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曾经33个一字涨停板的暴风 怎么那么像当年的乐视?|乐视|冯鑫|涨停板 返回上一页

曾经33个一字涨停板的暴风 怎么那么像当年的乐视?|乐视|冯鑫|涨停板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7.08.11 16:00:02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79 收藏数: + 收藏 +赞()
热点栏目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个股诊断 最新评级 模拟...
热点栏目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个股诊断 最新评级 模拟交易 客户端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最近几个月以来,乐视和贾跃亭霸占各大媒体头条已经成为一种话题和现象。而纵观国内市场,无论是证券市场表现还是自身发展轨迹,抑或是业务特征,资本运作手段等等,都有一家与其高度神似的公司正在走着同样的道路,那就是同样曾经被称作“妖股”的暴风集团。文章综合自Techweb、丁道师、界面网等。

  最近几个月以来,乐视和贾跃亭霸占各大媒体头条已经成为一种话题和现象。而纵观国内市场,无论是证券市场表现还是自身发展轨迹,抑或是业务特征,资本运作手段等等,都有一家与其高度神似的公司正在走着同样的道路,那就是同样曾经被称作“妖股”的暴风集团。

  市值缩水了300多亿之后,暴风集团依然在停牌,冯鑫坐不住了,刚刚解除质押的股权,还没捂热,又马不停蹄的拿去质押融资了。

  忆往昔,暴风曾在38个交易日里,只有1根阴线,而37根阳线中,有35根以涨停报收,其中33根是一字涨停。这样的神话在暴风身上往复上演,以至于冯鑫可以傲娇的对记者说:“‘妖股’这个词,我也不喜欢,但也没有其它的词来形容不是。”

  可如今,截至8月4日,冯鑫已经累计将手中的4921.37万股进行了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69%,“妖股”已成历史,冯鑫也开始讲起了故事。

  解剖暴风

  根据暴风集团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可知,暴风当前的业务主要有:互联网视频平台、暴风电视、暴风体育和暴风魔镜等。众所周知,视频和电视一直是暴风的核心业务,体育和VR还处于发展期,而冯鑫则一直致力于打造基于暴风影音(内容)+暴风魔镜的生态。

  然而这四大业务未能让“妖股”暴风一路长红,2016年,暴风首度出现亏损,亏损总额为2.4亿元,对此,暴风方面给出的理由是:电视行业的电视面板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暴风统帅的产品成本大幅增加;暴风统帅处于市场扩张期,营销推广费用不断增加……

  2017年7月14日,暴风集团公布了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下降0%至30%。

  尽管接连亏损,但是资本市场显然还是看好暴风的,从暴风体育和暴风魔镜的融资情况可窥一二,详情见下表:

  与此同时,冯鑫也在积极的投资并购,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暴风帝国,投资界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最近3年,暴风集团累计投资并购了16家公司,详情见下表:

  由表可知,暴风的投资版图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游戏、硬件三个领域,这也完全符合冯鑫在2015年5月提出的“DT大娱乐”战略。基于以上投资并购,暴风游戏完成了“研发+发行+海外+基金投资”的全产业链布局,暴风科技也可以实现游戏研发、发行、海外、VR、影游联动、投资基金于一体的完整策略。

  冯鑫的梦想

  电视市场不景气导致TV业务亏损、VR行业忽冷忽热,魔镜频频裁员……妖股、神股从神坛跌落后,冯鑫没有跑,左手质押股权求融资,右手频频曝光在各大论坛上讲故事,空闲之余也不忘在微博给暴风集团的业务打广告、卖吆喝。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可以谈谈这个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男人的梦想了。

  创业之前,冯鑫在山西做过挖煤工人,在北京卖过馒头,没有让人仰视的高学历,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

  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自己的创业,更多的时候更愿意去讲其他创业者的艰辛,但是那生动的描述常不由得让人联想,你如此感同身受,经历过的磨难必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创业不是冯鑫的初衷,但“折腾”肯定是他的喜好。举例说明,冯鑫曾计划在丽江静修三个月,但是没几天他就闲不住了,于是就坐在丽江的街道口苦等,盼望着、盼望着“怎么还没有熟人来旅游啊”。

  从暴风的历程也能看出冯鑫的爱折腾,公开资料显示,暴风在2006年开始搭建VIE试图登陆纳斯达克,但是好不容易搭好了又开始拆,2007年之后,暴风在4年间经历了4轮增资、7轮股权转让,到2011年11月终于完成股份制改造。

  而冯鑫的梦想,从最初的看准了视频的需求,不顾一切扎了进去,后来发现一直都在红海打仗,身心俱疲但看不到曙光,于是听了雷军建议开始重新思考,现在,冯鑫最想做的是VR。

  当然,冯鑫也开始关注AI。2017年7月23日,冯鑫出席了在上海举办的“钛媒体科技生活节”,在主题为“暴风如何迎接AI”的演讲中,他表示:“AI不是一个产业,AI+是每个产业必须要严肃面对的课题,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全面拥抱AI+。”

  打法和跑道不一样:暴风的视频+和乐视的全生态

  乐视和暴风的模式,本身没有对与错。二者都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这点价值是我们必须要肯定的。不过即便如此,乐视和暴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态,二者的打法和跑道也完全不一样。

  乐视方面通过构建互联网生态+影视,拥有内容播放平台(乐视视频和乐视移动),多屏终端(乐视超级电视、手机,乃至未来的汽车和VR等等),会员体系(乐视拥有数千万不同屏幕的付费会员),并且依托乐视电影生态体系,拥有大量IP的核心版权和后续开发权,并且取得了多项赛事的独家版权,再加上每年推出的数十部影视剧,已然成为互联网影视时代横跨领域最多的企业。这个模式有问题吗?没有,但乐视还是出现问题了,并且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原因我们提到主要是资金断链的问题,当然资金断链背后是运营、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多重问题,这证明目前的乐视还不适合来做这么大的事情。

  那暴风是什么?暴风当然不能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要做多元化布局,但暴风要做的事情,简单来说即便不提任何生态和协作,各自都可以独立为兵,至于未来能进行深度联动更好,但前提是各项业务能够独当一面。这么做听起来想象力比乐视生态要小,但无疑也是一种风险最小化的布局,未来暴风某项业务即便失败了也不会拖累到集团的整体发展。

  时至今日,暴风上市体系之外的各项业务发展都非常迅猛,截至2017年Q1,暴风魔镜累计销量达到350万;截止Q2,暴风金融用户突破60万;截止Q2,暴风体育月独立设备达到484万,增长67.8%,排名全网第4。这些业务大都上线一两年,但累积估值来看,已经再造了一个暴风。总之,今天的暴风虽然业务四面开花,但依然和乐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我们分析企业不能单看表面数据表现,更要看数据背后的企业布局,才能总结出相对客观的分析模型。

  暴风与乐视为何高度相似

  虽未像乐视一样频繁爆出财务危机,但暴风集团近期的不利境况,已经让其饱受质疑。在媒体的评论文章中,暴风甚至被贴上了“缩小版乐视”、“下一个乐视”的标签。

  确实,无论是主营业务、扩张战略乃至路线、持续滑坡的盈利状况,还是近两年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暴风和乐视都高度相似。就目前而言,外界对暴风前景的担忧,与暴风股价持续下跌、业绩表现和财务状况不佳有关:暴风集团的市值目前不足70亿元,与前期最高点400亿元相比,下跌超过八成,与此同时,暴风董事长冯鑫所持股份的69%已被其质押,而业绩方面,7月14日,暴风集团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1320.44万元至1886.34万元区间,比上年同期暴跌30%至0%。

  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能是,像乐视这种极端的案例———乐视曾被贾跃亭称为“新物种”,为何会有一个暴风与之高度类似。业绩大变脸,对于暴风当前仍然存在明显泡沫的股价无疑是极其不利的,而乐视的变故在前,更将加重市场疑虑。此外,截至2016年年底,暴风负债率高达67.69%,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负值,这些状况,除了程度上有别,与同期的乐视网实际上是相似的。在这种境况下,市场担心暴风重蹈乐视覆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相似的“物种”,来自于相似的环境。总的来说,过去几年,传统产业面临增长瓶颈,市场流动性过剩,而互联网行业看起来到处都是风口和机会,烧钱圈地成为业界潮流,一旦获得资本市场的“赋能”,有概念就能拉动股价,方便融资,一些企业势必抵挡不住多元化扩张的诱惑。在这种金融和产业环境中,乐视显然不会是一个冒进扩张的孤例。

  具体而言,从过去几年的互联网行业来看,创业型的科技公司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的案例,全球比比皆是,国内也不鲜见,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不顾财务状况冒进扩张的公司来说,实际上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新经济的创业公司普遍崇尚烧钱做规模在先,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互联网行业的特征决定的,但却无形中弱化了投资者的警惕性,同时也弱化了公司管理层的自我约束性,在资本市场不尽完善的A股,这种问题势必会格外凸显。

  没有一头足够强壮的“现金奶牛”,扩张又缺乏赢利点,这是乐视和暴风犯下的共同错误。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忽视主营业务的造血功能而大肆扩张,无论是在传统经济时代还是在互联网时代都是危险的。显然,这是乐视模式破产的根源,也是暴风当前的问题所在———2016年初,暴风曾寄希望于通过“全球D T大娱乐布局”,以VR、体育、影业、TV等业务进行“多中心布局”,将暴风影音、暴风魔镜、暴风TV、暴风秀场4大业务变大变强。而当年,在主营业务占比萎缩的同时,暴风集团亏损超过2亿元,其资金问题也日益明显,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变为负数。

  从当下的行业风向来看,以应用创新为导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释放完成,是新经济资本寒冬降临的大背景。市场从来不缺钱,缺的是好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创新做得好就是好公司,但如今,这样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更受资本青睐的则是有实打实技术功底的公司。这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正在升级,而广泛布局却不注重主营业务核心优势的公司,最终将为前期盲目扩张的机会成本买单。

  事实上,在互联网飞快变革的当下,转型、布局是互联网公司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但转型首先是对主营业务的深度变革,而非以生态构建、业务协同之名盲目进入完全陌生、盈利模式不甚清晰的领域。以后者的思维理解创业公司在短时间内的崛起,显然是会错了意。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推荐阅读: 炒股指南 SAR指标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