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管中窥“象”:鲁冠球有一个造车梦 海外市场遍地开花|鲁冠球|上市公司|万向德农 返回上一页

管中窥“象”:鲁冠球有一个造车梦 海外市场遍地开花|鲁冠球|上市公司|万向德农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7.10.27 07:15:06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78 收藏数: + 收藏 +赞()

“云锋有鱼杯”港股模拟大赛火热开赛,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点此报名】

...

“云锋有鱼杯”港股模拟大赛火热开赛,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点此报名】

  10月16日,打开万向集团的官网,只能看到一片灰迹。首页的讣告,悼念着这个庞大帝国的缔造者。

  2017年10月25日12时,万向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享年74岁。

  这位在特殊时期创业的商业大佬,赶上了乡镇企业的热潮,又因有勇有谋而避开了乡镇企业的衰落,并成功带出了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他把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发展成了一家整车制造商。2016年,万向集团年产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批,这意味着万向成为国内第六家拿到独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尽管一向低调,但鲁冠球的万向集团,在整个家族以及“友系”的建设下,万向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大象”:目前,万向集团拥有员工超过4万,总营收破千亿,盈利超百亿,旗下至少有4家A股上市公司,并“悄然”参股了2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

  初中毕业的鲁冠球,和他科班毕业的后辈们,各有一套门路。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既共同构建了这个庞大集团的“体”和“翼”,又分别烙上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印记。

  鲁冠球的“造车梦”

  所有人都知道,一直以农民自居的鲁冠球有一个“造车梦”。

  关于造车,他有无数直抒胸臆的金句被人们津津乐道,“劲爆”程度不输格力的董明珠。“我会把万向挣到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制造电动车。我会大量烧钱,直到成功。或者万向崩盘为止。”

  今天的万向没有崩盘,但的确在造车的过程中烧了不少钱。

  成立早期,万向曾经是个积极拓展业务的机械工厂。1979年左右,万向前身的工厂业务涉及了农机、轴承、链条等各种产品,但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使得雏形期的工厂在资金和技术上都相当吃紧。

  那次,鲁冠球下定决心把年产值达70万元的“多元化”产品“出清”,集中力量生产汽车万向节,工厂也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1994年1月,“万向潮A”(即“万向钱潮”,000559.SZ)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仿佛为万向集团打开了资本的大门。2000年后,万向集团先后控股了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万向德农(原名华冠科技,600371.SH)、承德露露(000848.SZ)、顺发恒业(原名兰宝信息,000631.SZ)。

  其中,顺发恒业属于借壳上市,万向旗下地产业务已经全部打包置入其中,万向资源有限公司持有顺发恒业73.65%股份;万向德农、承德露露则保留原有农业相关业务,一并归属万向三农集团旗下,两者分别由后者持股51.53%、51.2%。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是鲁冠球个人很钟爱的领域之一。他常常说,“工业反哺农业。”在他看来,汽车零部件领域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政策逐步到位,依托科技,现代农业商机巨大。

  这并非意味着鲁冠球不看好汽车零部件市场了。恰恰相反,他在老本行中的野心不仅仅是“相关产业多元化布局”,而且是要成为一家“跨国新能源汽车公司”。

  在“站稳脚跟”后,鲁冠球和他的团队果断地“重拾旧山河”,将产品线从万向节拓展至汽车传动轴、减震器等零部件产品,同时借助资本的力量,打入国际市场。

  1994年,万向美国成立。这个平台让万向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布局更为完整,早期便先后收购了英国AS、美国舍勒、ID、LT、QAI和UAI等多家海外公司,并在欧美地区参股了数十家公司,构建了一张覆盖主流汽车生产市场的营销网络。

  对于万向来说,造车始终是头等大事,在官网的“产业视界”板块,第一个便是“新能源产业”,既包括电池系统,也包括新能源汽车。

  2012年,万向投资1亿美元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用于开发并生产电动商用车。2013年1月28日,万向以2.56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最大的新能源锂电池制造企业A123;2014年,万向又收购了Karma混合动力汽车的制造商菲斯克汽车。

  然而这两次收购都让万向饱受争议,要么是背负了巨额债务,要么是缺乏核心技术,两家企业均有“中看不中用”的嫌疑。

  对于外界质疑,万向并不在意,继续在资源整合方面发力。2015年7月,万向钱潮与中国上汽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后来,Karma与宝马公司也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称“将结合宝马技术资源,在未来推出一系列高品质的、拥有最前沿技术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豪华汽车”。

  海外“遍地开花”

  1994年,时年23岁的鲁伟鼎开始出任万向集团总裁,成为浙江最早走向总裁岗位的富二代。此后,鲁伟鼎通过万向财务公司和通联资本两大平台,“悄然”将各类金融牌照收入囊中。

  海外市场更是“遍地开花”。

  2001年,万向美国公司拿下美国霍顿保险控制权;2003年,其又创建了“万向制造基金”,通过贷款、发行债券、债权抵押等方式进行融资。此外,万向美国公司也与花旗、美林等知名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

  随着收购项目增多,涉及的行业遍及多个领域,且次次出手不凡,这家背景为中国的公司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也逐渐成为焦点。

  倪频与鲁伟鼎同辈,是鲁冠球的女婿,和鲁伟鼎一样,他是名校高材生,十分懂得如何运用资本的力量。

  但他对外界提出的“万向式收购”概念不以为意,认为自己的投资“没有战略”,在接受采访时,倪频一直试图给自己的投资方式找到合适的形容:用自有资金运作的产业私募基金、中美之间的“红娘”等。

  直到现在,美国公司仍坚称“致力于构建涵盖欧美两大洲的万向汽车零部件市场网络”,但是从它的布局来看,称之为“一体化的专业投资平台”也未为不可。

  实际上,坐拥数十亿美元年销售额的万向美国公司从2008年之后便进入较频繁的投资阶段,据倪频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仅2008年-2013年,万向美国在美国整体投资运作的项目额度总体已达数十亿美元。

  相比于“创一代”们对实业的执着,这些“二代”们身上更多是资本市场洗礼的痕迹。方太创始人茅理翔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分界线,金融危机之前,大家比较专注于制造业;金融危机之后,很多江浙的企业家,感受到光靠实业是走不下去的,这种情况下,第二代企业家对金融资本的投入就开始加大。”

@@title@@ @@teacher_name@@:@@title@@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推荐阅读: 缺口理论 江恩理论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