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银行行业:非息增速降幅超20%,不良生成率降幅趋缓 返回上一页

银行行业:非息增速降幅超20%,不良生成率降幅趋缓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7.11.07 12:45:03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78 收藏数: + 收藏 +赞()

1、净利润同比增速提高,营收增速有所分化,但趋势向好。    (1)息差企稳,大行与农商行业绩受益明显。    2017年前三个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长4.6...

1、净利润同比增速提高,营收增速有所分化,但趋势向好。    (1)息差企稳,大行与农商行业绩受益明显。    2017年前三个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长4.60%,实现了较快速的增长。相较于2016年,农商行、大行的归母利润增速提高最快。但是前三个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仅0.74%。从趋势上看,营收同比增速是呈上升趋势的,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银行在积极调整负债结构之后,负债端成本逐渐稳定,整体息差企稳回升。我们预计,2017年全年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将与去年持平并略有上升,净利润增速可达5%以上,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行和农商行业绩要好于股份行和城商行。    (2)贵阳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吴江银行业绩相对较好从个股来看,贵阳银行最为抢眼,无论是利润增长还是营收增长均位于行业第一;招商银行是所有股份行中,净利润同比增速上升的银行,17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12.78%,较16年全年上升5.18%;受息差企稳影响,成本优势最大的农业银行营收增长最快,前三个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5%,较去年末提高了11.38%;在营收上,最突出的是吴江银行,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速在农商行最快,在25家银行中仅次于贵阳银行。    (3)大行和农商行拨备前利润增长较快,其余银行也将在明年一季度触底反弹。    2017年前三个季度上市银行整体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2.95%,较16年末下降了1.78个百分点,主要是受股份行和城商行拖累,大行和农商行今年三季度拨备前利润仍然能够高于去年末。我们认为净息差下降,尤其相对去年前三个季度,是导致今年前三个季度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下滑,乃至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基于四点理由判断:最晚在2018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息差将出现明显的回升,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也将触底反弹。    2、利息净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大行、农商行增速最快。    17年前三季度,在大行和农商行的带动下,银行整体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10%,较去年末提高8.05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增速提升2.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增速将比去年高10个百分点左右。我们认为,金融去杠杆政策显著提升了同业负债利率,因此对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影响较大。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的负增长即源于其占比超过30%的同业负债,而同业负债占比小于10%的吴江银行、张家港行、无锡银行、工行和农行的利息净收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3、生息资产的价与量:价回升较快,量增速放缓。    (1)三季度NIM回升较快,股份行最为明显。    从净息差的变化来看,2017年三季度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回升。简单算术平均计算的结果表明,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水平较去年下降了8个BP,但较前两个季度上升9个BP。其中,股份行净息差第三季度回升最快,前三季度净息差2.12%,较上半年上升21个BP。正如我们在半年报综述中所预期的,随着金融去杠杆的结束,下半年净息差回升的步伐加快。预计四季度净息差水平将继续企稳回升,全年的净息差水平将与去年基本持平。    (2)生息资产以量补价,但规模增速放缓。    在息差下降的过程中,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可以对利息收入增长起到一定抵补作用。2017年前三个季度,上市银行整体生息资产同比增长11.46%,股份行增长最快,达12.76%,其次是城商行,达9.90%,大行也有9.25%的增长,农商行增长最慢为8.33%。然而,今年以来,上市银行生息资产规模增长呈现逐季放缓的态势。三季度末生息资产规模增速较去年末下降了3.53个百分点,城商行下降最快,有13.33个百分点,大行最慢,仅1.83个百分点。    4、非息收入增速下降,中收贡献小幅回落。    同样受大行影响,前三季度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同比下降4.40%,其中大行同比下降9.34%,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同比上升4.23%、13.11%和3.44%。从非息收入增速的纵向比较来看,前三季度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增速均低于去年,如城商行、大行的增速分别下降了25.62和25.54个百分点。作为非息收入的最重要构成,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也表现出与非息收入一致的特点。从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看,整体而言前三个季度非息收入和中间收入占比较前两个季度有所下降,但相对去年仅变动了-0.22和0.05个百分点。同样除大行外,其他类型银行的非息和中间收入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股份行占比最高,分别为35.16%和29.91%,而农商行非息收入对营收的贡献仍然不足。我们认为:随着金融监管趋严,金融自由化程度削弱,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将下降,同时非息收入的增速也将维持低增长,且18年环比继续下降。    5、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生成速度明显放缓。    (1)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大行和农商行最为明显。    今年以来,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突出表现在不良贷款增长放缓、不良率持续下降两个方面。截至三季度末,25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同比增长7.59%,较16年末增速下降了8.98个百分点;不良率加权平均值为1.62%,比去年末下降了8个bp。从趋势来看,从今年一季度以来,上市银行整体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贷款增速和不良率均处于下行通道。从银行分类来看,大行和农商行资产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具体到个股,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改善最为明显,浦发银行资产质量令人担忧(重要是个案的影响)。    (2)大部分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呈下降趋势。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上市银行平均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17%,较2016年末下降了26个bp。今年三季度,部分上市银行同样发布了关注类贷款数据,从数据上来看,这些银行三季度关注类贷款占比延续了上半年的走势,持续下降。    (3)不良生成速度放缓,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无锡银行变化最为明显。    2017年三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年化毛不良生成率为0.11%,较去年末下降了16个bp。从毛不良生成速度变化来看,农商行变化最大,接下来分别是股份行、大行、城商行。但是,仅有大行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毛不良生成率持续下降,是导致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速度下降的主要力量。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转好,企业利润率有所提高,带来银行新生不良贷款增长的放缓,最终将反映在银行毛不良生成率的持续下降中。根据前三个季度的分析,我们认为,2017年上市银行全年毛不良生成率有望比2016年整体下降15-20个bp,即全年新增不良贷款较2016年下降约1000亿左右。    5、拨备计提分化,信用成本下降增厚银行业绩。    (1)拨备覆盖率显著提高,大行和农商行幅度最大。    截至2017年3季度末,上市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169.31%,今年以来持续上升,比去年末高出6.91个百分点。其中,农商行变化幅度最大,提高了32.18个百分点;其次是大行;拨备覆盖率较去年末提高了8.83个百分点;再次是城商行,全年整体拨备覆盖率平均有8.48个百分点的上升,略低于大行;最后,股份行今年以来平均拨备覆盖率上升幅度最小,仅3.82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三季度拨备覆盖率为134.58%,跌破了150%的监管红线,较去年末下降34.55个百分点,目前是25家上市银行中拨备覆盖率最低的银行。    (2)拨备计提呈现分化,大行和农商行增速加快,股份行和城商行增速下降。    报告期内新增拨备是银行资产减值损失项的主要来源,2017年前三个季度,上市银行加权平均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速较2016年全年下降了11.24%,其中股份行和城商行是导致银行整体拨备计提下降的主要原因,大行和农商行今年计提了较多的拨备。我们认为,2017年在大行和农商行营业收入增速提高、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的双重利好下,仍然加快了拨备的计提力度,能够充分增强其未来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为2018年的业绩释放提前打下基础。    (3)银行整体信用成本率呈下降趋势,对业绩具有明显的增厚作用。    2017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整体年化信用成本率为1.08%,较上年末下降了11个bp。其中,股份行和城商行分别下降了47和23个bp,主要是由于资产质量好转,减少了拨备的计提;大行和农商行由于主动计提了较大的拨备,信用成本率反而提高25个bp。我们简单测算了下,2017年商业银行信用成本率分别下降5个bp和10个bp时,对银行2017年净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成本率每下降5-10个bp,能够增厚17年利润约2%-4%。对今年主动计提较多拨备的大行和农商行来说,这部分利润将在未来逐步得到释放。    6、强监管下规模扩张受限,股份制银行受影响最大。    (1)资产规模扩展速度放缓,中信、民生出现“缩表”。    受MPA监管考核和金融去杠杆影响,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规模扩展速度明显放缓。截至到今年三季末,上市银行整体资产规模同比增长8.52%,增速较去年全年下降4.88个百分点,并较前两个季度呈持续下降趋势。股份行和农商行受影响最大,大行和农商行受影响相对较小,与去年末资产规模相比,少部分银行在今年出现“缩表”现象,如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我们认为在强监管下,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放缓是正常现象,但“缩表”仅仅只是个别的、暂时的现象。    (2)三季度信贷扩张速度放缓,但信贷占比持续提高。    上半年,在监管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提倡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速度持续加快,但三季度信贷扩张速度有所放缓。截至今年三季末,上市银行整体贷款规模同比增速11.61%,较去年末下降了0.56个百分点。银行信贷占比持续提高,前三个季度贷款规模占比累计较去年末提高了2.12个百分点。各类银行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股份行和城商行占比提高最为明显。    (3)同业资产占比下降,资产空转套利得到有效遏制。    在“三三四”文件为代表的强监管政策下,银行同业资金空转套利空间缩小,导致今年以来同业资产占比持续下降。前三个季度末,上市银行整体同业资产占比较去年末下降了1.21个百分点。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比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同业理财等资金空转套现象已经得到了有效地遏制,股份行和城商行受监管影响要大于大行和农商行,尤其是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    (4)非标投资占比下降,股份制银行下降最快。    2017年三季末,上市银行整体应收账款类投资(主要为非标)占总资产的比重为6.44%,较2016年末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也使得总投资类资产占比下降了0.47个百分点。股份行的非标资产占比最高,在本轮监管中受影响也最大,三季末应收账款类投资占比较去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    7、投资建议。    (1)对银行股的观点:短期调整,从业绩支撑转向估值承压。10月初以来的定向降准、信贷规模超预期、3季报业绩增长基本符合预期,这些利好因素从业绩上支撑银行股10月出现小幅的回升。但是接下来,我们判断:随着10年起国债收益率处于高位,以及随后金融监管政策的细化和落实,银行股短期内估值承压。    中长期依然看好:因为金融去杠杆已经结束,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的逻辑不变。上半年监管数据表明:商业银行NIM在环比回升,不良率在持平,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占比都在环比下降,净利润增速高于预期。    (2)我们认为4季度银行股将小幅调整,主要原因包括:NIM环比会出现小幅下降,同时预计政策面也将偏负面,银监会已经在多种场合表示要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有可能趋严,之前市场预期的政策将在4季度陆续正式落地。    (3)中长期重点推荐:招商、宁波、工行、农行、光大。银行次新股中重点推荐:上海银行。随着债转股落地,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相关标的带来一波机会。我们建议关注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相关标的。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