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暴风与乐视为何高度相似 返回上一页

暴风与乐视为何高度相似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7.08.11 11:45:02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106 收藏数: + 收藏 +赞()

文\杨国英

虽未像乐视一样频繁爆出财务危机,但暴风集团近期的不利境况,已经让其饱受质疑。在媒体的评论文章中,暴风甚至被贴上了“缩小版乐视”、“下一个乐视”的...

文\杨国英

虽未像乐视一样频繁爆出财务危机,但暴风集团近期的不利境况,已经让其饱受质疑。在媒体的评论文章中,暴风甚至被贴上了“缩小版乐视”、“下一个乐视”的标签。

确实,无论是主营业务、扩张战略乃至路线、持续滑坡的盈利状况,还是近两年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暴风和乐视都高度相似。就目前而言,外界对暴风前景的担忧,与暴风股价持续下跌、业绩表现和财务状况不佳有关:暴风集团的市值目前不足70亿元,与前期最高点400亿元相比,下跌超过八成,与此同时,暴风董事长冯鑫所持股份的69%已被其质押,而业绩方面,7月14日,暴风集团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1320.44万元至1886.34万元区间,比上年同期暴跌30%至0%。

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能是,像乐视这种极端的案例———乐视曾被贾跃亭称为“新物种”,为何会有一个暴风与之高度类似。业绩大变脸,对于暴风当前仍然存在明显泡沫的股价无疑是极其不利的,而乐视的变故在前,更将加重市场疑虑。此外,截至2016年年底,暴风负债率高达67.69%,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负值,这些状况,除了程度上有别,与同期的乐视网实际上是相似的。在这种境况下,市场担心暴风重蹈乐视覆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相似的“物种”,来自于相似的环境。总的来说,过去几年,传统产业面临增长瓶颈,市场流动性过剩,而互联网行业看起来到处都是风口和机会,烧钱圈地成为业界潮流,一旦获得资本市场的“赋能”,有概念就能拉动股价,方便融资,一些企业势必抵挡不住多元化扩张的诱惑。在这种金融和产业环境中,乐视显然不会是一个冒进扩张的孤例。

具体而言,从过去几年的互联网行业来看,创业型的科技公司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的案例,全球比比皆是,国内也不鲜见,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不顾财务状况冒进扩张的公司来说,实际上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新经济的创业公司普遍崇尚烧钱做规模在先,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互联网行业的特征决定的,但却无形中弱化了投资者的警惕性,同时也弱化了公司管理层的自我约束性,在资本市场不尽完善的A股,这种问题势必会格外凸显。

没有一头足够强壮的“现金奶牛”,扩张又缺乏赢利点,这是乐视和暴风犯下的共同错误。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忽视主营业务的造血功能而大肆扩张,无论是在传统经济时代还是在互联网时代都是危险的。显然,这是乐视模式破产的根源,也是暴风当前的问题所在———2016年初,暴风曾寄希望于通过“全球DT大娱乐布局”,以VR、体育、影业、TV等业务进行“多中心布局”,将暴风影音、暴风魔镜、暴风TV、暴风秀场4大业务变大变强。而当年,在主营业务占比萎缩的同时,暴风集团亏损超过2亿元,其资金问题也日益明显,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变为负数。

从当下的行业风向来看,以应用创新为导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释放完成,是新经济资本寒冬降临的大背景。市场从来不缺钱,缺的是好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创新做得好就是好公司,但如今,这样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更受资本青睐的则是有实打实技术功底的公司。这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正在升级,而广泛布局却不注重主营业务核心优势的公司,最终将为前期盲目扩张的机会成本买单。

事实上,在互联网飞快变革的当下,转型、布局是互联网公司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但转型首先是对主营业务的深度变革,而非以生态构建、业务协同之名盲目进入完全陌生、盈利模式不甚清晰的领域。以后者的思维理解创业公司在短时间内的崛起,显然是会错了意。

免责声明:博主所发内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新浪财经网站提供此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新浪财经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新浪财经无关,请各位网友务必不要上当受骗! 查看博主原文>> 0 转载 喜欢 阅读┊ 评论┊ 收藏 ┊转载 ┊ 喜欢▼ ┊打印┊举报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推荐阅读: 缺口理论 江恩理论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