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网 > > 股票快讯 > 华谊兄弟靠政府补助增色业绩 3年股价跌掉80%|华谊兄弟 返回上一页

华谊兄弟靠政府补助增色业绩 3年股价跌掉80%|华谊兄弟

编辑 : 王远   发布时间: 2018.06.14 07:15:03   消息来源: sina 阅读数: 76 收藏数: + 收藏 +赞()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作者:锐眼哥 来源:财经锐眼(ID:xdbc68)

  导读:近日,影视行业曝出了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受此影响,华谊兄弟股价大跌。

  一

  6月6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创始人王中军、王中磊的股份质押情况。公告显示,截止2018年3月31日,王中军持股612,229,85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07%。王中磊持股171,681,986股,占据公司总股本的6.19%。

  但是,到了2018年6月6日,王中军共向中信建投证券有限公司质押股份550,879,99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86%。王中磊质押股份142,799,999股,占据公司总股本的5.15%。 

华谊兄弟发布股东股份质押公告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王中军作为华谊兄弟第一大股东、公司法人,手里仅剩2.21%的公司股份,而王中磊所持股份也仅剩1.04%。一时间,关于华谊兄弟两大股东要套现跑路的传闻甚嚣尘上。

  对此,华谊兄弟表示:股权质押不是抛售股票,更不代表不看好华谊兄弟未来,也不会影响华谊兄弟的正常经营。并表示股权质押系“个人募资需求”,资金主要用于项目投资及股权投资。

  但华谊兄弟的官方解释明显缺乏论据,难以获得外界认可。受此消息冲击,6月11日华谊兄弟股价低开,之后一路震荡下探,盘中最大跌幅接近4%。最终收盘报6.85元,跌幅为3.25%。 

3月11日华谊兄弟股价走势

  日前,受“一抽屉合同”事件发酵的影响,整个影视板块暴跌,华谊兄弟作为电影《手机2》的出品方之一首当其冲。截至6月8日,15天内华谊兄弟市值从239.99亿元缩水至196.44亿元,市值损失43.55亿元。

  二

  华谊兄弟成立于1994年,创始人是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华谊兄弟因1998年投资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正式进军电影行业,更因每年投资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在中国内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09年9月27日,华谊兄弟登录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内地影视第一股”,一时间风头无两。“C位”出道的华谊兄弟曾在中国影视行业独领风骚,却在2015年达到业绩顶峰后走起下坡路。

  2015年至2017年,华谊兄弟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8.7亿元、35.0亿元、39.5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9.76亿元、8.08亿元、8.28亿元,而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4.72亿元、-4,018万元、1.31亿元。

近年来华谊兄弟扣非净利润走势

  在此期间,华谊兄弟的票房收入也被光线传媒赶超。2015年华谊兄弟电影总票房约43亿元,当年光线传媒总票房约55.76亿元,这时双方差距还不算太大。2016年华谊兄弟国内票房约31亿元,光线传媒的总票房为64.2亿元,比华谊兄弟票房的两倍还要多,将其远远甩在身后。

  在华谊兄弟业绩下滑的背后,公司经营策略失误难辞其咎。2014年,华谊兄弟“去电影单一化”前后,旗下签约的知名艺人周迅、黄晓明、范冰冰、李冰冰等相继离开,跳槽或成立工作室,优势资源流失严重,导演冯小刚成为华谊兄弟的“底牌”和“摇钱树”。

  华谊兄弟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已经建立影视业经营管理和创作人才队伍,这份队伍名单包括王中军、王中磊、冯小刚、张国立、管虎、程耳,除两位创始人外,冯小刚位列第三。 

王中军、王中磊与冯小刚

  在2017年华谊兄弟影视作品新增荣誉中,冯小刚的电影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给华谊兄弟带来12个提名或奖项。但冯导名声再大,毕竟只是一己之力,难以满足华谊兄弟。

  三

  困境之下,华谊兄弟开始另谋出路,试图以收购明星公司并签署业绩承诺协议的方式“绑定IP明星”,但该操作引发外界质疑。

  2015年10月,华谊兄弟宣布以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瀚影视”)70%的股权。如此算来,浩瀚影视的公司估值为10亿元。

  令人意外的是,收购案对外公布时,浩瀚影视仅成立一天。浩瀚影视的10亿估值,离不开旗下股东艺人的商业价值,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都是公司股东。 

  华谊兄弟收购浩瀚影视

  但华谊兄弟并未收手。2015年11月,即收购浩瀚影视一个月后,华谊兄弟再以10.5亿元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美拉”)70%的股权。据悉,冯小刚对东阳美拉持股达到99%,还是公司法人代表。

  无独有偶,与浩瀚影视类似,截至被收购时,东阳美拉仅成立两个月。彼时,东阳美拉的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36亿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91万元,所有者权益为人民币-0.55万元。

  短短两个月时间,华谊兄弟豪掷20多亿元收购两家刚成立的影视公司,震惊业界。在两起高溢价收购案的背后,华谊兄弟目的明确:一是绑定IP明星,二是绑定名导冯小刚。

  四

  将两家明星加持的影视公司收入名下后,为保证长期合作关系,华谊兄弟还与对方签订了业绩承诺协议。

  浩瀚影视承诺2015年净利润不低于9,000万元,2016年之后,每年的业绩目标在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未达成业绩目标则需要以现金方式补足。

  东阳美拉承诺2016年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2017年至2020年,每年的业绩目标在上一年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如有差额现金方式补足。

  那么,回到现实中,浩瀚影视和东阳美拉的业绩承诺是否如期实现呢?

  浩瀚影视2015年完成了业绩目标,2016年实现税后净利润为1.01亿元,离当年的业绩目标1.035亿元相差200万元。2017年实现净利润1.56亿元,达到业绩承诺。综合来看,浩瀚影视整体表现不错,华谊兄弟也对外表示:“东阳浩瀚业绩承诺完成率极高。”

  东阳美拉2016年净利润为1.02亿元,略微超过业绩目标。东阳美拉2017年的净利润为1.169亿元,完成业绩承诺。按照业绩承诺,东阳美拉2018年的业绩目标是1.32亿元。但是,《手机2 》还未开拍已惹争议,东阳美拉2018年业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难有定论。

  无并购,不商誉!正是由于这两次收购,华谊兄弟的商誉大幅增加。华谊兄弟2017年年报显示,年末公司商誉账面原值为30.47亿元。其中,浩瀚影视形成商誉7.49亿元,东阳美拉形成商誉10.47亿元。

  但是,华谊兄弟以高溢价方式收购仅仅成立一天的公司,并将所支付的溢价列为商誉资产,是不符合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和商誉会计的国际惯例或中国准则的。这也让华谊兄弟在资本市场饱受诟病。

  五

  除了收购明星股东的影视公司,华谊兄弟也在布局粉丝经济。2012年,华谊兄弟创建华谊兄弟新媒体公司,专门负责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各条业务线的新媒体领域的IP管理、粉丝经济生态搭建、新媒体营销矩阵经营、网生IP原创及泛娱乐人才库储备等工作。

  2015年5月,华谊兄弟将华谊兄弟新媒体公司更名为华谊兄弟创星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创星”)。2015年9月,华谊创星挂牌新三板,成为“粉丝经济第一股”。

  但华谊星创的业绩并不乐观。2018年3月,华谊创星披露2017年年报。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1.13亿元,同比下降37.19%;亏损253.71万元,相较2016年盈利6,590.20万元,公司业绩由盈转亏。

  在最近火热的综艺节目《创造101》中,有一名选手叫做戚砚笛,正是来自华谊兄弟旗下的练习生。但是,节目后期,风头基本被王菊一个人“大包大揽”了,戚砚笛表现相对平淡。 

《创造101》中的选手戚砚笛来自华谊兄弟

  在2014年“去电影单一化”的背景下,华谊兄弟旗下业务逐渐划分为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实景娱乐四大板块。其中,以游戏、新媒体、粉丝社区、在线发行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板块不断受到华谊兄弟的倚重。

  华谊兄弟2017年年报显示,主营业务影视娱乐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经从2016年的73.12%提升至85.5%;互联网娱乐的营收占比却从2016年的19.30%下滑至7.77%;品牌授权和实景娱乐的营收占比也从7.33%下降至6.56%。

  影视公司大多是“轻资产”模式,没有能长期带来稳定收益的“重资产”,这种运营模式潜藏隐患。表面看,华谊兄弟的影视娱乐板块营收增加是好事。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华谊兄弟在互联网娱乐、实景娱乐等方面遭遇发展瓶颈。

  2016年,冯小刚执导、华谊兄弟作为出品方之一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面世,因电影排片问题,冯小刚与王思聪在微博掀起一场口水仗。根本问题是华谊兄弟没有自己的配套院线,即便新电影面世也不能保证排片率,继而难以保证影片的票房收入。

冯小刚与王思聪微博互撕

  六

  目前,华谊兄弟有一部分利润来自于政府补助。年报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76亿元、8.08亿元、8.28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2亿元、0.93亿元、1.27亿元。政府补助在净利润中占比分别为10.45%、11.51%、15.34%,占比逐年增加。

  事实上,华谊兄弟早就开始接受政府补助。2012年至2014年,华谊兄弟净利润分别为2.44亿元、5.90亿元、8.97亿元,计入当期的政府补助分别为6,539万元、7,921万元、9,947万元。由此可见,政府补助已经成为华谊兄弟业绩组成的重要部分。

  从曾经叱咤风云的“内地影视第一股”,到靠政府补助增色业绩,华谊兄弟的遭遇令人唏嘘。

  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2011年便开始了股权质押之路。彼时,王中军将所持公司股份的三分之一进行质押,此后便一发不可收,直到2018年6月6日,华谊兄弟两位创始人几乎将所持股份全部质押,此间不过短短数年。

  其实不止华谊兄弟,影视公司高比例质押公司股权的现象,在A股市场比比皆是。暴风影音、光线传媒、华策影视都曾进行过股权质押行为,但其质押比例在达到60%-70%后就会停止,像华谊兄弟这样几乎质押全部股份的现象并不常见。

  正是因为华谊兄弟两位创始人如此高比例的股权质押,才引发资本市场广泛热议。值得注意的是,王中军与王中磊多次进行股权质押的理由,都是“个人募资需求”,并没有用于缓解公司流动性问题,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虽然华谊兄弟两位创始人股权质押的理由很充分,但公司股价跌跌不休也是不争的事实。2015年6月,华谊兄弟股价达到历史高位32.13元。目前,公司股价已经跌到历史低点6.77元。短短3年时间,公司股价几乎跌去80%,令人唏嘘。

2015年至2018年华谊兄弟股价几乎跌去80%

  近年来,管理层对影视行业的严监管也在层层加码。从内容把控到传播路径,都加上了一道“紧箍咒”,影视行业大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是,明星片酬畸高、影视公司偷税漏税等现象依然高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影视行业的深层整顿依然艰难。

  前一段时间的文章说过,现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的财政补贴都在退出,这侧面反映出国家在很多行业已经没钱继续投入了。

  在国家财政紧张的大背景下,影视明星又曝出了高收入、高片酬,甚至涉嫌偷税漏税的事件。随着事情的发酵,有的影视公司也被公众质疑“洗钱”,甚至要跑路。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不会对影视公司进行税收和财务方面的严查,用以弥补财政收入的亏空,由此对影视行业带来的冲击会有多大,会持续多久,是不是中长期的利空?这是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股票快讯最新文章

MORE+
 

热词推荐

MORE+

股吧论坛最新帖子

MORE+