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频繁收购拟冲第一梯队 龙大肉食面临多重挑战|龙大肉食 返回上一页

频繁收购拟冲第一梯队 龙大肉食面临多重挑战|龙大肉食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05.26 08:30:02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157 收藏数: + 收藏 +赞()

  猪周期下行的大背景下,积极扩张的行业氛围蔓延至生猪屠宰加工企业。

  近日,龙大肉食(002726.SZ)频频抛出收购计划,拟收购厦门银祥集团(以下简称“厦门银祥”)、临沂顺发...

  猪周期下行的大背景下,积极扩张的行业氛围蔓延至生猪屠宰加工企业。

  近日,龙大肉食(002726.SZ)频频抛出收购计划,拟收购厦门银祥集团(以下简称“厦门银祥”)、临沂顺发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沂顺发”)和潍坊振祥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祥食品”)。公开资料显示,上述公司均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龙大肉食意图通过并购的形式,迅速将其生猪屠宰规模扩大到1000万头以上。

  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到,屠宰规模达到1000万头,即意味着进入我国屠宰企业的第一梯队。届时如果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可以通过业绩对冲来大大减少猪周期带来的风险。不过,对于龙大肉食而言,频频收购带来的风险依然存在,屠宰产能扩大之后,能否与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寻求深度合作,以及下游产能的销售问题,都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龙大肉食并发去采访函,对方回应称公司领导因公无法完成对采访函的回复。

  冲击第一梯队

  当下处于猪周期下行阶段,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上游养殖企业压力倍增。但对于屠宰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而言,扩张窗口期已经来临。在2014年登陆资本市场的龙大肉食,近期便开启了收购模式。

  5月13日,龙大肉食发布公告称,将收购振祥食品70%股权。不过,收购的具体价格尚未明确。公告显示,振祥食品年屠宰生猪约200万头,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1.26亿元;2018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50亿元,净利润723.88万元。

  在此之前,龙大肉食已经筹划两次收购。

  4月27日,龙大肉食与临沂顺发股东高则富签署协议,拟以人民币4800万元收购高则富持有的临沂顺发60%的股权。2月27日,龙大肉食因为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其收购标的为自然人陈福祥所持有的厦门银祥51%股权。而在此之前,龙大肉食已经与厦门银祥达成了战略合作。

  从整体来看,上述企业主营业务为生猪屠宰、加工和销售。其中,振祥食品在2017年的屠宰量为200万头,厦门银祥在当地乃至整个福建省内都颇具影响力。

  龙大肉食并未掩盖自己的扩张野心。该公司在收购振祥食品的公告中提到,此次收购是公司将生猪屠宰规模扩大到1000万头以上的重要举措。

  目前,龙大肉食的生猪养殖产能为35万头/年左右,屠宰产能为420万头/年左右。该公司在2017年年报中提到,龙大肉食计划在3年内通过并购和自建将公司生猪屠宰规模扩大到1000万头以上。

  1000万头的屠宰规模,对于屠宰企业是一个重要的门槛。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对于养殖企业而言,只有温氏股份达到了1000万头的养殖规模,牧原股份即将接近这一水平。而对于屠宰企业而言,达到1000万头的屠宰规模,即意味着企业进入我国屠宰企业的第一梯队。目前该梯队的成员包括双汇、雨润、金锣等。

  “我国屠宰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即便是猪周期下行,屠宰企业如果规模较小,依然很难保证足够的屠宰量。对于龙大肉食而言,要想在短期内扩大规模,并购是唯一的选择。”冯永辉说。

  在他看来,屠宰加工企业在体量上达到一定规模,才有足够底气进行产业链延伸,这也能够对冲企业经营风险。并且,猪周期下行期间是屠宰企业收购的窗口期,这是猪周期带来的市场机遇,如果此次不抓住,下一次机会将是在几年之后了。

  扩张后遇难题

  整体来看,我国生猪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且上下游企业之间往往形成利益冲突。如果形成利益共同体,上下游企业之间恶意的价格竞争将会减少,也能够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做好对冲风险。

  上游养殖企业率先布局,扩张步伐明显加快。温氏股份(300498.SZ)、牧原股份(002714.SZ)以及新希望六合等企业均提出扩张目标。相比而言,目前国内养殖企业拥有的屠宰规模普遍较小,行业上下游的产能尚无法完全匹配,并且,大型屠宰企业的扩张动作并不明显。如果上下游产能完全匹配,抗风险的作用将得以有效发挥。

  在冯永辉看来,这正是龙大肉食寻求急速扩张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我国养殖企业与屠宰企业的合作模式并未有成熟的案例。事实上,龙大肉食与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一直都有合作。双方早在2008年共同投资组建龙大牧原,龙大肉食占股60%,牧原股份占股40%。只是,龙大肉食的营收体量较小,且双方的合作并无持续深入迹象。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姬光欣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到,养殖企业与屠宰企业曾经有过战略合作的经历,但是当猪周期来临时,在利益面前,上下游企业恶意提价或压价的情况频频出现。

  “从目前来看,大型养殖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下游,未来不排除出现大规模的并购,甚至是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冯永辉说。

  对于龙大肉食而言,要想实现1000万头的屠宰规模,走出山东并向全国谋求发展势在必行。

  从目前的产品销售来看,龙大肉食已经走出山东,在华东等地区业绩亮眼。在2017年,山东地区实现营收26.95亿元,同比增长0.85%,占总营收的41%;在华东等地区实现营收19.91亿元,同比增长39.01%,占总营收的30.29%。

  然而,龙大肉食的工厂布局与第一梯队的双汇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据姬光欣透露,双汇目前在全国拥有20余家肉类加工基地,龙大肉食仅有4个,其中3个都在山东地区,另外1个位于河南。

  “迅速扩张后,龙大肉食的产品销售压力也随之而来。在此之前,该公司业务主要以山东为主,当下进军全国市场,各地的消费习惯和渠道,都考验着龙大肉食的操盘能力。除此之外,我国消费猪肉的欲望正在降低,这也是所有屠宰加工企业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姬光欣说。

  据其透露,在山东地区,龙大肉食拥有近5000个终端门店,而在其他地区,龙大肉食并没有足够的渠道支撑。

责任编辑:王萌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推荐阅读: 缺口理论 江恩理论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