产品质量受质疑、营业总成本居高不下、业务转型前景迷离、敏感的现金流又出了问题,三全食品还有太多的关键问题待解。如何突破发展魔咒、抓住健康消费的方向标?如何提振资本市场、给予投资者信心?铑君也将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涵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推荐阅读: 炒股指南 SAR指标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