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财务造假业绩预亏惠而浦遇到了难题 新人能否救场? 返回上一页

财务造假业绩预亏惠而浦遇到了难题 新人能否救场?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03.05 22:45:03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85 收藏数: + 收藏 +赞()

  来源: 天禄财经

  惠而浦因为此前财务造假而受到关注。而最近人事变动,董事长、总裁纷纷换人。

  预计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000万元到1...

  来源: 天禄财经

  惠而浦因为此前财务造假而受到关注。而最近人事变动,董事长、总裁纷纷换人。

  预计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000万元到1.1亿元,造成净利业绩预亏的原因,惠而浦表示是收入和成本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在收入上,由于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高端产品结构提升没有达到预期。公司尽管对产品进行了升级调整,但在品牌宣传及渠道规模方面调整还不到位。同时,冰箱项目销售未达到公司的期望值,导致亏损。在成本上,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上涨,渠道费用投入过大所致。

  家电产业专家梁振鹏认为:“惠而浦进入中国20几年来一直是低端、低价的产品路线,并且没能抓住中国家电市场消费升级的契机,原来的家电是只需满足消费者基本功能需求的低端低价为主的产品,后来更多的是追求高价值、高品质的智能化产品的品牌形象。”

  财务造假

  2014年惠而浦通过协议受让、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合肥三洋这家中日合资公司的控股权。

  惠而浦公司称,通过协议将用约34亿人民币取得合肥三洋51%的股权,成为合肥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同时,通过这次交易,惠而浦的子公司将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和三洋电机(中国)手中收购其持有的全部合肥三洋股份,并通过非公开发行认购其发行的新股。

  惠而浦2012年销售额超过180亿美元。而合肥三洋前身为由原荣事达集团公司和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旗下的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及三洋电机(中国)共同投资成立的中日合资企业,2012年年度报告收入6.36亿美元,旗下主要品牌有三洋、荣事达和帝度,产品种类涵盖洗衣机、冰箱和微波炉等。

  不过收购三洋后,惠而浦并没有像其他的收购公司一样进行大换血,而是保留了原团队。金友华和原来的团队仍然负责惠而浦的运营。

  但以金友华为主的团队却让股东失望。惠而浦中国现在“营收下跌利润亏损市场下挫、内部管控存在重大缺陷、四大品牌协同整合失利、市场经营团队懒散乏力”的困局。甚至而曝出财务造假的事情。

  去年12月14日,惠而浦中国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长金友华将于12月29日辞职,一并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及在公司第六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担任的主任委员职务,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来自惠而浦亚太区总裁吴胜波则将接任。

  早在2017年9月“空降兵”艾小明取代金友华,成为惠而浦中国总裁,并成为原本由董事长出任的企业法人代表一职,这显示大股东美国惠而浦已经对金友华及其团队失去信心,其辞掉总裁保留董事长一事只是过渡,最终将退出。

  就在金友华辞职公告的前一天,惠而浦中国收到来自中国证监会安徽证监局的警示函,披露公司存在“跨期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和销售费用、库存商品未发出即确认销售收入、销售折扣未入账以及存货成本未结转”等一系列问题;归母净利润错报金额分别约占当期22.75%、23.91%。

  去年7月27日,惠而浦中国发布《关于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复牌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发现2015及2016年度存在会计差错,主要在销售折扣计提方面,初步估计该等差错金额约为2.5亿-3亿元。

  随后在10月16日发布的《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证实,惠而浦中国在2015年、2016年两年分别多计算净利润1亿元和近9000万元。除去会计差错后,惠而浦中国在2014至2016年三年,公司实际净利润为2.93亿、2.63亿、1.94亿,呈现逐年下滑态势。

  上市业绩造假是个很严重,尤其是在美国,对上市公司造假处罚非常严重。但目前尚未看到监管层对这一现象进行处罚。

  此前,该公司首席财务官职位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四度易主,其他高管也逐渐离开。

  新人能否救场?

  1月2日,惠而浦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新董事长任命安排。曾在GE、霍尼韦尔、欧司朗等多家外资公司工作的惠而浦集团全球执委及亚太区总裁吴胜波将担任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任命自2017年12月29日起生效。

  艾小明于去年11月份发布一封致市场伙伴的公开信,宣布成立11个大区,负责原营销分公司和团队的管理。不过表面上看分权,实际上却增加总部与一线市场的距离,让总部决策层无法了解一线,极容易引发各大区之间的纷争和内耗。

  由此这也让不少市场营销人员和渠道商家担心,外行领导内行的做法,是否会引发惠而浦中国市场新一轮的动荡?在原本留给惠而浦市场空间和时间已经不多的背景下,这家老牌美资家电企业还能折腾多久?

  而业界分析惠而浦不了解中国市场败落。早先都打价格战,但在价格战时,很多企业迅速的进行产品升级。但惠而浦没有及时跟上。

  而在渠道建设上,惠而浦也放弃了自己的渠道,过度依赖苏宁,这对惠而浦而言是有缺陷的,对任何一个大品牌而言,都不会放弃自己的渠道。并且信托一家渠道商怎么可能会发展起来,利润、层次都会受制于人。

  而格力为了寻求自我发展,放展苏宁国美等自建渠道就是证明。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更大的话语权,才会更好的收集市场讯息。

  家电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放弃自己的渠道建设,完全依赖苏宁,苏宁难免会用这一款产品用来进行价格战等活动,并不考虑对惠而浦品牌的透支。甚至苏宁只用惠而浦的品牌,设计生产都自行组织,这实际对惠而浦是一个伤害。”

  中国是个大市场,惠而浦在中国发展不好,则国际化存在问题。与惠而浦在美国龙头地位不相称。

  据路透社对惠而浦的最新财务分析,虽然在2017年的前九个月,惠而浦的总收入增加了3%到155.5亿美元,但利润却下降了13%到6.18亿美元。同时,虽然惠而浦北美和拉美的业务实现了销售增长,但亚太、非洲、和中东的业务却出现了亏损。

责任编辑:白仲平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