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安邦集团每日金融 返回上一页

安邦集团每日金融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05.02 18:45:04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63 收藏数: + 收藏 +赞()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金融业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发展速度之快,甚为惊人。从存量看,金融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远远超过同期GDP增速,其中,2009年“四万亿时期”金融资...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金融业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发展速度之快,甚为惊人。从存量看,金融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远远超过同期GDP增速,其中,2009年“四万亿时期”金融资产增速曾一度达到24.1%。而在2016年我国金融资产规模约为553万亿元左右,占GDP比率大幅攀升到740%。另外从增量看,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开始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已经达到8.4%,不仅远远超出韩国(2.3%)、德国(4.1%)等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美国(7.2%)、日本(4.4%)等传统的金融强国。在金融行业如此繁荣发展的背后,这是泡沫横生,金融业发展快速膨胀。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在中国实体经济艰难转型之际,金融业一度“火”得一塌糊涂,各种前缀的金融名词让人目不暇接: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共享金融、科技金融、区块链金融等。实际上,国际上一般将金融、保险与房地产合并在一起称作“FIRE”(Finance,Insurance,Real-estate)产业,侧面体现出这个行业容易“玩火自焚”的风险警示。而金融业的价值在于管理风险和高效配置储蓄资源,金融业不能脱离其他产业自我膨胀、自娱自乐。    有证据表明,以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整个经济越来越“金融化”,整个服务业更是严重“金融化”。    截止2016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到155万多亿元,是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的3.8倍;狭义货币M1则达到48.7万亿元,是2007年的近3.2倍。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规模来看,2007年末约为53万亿,2016年末则达到232万亿,九年翻了4.4倍,膨胀速度惊人。其中,境内本外币贷款由2007年的27.8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末的112万亿元,同期也增长4倍以上。同时,银行的贷款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房地产信贷迅速增长,成为银行业重要的支柱性业务,其规模由2007年末的4.8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末的26.7万亿元,同期增长近5.6倍;房地产信贷占全部贷款的比重由2007年的18.3%上升为2016年之后的25%以上。    此外,以从业人数来看,金融业队伍不断扩大,2012年-2016年仅仅五年的时间就增加了132万人,达到640万人,金融从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也由0.69%提升到0.82%。而金融业就业占城镇单位就业比例未3%左右,目前这3%的就业创造了约8.5%的GDP。相对而言,美国金融业就业约800万人,占非农就业的比重将近6%,6%的就业只创造了7%的GDP。从金融机构数量来看,2011到2016年间我国金融机构从3691家增长至10171家。尤其是2014年新一轮宽松以来,金融机构平均每年增长2500家,增速接近50%,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增长尤为迅猛。而在资产规模方面,我国五大类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的总资产规模在从2010到2016年平均每年增长24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4%。    对此,有机构人士认为:“伴随着实体经济去产能,中国也将进入金融去产能阶段。”如果说2015-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的第一阶段,重点是实体去产能。那么2017年后供给侧改革已进入第二阶段,重点是金融去产能。实体去产能的后果是使产业向龙头企业集中,金融去产能的后果则是资本、资源、资金向头部机构集中,过剩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员将被迫“出清”。而如今,金融去产能现象已有所显现。    首先,从货币层面来看,2018年3月,中国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8.2%,预期8.9%,前值8.8%;M1货币供应同比增长7.1%,预期9.5%,前值8.5%;中国M0货币供应同比增长6.0%,预期7.9%,前值13.5%。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3.9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2.3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4个和11.7个百分点。比对历史数据可以发现,现阶段M2增速已经出现趋稳表现,这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作用后的结果,以往大水漫灌般的货币供应政策已不复存在,这对遏制金融业泡沫滋生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从金融监管层面看,自“一委一行两会”为标志的金融监管新格局得到确立以来,我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已完成了重要一步,未来仍将继续针对过往金融监管的痛点问题进行改革,纳入监管范畴。这包括: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特别是私人控制的“金融全牌照”公司,以及保险公司控股众多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都纳入表内;保险公司的破产机制;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大量无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处置问题;大量网络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问题等。而在4月9日,央行负责人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要编制金融业资产负债表,完善金融资金流量、存量统计,摸清金融业家底,强化宏观杠杆率监测基础。”这显示出监管政策正在系统性收紧,未来市场上的金融乱象将得彻底整治。    从行业层面来看,金融“去产能”正在消灭冗余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这在金融的外围圈层中尤为明显,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从2015年开始,P2P平台的问题开始集中爆发,仅2015年一年就有1294家平台跑路或出现问题,2016年更是多达1731家,截至2017年多达4000多家P2P平台都爆出问题。事实上,这一迹象有逐步向金融机构的核心圈层发展的趋势,包括一些大家认为很优质的行业,比如基金、券商等。 在金融人员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金融业私人报酬支付及公司雇员报酬总体由2015年的445亿美元下降到352亿美元。而2016年四大类金融机构从业人数却由2015年的607万人上升至640万人,表明虽然很多机构还在由于惯性扩张人员,但人均薪酬其实已经下降很多了。其中,某些行业更是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失,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的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1月底的12个月里,包括私人股本、风险基金和对冲基金在内的“私募基金”行业的从业人数已锐减近4万人。此外,券商分析师行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持牌分析师都需要在证券业协会备案,根据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11到2014年间,持牌分析师从不到2000人增长到2866人,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掉到了2621人。大量卖方分析师离开这个行业,有的去上市公司做实业,有的去创业,就是因为感受到了和过去传统工业那样的产能过剩。 事实上,金融产能出清也才刚刚开始,在这一轮治理金融乱象中,大到像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等综合性金融财团,小到像一般性的网贷公司,类似的金融机构未来还会相继出现在产能清单中,而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也必将收到影响。如果说以往的银监会“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只是开始的话,那么未来不倒下几家金融机构,监管层大有绝不罢手之势。这也正如高层智囊在解读大会报告时所明确说的:“现在做金融的人太多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综上来看,由于我国金融业在过去十几年的泡沫式发展,导致近几年的金融产能严重过剩,这包括金融业占国家经济体量严重超载,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从业人员的规模之巨,已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累赘。在金融从严监管之下,金融行业的初步产能出清已开始显现,预计未来还将会出现更多金融机构和行业从业人员相继离场,使金融业回归到均衡发展的正常轨道上。(AHH)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