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旭辉回A心切二次举牌阳光股份 京基大佬未必成人之美 返回上一页

旭辉回A心切二次举牌阳光股份 京基大佬未必成人之美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02.07 14:30:09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56 收藏数: + 收藏 +赞()
热点栏目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个股诊断 最新评级 模拟...
热点栏目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个股诊断 最新评级 模拟交易 客户端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孟楠

  所谓巧合,总是很值得玩味。比如,每当中国的商业地产版图出现变化,大概率就会出现新加坡资本的身影。

  正当新加坡商业地产巨头凯德集团通过转让其在中国的20个购物中心,以强化其在核心城市群的布局优势,同时助受让方—万科旗下商业地产平台印力集团完成战略升级之时,另外一家有“鱼尾狮”基因的商业地产公司,却准备背道而驰。

  2018年1月19日,阳光新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股份”,000608.SZ)发布公告称,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旭辉”,00884.HK)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永磐,时隔整整一年后对该公司二度举牌,累计持股比例已达10%,总成本在5亿元人民币左右。

  对于自己的这份耐心,旭辉对外表示,“对阳光股份未来业务发展前景看好”。不过,阳光股份近年来的业绩走势却令这种乐观多少有些言不由衷。

  12年前通过定增引入战略投资者,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Reco Shine Pte Ltd成为控股股东,阳光股份一度被外界贴上“中国版凯德置地”的标签。然而,自2010年该公司营收达到30.42亿元、净利润达到4.48亿元的顶峰后,始终未能更上层楼。

  2015年,随着Reco Shine Pte Ltd意兴阑珊选择退出,管理层实施MBO,由于已无任何一方股东能够单独控制上市公司,阳光股份遂成为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企业。而其当年营收则大幅下滑52.33%。2016年,阳光股份又一次巨亏4.39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否极泰来,但市场分析人士注意到,其业绩大幅增长乃通过处置资产实现,公司主营业务事实上依旧萎靡不振。

  具备房产背景;不足60亿元的市值—这还是在旭辉二次举牌后首周录得47.65%涨幅的结果;无实际控制人。诸多适于并购属性集于一身,阳光股份无疑成为众多公司意图曲线上市以登陆A股市场的“心头猎物”。

  过去一年在港股录得近3倍股价升幅、总市值已突破500亿港元的旭辉,恰是最热衷的一个。

  旭辉总裁林峰早在2016年业绩说明会上就表示“打通A+H是公司的战略方向”。尽管宣称“举牌阳光股份不是唯一途径”,但该公司二度举牌的目的显然不是“看好”这般简单。

  为何时隔一年才突然出手?这一年中两家公司各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旭辉为何选择业绩下滑的阳光股份为增持目标?未来是否进一步增持以取得阳光股份的实质控股权?

  针对上述问题,《投资时报》记者分别发送采访函至旭辉和阳光股份董秘办,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其相关回复。但复盘这两家公司近年来的资本动向,个中答案仍逐渐浮出水面。

  一心只求继任者

  自Reco Shine Pte Ltd退出实际控制人地位以来,不到三年时间,阳光股份已经历多次重组事件和股权变化。

  2016年5月,阳光股份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显示,该公司筹划收购华人文化有限公司旗下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100%股权。

  但同年6月,由于被称为重组上市“最严新规”的相关政策出台,正在进行股权架构调整的体奥动力无奈触碰到“实际控制人变更”红线,二者最终重组失败。

  此后,作为深圳市地产圈“元老”之一,借壳康达尔(000048.SZ)多年未果的京基集团亦投来灼热目光。

  2016年10月26日,阳光股份披露的重组计划显示,该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京基集团旗下全资商管公司京基百纳100%股权,后者资产包中包含深圳市最著名地标建筑之一、高441.8米合计100层的京基100大厦。

  这是一次标准的反向收购行动,被业内人士认为“京基集团借壳阳光股份意图明显”。毕竟,阳光股份此时98.01亿元的总资产远不及京基百纳逾150亿元的估值。

  由于相关标的资产证明文件尚未完全取得,且双方对标的资产的估值及核心交易条款存在分歧,“被借壳”意图再次落空。

  恰在此时,旭辉启动了针对阳光股份的第一次举牌。问题是,京基老板陈华同样受困于A股市场的身份证。这位自幼家境贫寒潮汕籍的深圳地产传奇人物,未必甘于某一次的失败。事实上,随着旭辉持股比例达到举牌线,与“京基系”相关的个人投资者亦悄然在二级市场增持,并已取代部分机构投资者位列阳光股份前十大股东名单。

  而在旭辉两次举牌之间,中信银行旗下的投资机构信银投资也通过受让阳光股份原第一大股东 Eternal Prosperity Development Pte. Limited的间接股东众佳有限、和领有限分别持有的安富环球100%股权、金祐有限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阳光股份约10.08%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外部诸家势力磨刀霍霍之际,阳光股份自身的主营业务同步进行着战略收缩。2017年,该公司先后转让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瑞腾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津德然商贸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瑞金阳光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以及所持资产,并解除了天津光明新丽、津汇远景和友谊新资的资产管理协议。

  经过近一年的资产处置,目前阳光股份房地产开发业务以及物业管理业务已经接近“停摆”状态。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鉴于阳光股份近年来频繁的资本运作,管理层退出意向明显。而随着资产重组相关政策监管趋严,且向科技类公司倾斜,阳光股份的壳转让之路尽管“将心向明月”,但“明月照沟渠”的概率同样不小。

  旭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为何已在港股上市还对阳光股份心心念念?关键还在旭辉一个心结:估值太低。

  相比销售规模同为中国房企第二梯队的新城控股和泰禾集团940亿元和450亿元的市值,旭辉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均为前二者的2倍之多,但市值以人民币计却不过400多亿元。

  尽管旭辉正式对外发布“新五年计划”,宣布未来五年保持复合增长率不低于40%,且向3000亿元销售规模进军,但相对于2018年初泰禾集团黄其森对外“喊话”销售额目标2000亿元所产生的市值增长效果,则显得差强人意。

  在第一次举牌阳光股份之后,被誉为房地产行业“合作之王”的旭辉一直未停止扩张脚步。尤其在2017年引入平安人寿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9%)之后,二者更成立了达100亿级别的基金。

  中国“隐形地王”的加磅,使得本就在融资成本方面优于同行的旭辉如虎添翼。近日,后者又与华夏幸福展开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而在这之前,旭辉还与恒基、香港置地、龙湖、山东银盛泰、重庆华宇等房企展开了深度合作。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无论上述行为是财务投资还是战略合作,仍无法解决其想要迅速做大的根本痛点,曲线回归A股才是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按照2017年末阳光股份的市值计算,旭辉只需再付出不足13亿元的成本即可成为前者单一最大股东。而这个成本价甚至不如旭辉2017年全年获取78幅土地的单幅均价。何乐不为?

  然而,还是对比恒大和万达的回归A股之路吧。前者借壳深深房A涉及深圳国资改革,由于交易结构相对复杂,重组协议的时间已推迟至2021年1月31日;后者近日在官网宣布,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云商、京东、融创中国与该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收购其当年在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约14%股份。而万达商管计划完成上市的时间,足足又延长了5年。

  回归之路艰辛无比,京基等一干同行还在虎视眈眈,旭辉想要阳光打在脸上,没那么容易。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