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上市公司年报看点几多? 龙头企业业绩增长突出 返回上一页

上市公司年报看点几多? 龙头企业业绩增长突出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05.01 21:45:02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62 收藏数: + 收藏 +赞()

  上市公司年报看点几多?净利增了近2成,回报股东意识在增强

  证券时报网

  吴少龙

  5月1日晚间,沪深两大交易所同步发布了上市公司2017年年...

  上市公司年报看点几多?净利增了近2成,回报股东意识在增强

  证券时报网

  吴少龙

  5月1日晚间,沪深两大交易所同步发布了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经计算,两市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2017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3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6.77%;实现净利润约3.35万亿元,增长18.99%。

  其中深市报告指出,2110家上市公司中的2105家披露了2017年年报或年报数据,其中主板公司472家,中小板公司911家,创业板公司722家,2105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3.46%,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同比分别增长20.33%、26.76%和27.83%;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7295.02亿元,同比增长20.58%,其中主板、中小板分别增长35.62%和18.89%,创业板下降15.21%,剔除个别权重股(温氏股份和乐视网)的影响后,净利润增长4.43%。

  沪市方面,1417家上市公司按期对外披露2017年年报信息。整体来看,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7.97万亿元,同比上升14.46%;共实现净利润约2.62万亿元,同比上升18.55%,增长率创近年新高。

  沪深两市的2017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亮点挨个数

  1

  龙头企业业绩增长突出。

  深市方面,市值前20%的公司贡献了深市六成收入,2017年营业总收入增长24.53%,净利润增长29.25%;而市值后20%的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11.84%,净利润下降147.49%,分化较为明显。

  龙头企业普遍创新能力较强,持续进行研发、创新投入,市值前20%的深市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增长率为26.95%,市值后20%的研发投入增长率为9.33%。

深市上市公司不同市值组别业绩及研发投入情况

  沪市方面,上证50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7%;实现净利润1.61万亿元,同比增长13.92%。

  2

  创新战略促新兴产业迎新突破

  2017年,深市865家战略新兴产业公司研发投入1540.43亿元,较上年增长24.32%,平均研发强度为4.66%,超过深市平均水平。得益于研发投入逐步加大,相关企业业绩也获益良多,数据显示,上述865家战略新兴产业公司2017年的营业总收入3.31万亿元,同比增长27.61%;净利润2408.04亿元,同比增长14.95%。营业总收入占深市总体比例为31.83%,较上年同期略有提高;净利润占比33.01%。贡献率呈逐年提高态势,推动深市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沪市公司同样在增强研发投入的力度。2017年,沪市实体创新类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500余亿元,同比增长8.55%。在创新引领下,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公司迅速成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形成“老中有新、新中更新、新老融合”多点突破的新发展局面。

  3

  并购重组推动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受从严监管政策的影响,2017年深市并购重组数量有所下降,但质量显著提升,“忽悠式”“跟风式”重组趋于平静。2017年深市完成并购重组190起,同比下降13.64%;并购交易金额6580.77亿元,同比增长46.46%。

  各板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数量和交易金额(2016-2017年) 数据来源:深交所统计,交易金额不包括配套融资金额。

  沪市公司2017年共完成并购重组864家次,交易总金额9,200亿元,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45%和8%。重大资产重组方面,共有127家公司停牌启动重组,同比下降28%;共披露99个重组方案,同比下降34%,涉及交易金额近4,500亿元;74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涉及交易金额约2,500亿元,合计增加市值约2,300亿元,新增市值超过百亿公司13家。

  4

  回报股东的力度持续增强

  截至2018年4月30日,深市76.86%的上市公司(1611家)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分红金额3199.85亿元,同比上升62.22%,股利支付率为44%。2015-2017年连续三年分红的公司有1162家。分红金额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及医药制造业,分别为373.56亿元、272.38亿元和252.29亿元。

  沪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2017年,沪市公司分红整体比例为37.92%,高于去年约5个百分点。统计显示,共有1,000余家公司推出派现方案,占公司总数的74.47%,同比增加约5个百分点;合计派现8,111余亿元,同比增加约18个百分点,现金分红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除了亮点以外,两市的年报报告还罗列了相关制约上市公司发展的问题。

  深市报告提到,在整体业绩保持平稳增长、发展质量逐步提升的同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旧存在

  区域发展方面,东部地区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新兴企业占比,以及盈利能力等均显著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017年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19.71%,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占比43.41%,新增深市公司198家,居各区域之首。中、西部地区2017年上市公司分别新增25家和18家,资源性、基础性产业比重较大,传统产业占比62.45%和68.24%。东北地区2015至2017年间,每年仅新增2家上市公司,已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弱、亏损比例较高。

  行业发展方面,金融和地产依然是利润大户,农业类公司表现低迷。金融和地产行业营业总收入合计占全部公司的10.07%,但净利润占全部公司的21.7%;2017年农业类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48.21%。

  新动能的培育和壮大需要更多包容与支持

  新兴产业前期研发和市场培育的投入较大,短期内业绩难见明显增长,上市难度较大,导致新兴产业的占比提升不够快。

  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伴随高风险,支持创新的政策和资源的投入也需要转化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新兴产业的波动,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同时也要给予更多包容。例如,生物科技产业具有高研发高风险属性,短期业绩波动大属正常现象。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环保和补贴等政策对行业的整体影响较大,政策的调整需要及时和适当。

  并购重组的整合效果及业绩波动风险值得关注

  2015年是并购重组的高峰之年,如今已历3年,并购重组后的整合效果、业绩持续性等是影响未来上市公司的主要因素之一,值得高度关注。历史经验及相关研究表明,并购重组后相关业务整合失败的概率很高,对被并购标的业绩往往带来负面影响。2017年出现了一些公司未能履行业绩承诺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公司通过更改承诺的方式逃避责任,对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应予以高度关注。

  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也给少数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外部环境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需要持续观察

  未来几年,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将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和制造业市场准入将进一步放宽,进出口规模和对外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外部环境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将更加广泛和复杂。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有所升温,上市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需要保持高度关注。据统计,2017年深市共有764家公司存在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出口收入约占营业收入总额的5%。

  沪市报告提出,一些存在的短板对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需要在后续改革中予以关注和解决。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仍需改善

  纵观2017年,沪市A股市场在服务新产业和改善融资结构方面尚待提高。

  一是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有待优化。发展较为迅速的铁路设备、医药制造、电器制造、汽车等制造业总资产规模与煤炭、石油、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相比,占比仍小,约为前述四大行业总资产的48%,仍需培育。

  二是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结构有待加强。近10年来沪市公司直接融资比重有所上升,但以银行借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占所有融资比重的80%左右。未来,我国有必要发展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以支持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上市公司的发展仍存在结构差异

  2017年,沪市公司在区域结构和上下游结构中仍存在一定发展不均衡。

  一是区域结构。西藏、青海和宁夏三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分别约5.89%、7.55%和9.65%,低于沪市整体水平。

  二是上下游结构。未来在宏观经济调控时,上下游之间的成本传导机制,特别是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对下游制造业和消费业的影响,需要予以综合考虑,以避免对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部分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和规范运作仍存在风险

  2017年,415家沪市公司出现净利润下滑的现象。其中,118家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在50%以上;74家公司出现亏损,占公司总数约5%。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公司主营不畅,甚至公司长期失去造血能力,沦为市场所诟病的“壳公司”,面临退市风险。统计显示,22家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或其他原因触及退市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1家公司因连续两年审计意见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将暂停上市。

  同时,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规范运作风险。特别是,一些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从严监管背景下出现信用风险,利用不同形式损害公司利益,干扰公司经营,甚至直接出现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对于这些情况,需要继续从严监管,防范出现重大风险。

责任编辑:张海营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